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充滿生機的校園——孩子群體生活的天堂(二)(1 / 3)

五、是誰拿了孩子的時間

“你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當海浪打來的時候,能迅速起飛的總是小灰雀,它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人天空;但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它們從沙灘飛人天空總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越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海鷗。”

這是一位媽媽站在海邊,麵對因為考試成績總是不好而感到困惑的女兒給出的指導。讀著這段充滿哲理的話,我被這位母親深深折服,折服我的不光是這位母親的教育智慧,更讓我感動的是她的“等待”。

成人有閑暇,有八小時之外;閑暇卻很少光顧課業負擔過重的學生。他們成天在作業堆上攀爬,在題海裏掙紮,兀兀窮年,孜孜以求;他們沒有足夠的閑暇去深化、消化、細化所獲得的知的孩子,如今卻擁有數十項發明,被譽為“中國的小愛迪生”。

高考時分數離省控線有8分之差,可在大學期間參加全國性的各種比賽時,成績超過了眾多優秀學子,捧回眾多獎杯……這個人就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專業25歲的博士研究生胡鈴心。2007年5月4日,他被團中央和全國青聯授予當代青年的最高榮譽——“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標兵稱號。“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母親的‘縱容’。”胡鈴心親口說。

3歲時,天空中偶爾飛過的一架飛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胡鈴心脫口而出:“長大後我也要造飛機。”母親聽了,給他買了許多飛機模型和玩具。胡鈴心8歲時,母親帶他去少年宮玩,一架“米格一15”殲擊機再次激發了胡鈴心對飛機的好奇心和研究欲。

母親買來了《航空知識》,讓兒子從科學的角度去認識飛機。

上學後,胡鈴心仍然按自己的喜好去研究、去發明,而母親從不幹涉兒子的學習方法。在母親的“縱容”下,在中學階段胡鈴心就有了“高效率扳手”、“定量倒藥瓶”等20多項成果,其中15項在各類科技發明比賽中獲獎,還有3項發明獲得了國家專利。

如今的胡鈴心,在別人眼裏好像一個奇跡:他的科研成果多次在國內外競賽中獲得最高獎項;他推向市場的南航“微波快速修複技術”獲得了第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胡鈴心之所以能成為創造型的人才,應該歸功於家庭和學校給了他一片個性的天空。胡鈴心媽媽主張,要對孩子少一點看管,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多一分信任;少一點幹預,多一點鼓勵。民主、寬鬆的家庭氣氛給了胡鈴心自由發展的空間,父母從來不對他發號施令;相反,他們認為孩子和自己的關係是平等的,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和需要。

沒有過多的限製和幹預,胡鈴心對自己的事情完全有自主選擇權,父母隻是幫助他、啟發他。由於胡鈴心不願意接受父母的學習輔導,所以父母就讓他自己安排學習時間,自己摸索鑽研。

胡鈴心的學習方法非常獨特,比如小時候他對數字的加減喜歡從高位往低位,這種事情要發生在別的孩子身上,父母可能會認為是一種錯誤的算法,並且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是從低位往高位加減。而胡鈴心的父母沒有讓他放棄自己的思維習慣,由於是孩子自己琢磨出來的,還給予了他表揚和鼓勵。

胡鈴心還幸運地進了福州八中這所好中學,這所中學可貴之處在於他們培養學生不是著眼於高考,而是越過高考這一指揮棒,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發掘學生的潛能,並著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學校的教育目標是“人人成功,個個發展”,教育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為此學校推出了“選課製、走班製、學分製”改革方案,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最佳發展”需求,根據課程體係的要求,選擇分類分科分層次課程的最優化組合,形成“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課程“套餐”。在這過程中,允許少數學生各門課程優秀加特長,允許大多數學生部分課程優秀加特長,允許少數學生合格加特長。學校的教改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長、實際能力和將來學習的專業選擇課程選擇老師,使學生明白“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道理。

福州八中的教改使胡鈴心學習起來如魚得水,給他搞創造發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因材施教的教育在福州八中落到了實處。

胡鈴心剛上高中時數學成績中等偏下,3年來胡鈴心基本上沒交過數學作業,數學老師也沒有因為他數學成績不好而強迫他一定要交作業。但是即使沒有交作業,胡鈴心的數學成績並沒有下降,相反到高三時胡鈴心的數學成績跨入了偏上的行列。

福州八中的教改從看似交不交數學作業這樣一件小事中可以窺見一斑了。

在這樣開明的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下,把胡鈴心培養成了一個自主性很強的人。胡鈴心創造能力很強與他自主性很強是分不開的,自主性最高層次的表現就是創造。自主性差的人,他的創造性和能動性也會隨之而差。家長對孩子過度幹預、過度支配,經常向孩子發號施令,孩子就無法獨立自主地生活、獨立自主地學習、獨立自主地思考、獨立自主地工作,隻會變得越來越依賴別人的幫助和指揮,從而表現出“推一推,動一動,不推就不動”的低自主性特點,這樣的孩子怎麼可能會有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呢?

中國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普遍膽子小,缺乏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對於老師家長沒想過的事不敢想,老師家長沒做過的事不敢做,究其原因就在於家長和老師剝奪了他們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孩子不得不跟著家長和老師的指揮棒走,失去了指揮棒,他們就會不習慣、不適應。

六、沒有教不會的學生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生活在一個多維空間裏,每個人受到的影響是多方麵的。學生在其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影響和教育也是多方麵的。其實教育是一個多維體係,它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諸多方麵。“沒有一個教不好的學生”

中的“教”,是整合了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麵因素的一個集合概念,而我們平時所說的這個“教”主要是指學校教育。我們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學校教育的局限性在哪兒,學校教育的效力到底有多大。

1.社會各種因素對學生的負麵影響是教師難以阻隔的從現實情況來看,作為社會一分子的學校及教師是難以改變社會現狀的,難以阻隔社會各方麵對教育的衝擊的,難以隔絕社會各種因素對學生的負麵影響的。學校教育的功效都可能會被社會上各種不良思潮和醜惡現象所抵消,腐蝕、扭曲學生的靈魂。

2.學校教育替代不了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的奠基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的影響和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成長的根基,其特殊功效是學校教育無法替代的。應該說我們絕大多數家庭教育是健康的良好的,但也有一些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畸形的變態的,對孩子的影響是不良的;我們不少學生家長的素質是比較高的,也有不少正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與孩子一起成長,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對怎樣教育好孩子幾乎處於蒙昧狀態。正因為家庭教育的複雜性和家長及家庭教育對學生思想和習性的形成起著教師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進入我們視野中的學生也是極其複雜的(學生中什麼樣的人都有),這就給教師“教好”每一個學生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它的虛弱性也就會表現出來。

3.“教不好的學生”之現象跟學校教育內部的種種因素也有著必然的聯係首先,教師的工作是麵向全體學生,對全體學生負責。一個教師不大可能把他的所有時間和精力全都放在某些特殊學生(個別可能教不好的學生)身上,他還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如果他真的把自己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這些學生身上,那就是對絕大多數學生的不公,對自己工作職責的一種褻瀆。

其次,學校教育有其不連貫性。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由於班級、年級、學校的不同,所遇到的老師的不同,各個城區、各個曆史時期教育的觀念方法等的不同,我們現時的學校教育尚未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科學的規範化的教育體係,諸多因素容易造成學生的多重人格及某些缺陷。學校教育的這一不連貫性給“教好”

每一個學生增加了難度。

再次,教師教育教學水平良莠不齊。學生在一生的學習生活中會遇到很多老師,老師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方法等的不同,教育教學水平的參差不齊,都有可能導致教育的前後矛盾,進而影響教育教學效果。

最後,我們還要考慮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這一因素就是學生進入小學學習前其基本素質已基本定型。我國自古就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它直探人性和教育的本源,可謂一語道破天機。現代教育研究表明,除了遺傳、環境等諸因素外,孩子一生中有50%的智力在0~4歲間形成,0~6歲是孩子獲得各種能力和養成各種習慣的關鍵期,智力構架、心理構架和全麵身體素質培養在8歲之前已完成。這正好應驗了我國“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不同的遺傳因素,不同的價值觀念,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不同的學齡前兒童。家長的素質及家庭的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人生定格起著奠基作用,這是教好孩子的根基,是人生成長和發展的基礎。可以看到,學生進入小學學習前已是具有複雜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人了,其基本素質已基本定型。

從以上分析很容易就能看出,學校教育的局限性是非常明顯的,學校教育的效力是有限的,光從學校教育這一角度來考慮,的確不可能把所有的學生都教好。

正是因為學校教育的局限性及其他原因造成了有很難教、教不好的學生的情況。那麼,如何突破學校教育的局限性,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盡可能地整合優化各種教育資源,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的發展呢?

科學的發展觀和育人觀必不可少。確立科學的育人觀發展觀首先要明確“教”學生什麼。學校教育不僅僅是教學生知識能力,還必須教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創新發展,學會自立自強,學會做一個有高度責任感和自律意識的合格公民。其次要確認“教好”的標準是什麼。從多元智能這一角度來考慮,隻要能激發學生的生命潛能,隻要能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滿足學生個人發展空間,展現個人特長,隻要學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隻要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隻要學生能奮發圖強,這就是成功的教育,這才是把學生教好了。教育就是在不斷地塑造人、發展人、完善人。科學的育人觀發展觀的確立,必須要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及大力支持。

學校教育體係構建規範化。即對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規範,學校管理的規範,對學生行為的規範,等等。這裏,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對那些很難教(認為有可能教不好)的學生要格外有愛心、有耐心、有信心、有定力。轉變一個後進生將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老師需要對其傾注極大的熱情,不能怕多花時間和精力,要利用各種有利因素,整合各種教育力量,最終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要科學地運用激勵和懲戒相結合的教育機製,相信隻要我們這樣做了,學生是一定會有轉變的,是會進步的。

實施發掘學生生命潛能的係統工程。教育僅僅是一種手段,教育施加給受教育者的影響必須通過受教育者才能起作用。生命是複雜而神奇、千差萬別的,我們的“教”隻是促成學生變化發展的一個外部因素,而他們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學生自身的生命素質。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有著巨大的潛能,所以,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須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生命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那些很難教的學生,特別要注意對他們自信心的樹立,鼓舞他們的士氣,給他們奮發向上的原動力,要讓他們自己感覺到想學好、能學好、會學好。要特別關愛這些學生,讓他們在愛的滋養下成長。不會變壞的孩子是因為有愛,和方法。這類人才屬於創造型人才。一個國家和民族,在世界文化上的影響,最主要就是創造型人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