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聖域中的朝聖者(14)(2 / 3)

例如,帝國艦隊的軍製上考慮到了接舷戰的需要,在每艘船上都配備有一定數量的陸戰士兵,所以冰龍海騎士團中專門有兩個陸戰中隊的編製;而在帝國戰艦的船頭上,也都配備有一塊寬闊的木板,頂端有大鐵鉤,俗稱為“烏鴉”。在海戰中,帝國戰艦不但可以利用投石器和巨型弩炮遠程攻擊對方的戰船,也可以在靠近以後用“烏鴉”鉤住對手的船板,然後步兵一擁而上,衝上敵船進行屠殺。說起來有些諷刺,這種裝備原本是科夫諾地區海賊戰船上的設施,當年加拉米奧率軍攻擊科夫諾,就在這種配備之下吃了大虧。然而帝國軍的學習能力很強,他們立刻發現這種配備對於己方的接舷戰術很有幫助,立刻加以利用,如今反過來用於對付索菲亞軍,反倒起了極好的效果。索菲亞海軍船員皆以水手為主,雖然也裝備有短刀,但在肉搏戰方麵遠遠及不上凶猛剽悍的帝國軍人,而且,他們的戰船使用標準船體改裝而成,船上盡可能多載一些武器裝備,卻沒有安排多餘的人手,每一條船上的船員數量大大少於帝國戰艦,以至於隻要進入到接舷戰的局麵,索菲亞軍就必定吃虧。

伊斯華特對這種作戰方式並非沒有辦法,去年他率軍進襲米蘭公國時,米蘭海軍幾乎全都采用這種笨拙的接舷戰方式,伊斯華特巧妙地指揮艦隊繞著對方攻擊,直至將他們全部擊沉為止。不過此次他麵臨的對手伊美爾達可決非那些米蘭海軍的笨蛋指揮官可比,伊美爾達本人精通戰略,根本不讓伊斯華特有從容發揮的機會。而且帝國戰艦上用於遠距離攻擊的武器裝備也相當強大,巨型弩炮戰艦上的投石器射程甚至要超過索菲亞戰艦上任何一種武器。也就是說無論遠程攻擊還是接舷肉搏戰索菲亞軍都很吃虧,這樣一來伊斯華特的戰術布置就很被動了。

不過索菲亞軍中也不是完全沒有接舷戰的能手,黑胡子沙穆斯本人出身海賊,當年幹的就是這一行。他和他的“海賊中隊”原本就是靠打接舷戰過日子的,海賊搶掠商船當然不可能縱火焚燒,全都是衝到對方船上去肉搏。沙穆斯本人的斧頭技也是相當出眾的,就算是冰龍海騎士團,其中一般的將官還都不是他的對手。曾經有好幾條帝國戰船喜滋滋用“烏鴉”鉤住沙穆斯的座艦,原以為又可以立下俘虜敵軍戰艦的大功,結果他們的戰船本身卻淪為黑胡子的俘獲品,雖說船上的戰士比對方多得多,但是......“敵船上有一個滿臉黑胡子的恐怖瘟神,令我軍傷亡無數!”

很快,所有的帝國船隻對於沙穆斯那艘同時懸掛南十字星和黑骷髏戰旗的黑色戰艦全都退避三舍,再也不敢隨意靠近。而伊斯華特在很多情況下都要完全依靠沙穆斯的戰艦隊來掩護己方撤退。

南十字軍的另一位提督普立克本人不是很擅長於海戰,但他的經營水準卻絕對是一流的,普立克曾經是科夫諾第一富豪佛利爾男爵的船隊總管。有鑒於此,伊斯華特並未讓普立克率軍上陣衝殺,而是委托他擔當港口留守的職責。一方麵,指揮一支留守艦隊駐守皮特羅斯港口,以防帝國軍襲擊南海騎士團的根本重地,另一方麵,普立克還要負責港內大批新造艦船的施工督造。也正是靠了普立克優秀的經營能力,皮特羅斯港口始終能源源不斷地造出新船,來彌補海上戰事不利的損失。

戰局就這樣一天天地拖延下去,帝國海軍雖然連戰連勝,但畢竟吃虧在長途奔襲,缺乏必要的補給和整修措施。雖然伊美爾達每次戰勝付出的代價都遠比索菲亞海軍要小得多,但每次的損失積累起來,冰龍海騎士團的整體戰鬥力也在慢慢下降。所以盡管南海騎士團每次出戰都弄得灰頭土臉地返回,但伊斯華特依然堅持三天兩頭地出港挑戰,不讓帝國海軍獲得足夠的時間休整也是他的目的之一。不管南海騎士團的損失如何,伊斯華特總算是達到了他的戰略目的,將冰龍海騎士團拖在這一帶的海麵上,阻止他們進一步的行動,隻要能堅持到克瑞斯率主力大軍返回,或者是帝國軍士氣耗盡以後主動撤退,就是索菲亞的勝利。

如果沒有其他變化,伊斯華特的目的應該很容易就達到了。然而,在十一月初的時候,發生了兩件事情,徹底打亂了伊斯華特的部署。

第一件麻煩事情來自外部,從新科夫諾城傳來急報,科夫諾附近的波爾拉地方,地方諸侯波爾拉領主埃米爾·安特農斯特伯爵正式舉兵投降卡奧斯帝國,響應伊美爾達的冰龍海騎士團,並且有再次進攻新科夫諾城的打算。這位埃米爾伯爵當年就曾經投降過帝國,並且與赤龍重裝兵團的副團長凱勒爾達成協議進攻新科夫諾城。結果被老將歐內斯特以一個中隊的兵力殺得大敗而歸,從此之後逃回自己領地再也不敢露麵。一直到皇帝阿斯爾登基的時候,他才壯著膽子同其他諸侯一起前往聖佛朗西斯城參加典禮,宣誓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