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孝順”的心理學意義(8)(1 / 1)

當然有人會擔心這樣直接拒絕母親的“好意”會讓母親受傷,這是一個孝子不願意看到的。誠然,當關係中的一方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另一方麵對新的變化自然會在剛開始的時候有強烈反應。但新的關係模式在持續一段時間之後,雙方慢慢就能夠重新適應新規則,並逐漸能夠從明晰的關係界限裏得到好處--父母將有更多的時間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孩子也能夠與伴侶建立更加緊密的情感聯係,以更好地養育他們的下一代子女,為下一代子女提供安全的充滿愛的成長環境。

夾縫裏的幸福生活

-做個智慧的媳婦

據說西方人最難處理的是嶽母和女婿的關係,因為嶽母會有一種“我把寶貝女兒嫁給你,姑且看你是怎麼對她”的心理,所以對女婿有諸多的挑剔。而我們中國難處理的是婆媳關係,因為婆婆會有一種“我辛苦養大的兒子,卻被你一朝搶走”的心理,所以對媳婦會有不由自主的嫉妒感。

相比較而言,嶽母是站在“家長”的位置“審判”女婿,而婆婆卻是站在“情人”的位置“怨恨”媳婦。前者可以是公開的,後者卻必須是隱秘的,前者的情感是單純的,而後者的情感卻非常複雜。

要處理這麼隱秘而複雜的情感和關係,需要有一位充滿智慧的媳婦才能有效地應對,讓婆媳關係來更好地促進夫妻關係的發展,而不是變成夫妻關係的隱形炸彈。

又是房子引發的矛盾。

王雲和丈夫領了結婚證,在準備兩個月後的婚禮。此時公公婆婆按揭為他們買了一套兩居室。房子很快裝修完,選定了一個良辰吉日,公公婆婆來幫助他們一起搬家。兩代人一起忙活完,坐在客廳裏閑聊休息的時候,婆婆提出希望搬過來與他們一起住。

丈夫一口就答應了,可是坐在旁邊的王雲卻沒有說話,假裝沒有看到婆婆拿眼睛瞟她。婆婆明白了她的意思,沒吃晚飯就回家去了,然後丈夫就和王雲大吵了一架。

王雲擔心這件事情再拖下去,等公婆真的搬進來住了,就請佛容易送佛難了。第二天她就去找婆婆“談判”,亮明不願意與公婆同住的態度。婆婆麵子上有些掛不住,她大發雷霆,說兒子竟然娶了如此不孝順的媳婦,自己今後會沒有好日子過了。看到婆婆這樣說自己,王雲也很生氣,她忍不住和婆婆爭吵了幾句。

於是婆婆當著王雲的麵聲淚俱下地給公公打電話,“叫一個外人給欺負了,”她在電話裏這樣說。

聽到婆婆說這句話,王雲的腦袋“嗡”了一下:我竟然是外人?她感到非常受傷。晚上見到下班回來的丈夫,正想跟他訴一訴委屈,丈夫卻鐵青著臉劈頭蓋臉地說了她一頓,說她實在是太不懂事,讓他很失望。

眼看丈夫是這樣不分青紅皂白的態度,王雲那委屈的感覺瞬間升級為憤怒,兩個人同時決定取消婚禮。“現在隻後悔還沒有舉行婚禮就先領了證,”王雲恨恨地說,“無端端地變成了離異,真是不甘心。”

做個智慧的媳婦

有的人運氣很好,天生就遇到一位很有智慧的婆婆,比如我一位朋友的母親。雖然她年紀大了,但是卻很懂得分清楚與兒子的關係界限,不會過多地參與兒子的家庭生活,接納自己的兒媳婦,還幫兒媳婦融入自己的大家庭。

但如果你運氣不好,不但丈夫過度依賴婆婆,婆婆也總是理所當然地介入你們的生活,當你對丈夫發牢騷的時候,他不但不理解你,還會反過來指責你不懂事,或者用“那是我媽,你是想讓我不要我媽嗎”這句話來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