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城池攻守的器械(1 / 3)

《六韜》reference_book_ids\":[7332299523093433406,7339781090996931646,7322279481240980542,7314148991128570906,7320440414312336419,7294565318083480585,7316100893399583780,7302363849523465256]}],\"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77,\"start_container_index\":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71},\"quote_content\":\"《武經總要》reference_book_ids\":[7315418271660903460,6883424360225311752,7316459878287936574,7342397453460589630]}]},\"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城自出現以來,一直是國家或地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密集,地位顯要,是曆代戰爭的必爭之地,所以攻守城池的戰鬥在我國古代是主要戰爭形式之一。我國古代的城是封閉式的堡壘,不僅有牢固厚實高大的城牆和嚴密的城門,而且城牆每隔一定距離還修築墩、台樓等設施,城牆外又設城壕、護城河及各種障礙器材。可以說層層設防,森嚴壁壘,攻城與守城都是顯示智謀和武力的硬戰。

攻城器械包括:攀登工具,挖掘工具以及破壞城牆和城門的工具。漢朝以來主要的攻城器械有:飛橋、雲梯、巢車、臨衝呂公車等。

(1)飛橋

飛橋,是保障攻城部隊通過城外護城河的一種器材,又叫“壕橋”。這種飛橋製做簡單,用兩根長圓木,上麵釘上木板,為搬運方便,下麵安上兩個木輪。《六韜》中記載:“渡溝塹飛橋一門,廣一丈五尺,長二尺以上。”如果壕溝較寬,還可將兩個飛橋用轉軸連接起來,成折疊式飛橋。搬運時將一節折放在後麵的橋床上,使用時將前節放下,搭在河溝對岸,就是一座簡易壕橋。

(2)雲梯

雲梯是一種攀登城牆的工具。相傳雲梯是春秋時的巧匠魯班發明的,其實早在夏商周時就有了,當時取名叫“鉤援”。春秋時魯班加以改進。戰國時雲梯由車輪、梯身、鉤三部分組成。梯身可以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到城牆壁上;梯頂端有鉤,用來鉤援城緣;梯身下裝有車輪,可以移動。唐代的雲梯比戰國時期有了很大改進:雲梯底架以木為床,下置六輪,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裝置於底盤上,並在主梯之外增設了一具可以活動的“副梯”,頂端裝有一對轆轤,登城時,雲梯可以沿城牆壁自由地上下移動,不再需人抬肩扛。同時,由於主梯采用了固定式裝置,簡化了架梯程序,縮短了架梯時間,軍隊在攻城時,隻需將主梯停靠城下,然後再在主梯上架副梯,便可以“枕城而上”,從而減少了敵前架梯的危險和艱難。另外,由於雲梯在登城前不過早地與城緣接觸,還可以避免守軍的破壞。到了宋代,雲梯的結構又有了更大改進。據《武經總要》所記,宋代雲梯的主梯也分為兩段,並采用了折疊式結構,中間以轉軸連接。這種形製有點像當時通行的折疊式飛橋。同時,副梯也出現了多種形式,使登城接敵行動更加簡便迅速。為保障推梯人的安全,宋代雲梯吸取了唐末雲梯的改進經驗,將雲梯底部設計為四麵有屏蔽的車型,用生牛皮加固外麵,人員在棚內推車接近敵城牆時,可有效地抵禦敵矢石的傷害。古代攻城用的梯子種類很多,雲梯算是巨大笨重、結構較為複雜的一種。

攻城在古代有多種方法,但多是以迅速登城為決勝前提,架梯必須果敢、迅速、乘虛入城。所以常用的有各種輕便簡單的飛梯。漢代時,漢軍攻打郅支城,該城外設一道木城牆,內設土城牆,防守相當嚴密。攻城兵士先用弓弩仰射,擊退城上守兵,用火燒毀木城,持弩弓,操長戟衝入木城,然後迅速接近土城,四麵架梯,緣梯登城,很快搗破了內城。這種攻城方式便是強攻,盡量縮短雙方對峙時間,一鼓作氣,迅速攻破城防,所以必須使用輕便飛梯,飛梯結構簡單,重量輕,多是木製竹製。宋代飛梯長二三丈,首端裝有雙輪,便於蟻附登城。另外還有“避檑木飛梯”、“躡頭飛梯”、“竹飛梯”,形製略有差異,但都輕便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