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才是孩子學習上真正的啟蒙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咎於老師,父母要與老師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
孩子沒有培養好,不是無能而是無知有一對母子,母親一直以為兒子是一個很內向、不愛說話的孩子。某天和兒子的一場撲克遊戲改變了她的看法。兩人玩的是一種通常稱為“爭上遊”的遊戲,這曾經是在中國老百姓中很流行的撲克牌玩法。它的規則是:在每次新開一局時,前一局的負者要向勝者上繳一張最好的牌,以示獎罰。有一局母親輸了,正好她手上有一張大王,這可是最大的一張牌。想讓兒子開心一下,於是母親說:“兒子,媽媽給你一張大王。”但兒子並不像想象中那樣開心。母親問他為什麼給他大王還不高興,兒子說:
“我不想要大王,我想要一張小六。”原來他手上已經有3張小六了,再多一張就可以湊成“四大金剛”了。
我們一直以為自己已經給了他最好的東西,沒想到他需要的不是這個。他有他自己的需要。於是她又問兒子:“你是喜歡媽媽給你買電腦、遊戲機呢,還是喜歡媽媽跟你聊天、關心你?”
兒子沒有立即作出選擇,而是說:“媽媽,你再說一遍剛才的話。”
“為什麼?”
“因為我想聽。”那天,母子兩人聊了足足3個小時。
其實,這是我們通常容易犯的錯誤。人們經常會給孩子一堆高級的玩具,給戀人昂貴的鑽戒或項鏈,給父母補品或更直接的貨幣。然後就理直氣壯地說:我已經給了你最好的東西了,你還要怎樣?
中國的父母太愛孩子,但是通常不太會愛。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關鍵在於會愛——懂孩子!
懂孩子的秘訣父母要明白,每個孩子身上都好像隱藏著兩個小人,一個是“好孩子”,另一個是“壞孩子”。“好孩子”指的是孩子身上與生俱來的潛力,現在的優點、長處和我們希望在孩子身上發生的一切美好事物。“壞孩子”指的是孩子身上的缺點、短處和父母不希望孩子身上發生的一切不美好的東西。懂孩子的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喚醒“好孩子”,而不懂孩子的家長就會逼出“壞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光有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懂得如何去愛。不懂愛,愛變害。現在一些教育悲劇是因為父母不懂孩子,違反規律地教孩子,不是“拔苗助長”就是“壓苗阻長”,還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讓孩子受不了。太多的父母用無知的“愛心”剝奪了孩子快樂成長的機會。
有一名牌大學讓一名大學生休學回家,因為這個學生生活不能自理,整天迷戀電子遊戲,上大學前是媽媽天天為他洗腳,還抱他上床。
這都是父母溺愛的結果,許多父母在愛的旗號下卻傷害了孩子,對社會對自己對家庭造成“滔天大罪”,然而隻有孩子自己承擔“應有的懲罰”,這是一個很大的悲劇。有部分父母是麵朝黃土背朝天,文化水平低,對孩子談不上什麼深刻的教育,當然更別提什麼心理引導和教育,他們的教育隻是說,“娃,父母沒文化,讀書爭氣,別像爹娘一樣沒出息”,卻能將孩子送到名牌大學就讀。家住大城市,父母均受過高等教育,都是高級知識分子,閱曆豐富,可在培養孩子方麵依然是不得要領。
現實中,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隻要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麼都不用管。實際上,生存能力才是第一位的。
長不大的孩子是由父母造成的。缺乏自理能力,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是現在的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的通病。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使孩子長大自立成人。父母們在“不知不覺”中“害”了太多的孩子,這太讓人痛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