故意嘲笑他,刺激對方的自尊心
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都可能會犯錯誤,或者有自己的不足,可是有些人卻總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無論你怎樣苦口婆心,都難以讓他進步。這時你如若真想幫助他,不妨故意嘲笑或打擊他一下,有時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時候你的挑剔和嘲笑,會刺激對方的自尊,從而可以促使他奮進。
Y家在農村,高考落榜後就沒有繼續上學,回到了家鄉。當時,在農村如果有一樣手藝,就會生活得好點,於是,Y的媽媽給他找了個木匠師傅,教他學習。從此他就和師傅一起學做木工,最初是在農村蓋房子,後來搞點裝修。他從不習慣到出徒,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委屈,很多次在夢中哭著醒來,很多次累得體力不支,又很多次悲觀絕望。一年後,Y能用自己學來的手藝賺錢了。
Y的高中同學聽說後,多次打電話希望他回到學校複讀,可是他都拒絕了。一天,這個高中同學帶著朋友一起來看望Y,當時他正在給別人裝修房子,身上髒兮兮的,同學見他那一身行頭,很不舒服,眉頭一皺,隨口說了句:“沒想到你現在在做這種工作,真是個窩囊廢!”然後轉身就離開了。
Y停下了手裏的工作,眼淚不停地往下流,心裏也不知道是什麼滋味,難受得快要窒息了。他在心裏暗暗發誓:我不要做窩囊廢,我一定要發憤圖強,做個像模像樣的人!從那以後,他開始努力了,工作之餘,發奮讀書,在短短的時間裏通過了成人自學考試,並考上了公務員。現在在事業單位工作,已經是單位的骨幹人物了,工作也很出色,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和同事的讚賞。
Y的同學多次好言規勸都不能改變他,可是當麵說他是個窩囊廢,話說得是很難聽,很打擊人,卻激發了Y的鬥誌,激發了他前進的動力,讓他獲得了今天的成功。
當一個人受盡打擊時,潛能才能被激發出來,而且,唯有此時,才能越挫越勇,逼自己突破現狀!所以,你要想改變一個人,不要用自己的思維去要求他做什麼,有時你的嘲笑諷刺刺激到對方的自尊,讓他自己覺醒,效果會更好。
1997年,世界冠軍鄧亞萍接近退役的年齡,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這時,非常欣賞她的原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提名鄧亞萍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委員會成員。由於工作需要,她經常要與幾十位外國委員在一起開會討論,可是她卻不會外語,委員會隻好給她配一名翻譯。有一次開會,翻譯因故晚來,隻好讓那些外國委員一起陪著等。鄧亞萍又急又窘,她看出有的委員露出了嘲笑和不屑的眼神。這個眼神深深地刺激了鄧亞萍——一定要在英語上有所突破,絕不能再讓外國人瞧不起。她向領導提出了學習英語的要求。
就在這年年底,24歲的鄧亞萍到清華大學外語係報到,當時她連26個英文字母也寫不全。因為她從8歲起就開始練球,隻有小學二年級文化,英語水平幾乎為零。就這樣的水平攻讀英語專業,困難可想而知。但是,鄧亞萍忘不了那個不屑的眼神,她給自己製訂了學習計劃,一切從零開始,每天堅持14小時的學習時間。兩年後,英語對於鄧亞萍來說已經不再是問題,她可以從容地用英語與委員們討論、對話了。不僅如此,鄧亞萍又開始攻讀碩士,碩士讀完又到劍橋讀了博士——不僅學了英語,還學了經濟學。於是,在劍橋大學800多年曆史上誕生了一個唯一具有世界冠軍頭銜的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