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充滿生機的校園——孩子群體生活的天堂(二)(3 / 3)

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就是人文文化。缺少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我們會一打就垮;沒有民族傳統、人文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會不打自垮。

文化教育要從文化這個整體來教育,不能隻重視知識,或者隻重視所謂的“有用”知識,而輕視所謂的“無用”知識;不能小視方法,忽視思維,漠視原則,無視精神,拋棄文化整體,這這比讀那些幾次轉手的編著或拚湊的教材要意味深長得多。概論再加通史的模式,是以否定東西方人文傳統和不相信師生們能讀懂、能分析和能理解原著經典為前提的。我們習慣了硬性的、填鴨式的喂養學生,養成學生學習的被動、怠惰,尤其是思想的懶惰。長此以往,原創性與思想的能力就喪失了,隻會人雲亦雲。

我們要引導學生學得大智慧,克服處事功利化、目光短淺、人格虛無化、精神平麵化的弊病,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優化他們的成長過程。

九、老師也是普通人

每一個人一生中都會有許多的老師,古語雲:“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今天卻變成了“一日為師,終生受罵”。不是嗎?教學嚴格的老師會被年幼的不懂事的學生恨之入骨,教學寬鬆的老師又會讓長大成人的學生計較一生。這樣一個終生受罵的職業卻擁有一個極為高尚的稱號——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的靈魂是那麼好教育的?人的靈魂會那麼簡單地被另一個人所拯救?所以他們處於極為可悲的境地:時刻承受著生活的多重擠壓!

首先是社會。應試教育是最近幾年教師頭上的新罵名。誰也不曾注意過,作為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們無權取消考試,卻不得不保留挨罵的權利,被罵作:禁錮學生的思維、侵犯學生的權利、傷害家長的感情……可是又有誰知道現在的考試不僅在考學生,同時還在考老師!

老師的素質、水平、能力甚至生計都由考試來決定,而社會卻看不到這些,隻是兩眼盯著一考定終身而大罵特罵。用老師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來的高分生,成了低能的代名詞。有良好品質的學生大家不會提,一旦出現一個不好的就是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難道老師的諄諄教誨任何作用都沒有?好的素質隻是他們自身的自發表現?

教師自身必須要德高為師,身正為範。這就是說社會要求他們在精神上要是一個完人——每時每刻都要警惕自己為人師表的形象,絲毫不可放鬆對自己的自我約束。而在物質上,他們一向是貧寒的表率,而且必須是兩袖清風才能稱得上是師德典範。

社會上允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一部分當權者可以魚肉百姓,趨利者則構成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食物鏈,而教師卻不能夠商業化——因為它必須保持著那一份聖潔和莊嚴,然而,社會給他們莊嚴了嗎?社會允許家教自由競爭,學校也必須有好差之分。但是,如果一切學問都可以讓輔導書、補習班來衝擊,那又何必去用那麼多的資金供養那些一無是處的教師呢?

首先是家長。社會上不是指責教師,就是棒喝教師,卻對尊重教師無能為力。這樣的社會狀態直接導致了家長對教師的種種要求:教師要對孩子的教育、成長、思想、狀態甚至安全等負責,甚至有些本應由家長行使的監護責任也成了教師的事情。沒有幾個人會去想,一個班主任除了要去管理幾十名學生外,還要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而我們知道,隻有一個孩子的家長們對自己孩子的管教是多麼的頭疼。然而,大家似乎在思想意識上形成了一種怪圈——這些神經敏感、養尊處優的孩子一放到教師那裏就會乖巧可人了。事實又是怎樣呢?教師不是保姆,不是家長,他隻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家長在無形之中就開始逃避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在意識之中轉嫁了自己的困難和煩惱,隻是不知這是不是構成了對教師人權的侵犯。

為了他人孩子的健康成長,教師有時要容忍家長的白眼;為了督促學生的學習,教師還要麵對家長的冷臉;為了保護學生的安全,教師有時要承受家長的指責。諸如亂收費,那是教師所能決定的事情嗎?又如補課,那是教師自願放棄假期嗎?社會這個讓孩子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可是,他們煞費苦心地教給孩子們麵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告訴孩子怎樣去思考問題;他們不用考試成績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作欲望和嚐試,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

有一次,我問兒子的老師:“你們為什麼不讓孩子背記一些重要的東西呢?”老師笑著說:“在人的創造能力中有兩個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一個是他要知道所需要的比他能夠記憶的多得多的知識到哪裏去尋找;再一個是他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造的能力。死記硬背是不會讓一個人知識豐富的,也不會讓一個人變得聰明,這隻是我的觀點。”

我又想起我的一個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談話。他學的是天文學,從走進美國大學研究所的第一天,一直到拿下博士學位的整整5年,他一直以優異的成績享受係裏提供的優厚獎學金。他曾對我說過:“我覺得很奇怪,要是憑課堂上的學習成績拿獎學金,美國人常常不如中國人,可是一到實踐領域,搞點研究性題目,中國學生常常沒有美國學生那麼機靈,那麼富有創造性。”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兩種不同的基礎教育體係所造成的人與人之f司的差異。中國人太習慣於在一個劃定的圈子裏去施展拳腳了,常規的參照一旦失去了,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感到的可能往往並不是自由,而是惶恐和茫然。

我還經常想到中國的小學教育,想到那些課堂上坐得筆直雙手背後的孩子,想到那些繁多的作業、沉重的課程、嚴格的考試……它在讓人感到一種神聖和威嚴的同時,也讓人感到巨大的壓抑和束縛。事實上,多少代人都順從著它的意誌,把它視為一種改變命運的出路。這其實是一種文化的延續,它也許有著自身的輝煌,但是麵對明天的世界,麵對需要每個人發揮創造力的信息社會,我們又該怎樣審視這種孕育了我們自身的文明呢?

十一、學生“非暴力不合作”

據有關資料統計,“網癮、厭學、不溝通”已經成為當前青少年的三大問題。關於網癮和不溝通的問題,因為各種媒體的介入,不少專家、學者和家長的參與,已在通過各種渠道探討解決這兩大問題的方法,並已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關於厭學問題,關注的群體還不是很多,因為當前的厭學現象已與傳統的厭學現象有很大的不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學校教育的公開對抗、公開抵製,采用逃避甚至暴力對抗的方式逃避學校教育是傳統的厭學表現,很容易引起學校、家長和教師的關注。但目前的厭學表現主要是:學生身體很好,智力也不差,甚至很聰明,每天按時上學,按時放學回家,既不遲到也不曠課,但是到了課堂上隻是靜靜地坐著,在學習上缺乏進取心,沒有目標更無動力,遇到挫折傾向於放棄,以至於對力所能及的任務也常常不能勝任,他們認為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學習成績不好,對學校和班級組織的活動也不願參加。麵對老師的教育,這些學生隻是靜靜地聽,列‘老師的道理也是點頭稱是,但在行動上仍會是一副疲乏、懶散的樣子,我行我素,學習成績依然如故,其他方麵的表現也沒有多少進步,這樣的學生也會使老師們感到絕望,常常會選擇放棄。這種厭學表現為消極對待,表麵參與,是“非暴力不合作”。這種厭學情緒的產生,有其內部和外部原因,其心理特征也是相當獨特的,必須針對其具體情況進行教育。

學生為什麼會產生厭學情緒呢?

1.外部原因(1)教師要對學生形成積極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在學生心目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教師的情感和態度都會成為學生自我評價的重要依據。所以,教師應注意控製自己的言行,以鼓勵、關心、支持和幫助的態度對待學生,評價學生不能隻注重與其他學生進行比較,學生自身的進步更應該注重。

(2)建立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評價體係。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應該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麵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認識自我。

(3)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長應關心愛護子女的成長,對子女的心理、能力等進行全麵的了解,向子女提出的要求要恰當,創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子女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支持、關懷和鼓勵,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創造良好的班級學習環境。良好的班級應形成向上、積極、健康的學習氛圍,形成互相幫助的同學關係和真誠平等的師生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和和諧的班級氣氛,才能使學生感到安全,而不至於產生因失敗而受懲罰的恐懼心理,他們對學習才會敢於嚐試而不會退縮。良好的班級學習氣氛,能讓學生發展多種興趣,滿足他們多層次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都擁有獲得成功的機會,得到發展。

(5)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注重分層次教學,對不同的學生要製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學習目標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定,使他們有獲得成功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育學生要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正在進行的學習過程中,而不是過分擔心失敗的結果。對於失敗要堅強,麵對挫折不氣餒,對失敗的原因要正確分析,教師必須不斷強調努力學習的重要意義以激發學生獲取成功的意識和進取心。同時,要暗示和提醒學生,優異的成績來自長期不懈的努力,要強調失敗是因為付出的努力不夠,而不是能力不足。

總之,教育學生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隻有對症下藥,因材施教,才會收到好的效果。

2.內部原因在學習上產生厭學情緒的學生,其角色定位是失敗的,對成功缺乏自信,對挫折的承受力差,常常選擇那些比自己低劣的人作為比較對象,選擇較低的學習目標乃至喪失學習目標,不願意付出較多的努力,還經常把自己學習上的失敗歸因於內部穩定的因素諸如能力、智力;而把偶爾的成功歸因於運氣、任務等不穩定的外部因素。這樣,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無法激起他們努力獲得成功的動力。

3.教育對策(1)教師的消極評價。絕大多數學生在入學最初時是積極向上的,對新奇事物充滿興趣,對一切活動都願意嚐試,隻不過是有的學生發現自己或同伴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受到教師批評或嘲笑時,就產生焦慮情緒,對於探索事物和參加活動產生恐懼心理。經曆了一連串失敗後,他們認為自己缺乏取得成功的能力,不願為完成任務而付出認真的努力,而其主要精力則放在吃穿打扮上,或使用一些非常行為維持他們和同學們眼中的所謂“自尊”和“身份”。

(2)評價機製的不科學。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Ⅱ向,大多數學校、教師和家長把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教師不能對學習好與差的學生一視同仁;同學問充滿競爭,當學習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彼此缺乏幫助;教師常要求學習困難的學生和優等生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一些學生覺得無論怎樣努力都不可能達到要求,隻能絕望地放棄學習。

(3)不良家庭環境的影響。有的家長對子女的了解十分缺乏,過高估計子女的能力,對子女的要求過高,學生難以達到預期要求,又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和幫助,隻好放棄努力;有的家長對子女放任自流,漠不關心,要求過低或放棄要求,學生缺乏來自家長方麵的鼓勵和關心,學習上缺乏上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