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幹製品漲發技術(1 / 3)

1各種幹製品漲發方法不同

幹製品(也稱幹料)是指新鮮烹飪原料經過脫水或幹燥後的產品,如脫水蔬菜、魚翅、海參、魷魚、蹄筋等。與新鮮品相比,幹製品的體積與重量顯著減小,並具有幹、硬、老、韌等特點。因此在使用前必須經過漲發。漲發的目的是使幹製品重新吸收水分,最大限度地恢複原有的形狀和鮮嫩、鬆軟的狀態,並除去腥臊氣味和雜質,便於切配烹調,合乎食用要求,利於人體消化吸收。幹製品漲發是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水分向幹製品內部滲透速度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有些幹料製品在幹製時,經過高溫處理,或長期風吹日曬,或貯存過久,使組織內部蛋白質變性嚴重,變得凝固而堅硬;澱粉也嚴重老化,基本上失去了重新吸收水分的能力。因此,這類幹製品複水性能差,複水速度也較緩慢。用真空冷凍幹燥的幹製品,其組織中蛋白質幾乎不變性,澱粉老化程度不大,大量親水基團沒有變化,仍然具有良好的吸附水分的能力,其複水性能比較好,複水速度也比較快。有些幹製品本身結構特別緊密,而且外表還有一層疏水性物質(如脂膜),水分就很難向內擴散和滲透,如海參、魷魚、魚翅等許多海味幹製品都屬於這種結構。有些幹製品結構疏鬆,內部分布著大量的毛細管(毛細管具有吸附凝聚水分能力),如香菇、木耳、金針菇等,在冷水中浸泡就能漲發,恢複鮮嫩。水分向幹料內部的傳遞過程,與水溫有密切關係。水溫升高,水的擴散速度和通過細胞膜的滲透速度增快。所以高溫可提高水分向幹製品傳遞的速度,也就是加快水發速度。如何控製漲發的水溫,則要依據原料性質及其吸水能力而定。在冷水中能漲發好的幹料,則盡量在冷水中漲發,因用冷水漲發可減緩高溫所引起的物理和化學變化,如香氣的逸散,呈味物質的浸出,顏色變化等。在冷水中難以發好的幹料,或要加快水發速度的,則可用熱水漲發,但造成的營養成分損失和色香味的變化要比冷水漲發大得多。對香味比較突出的香菇,應盡量用冷水漲發。水分向幹料內部的滲透量,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而增加。所以水發時間愈長,幹製品水分增加也愈多,複水率也愈高。水發時間以多長為宜,與要求的複水率及複水速度有關。而複水速度取決於幹製品漲泡方法、結構和水溫。在一定複水率和水溫條件下,對老、硬、韌的幹料需要較長的時間;小、嫩、軟的幹料需要的時間就短些。幹貨原料品種較多,產地不同,幹製方法不同,性質又各異,所以漲發的方法有多種多樣。其中主要的有水發(冷水發,熱水發)、蒸發、鹽發、堿發、油發等5種。具體幹貨原料適合哪種方法,應根據其成分、結構、幹製時所用的方法、幹燥速度、雜質含量而定,才能收到理想的漲發效果。如魷魚、墨魚適合用堿發;蹄筋、肉皮適合用油發;木耳、香菇適合用水發;蓮子、幹貝適合用蒸發等。

2堿發漲方法

用堿發製幹料必須先用清水浸泡回軟幹製品漲發時,尤其采用堿水漲發方法,需要先將幹料用水浸泡回軟。這是因為,幹料浸泡能除去原料中的雜質和汙物,並使原料變得柔軟,正式漲發時易於吸收水分,內外膨脹均勻,漲發迅速,不損原料,能最大限度地恢複原有形狀。如用堿漲發魷魚、墨鬥魚、魚翅等幹製品時,先用水浸泡回軟,等幹製品肌肉細胞內外吸收少量水分後,再進行堿發,可以緩和堿液對原料外層的直接腐蝕,促進堿液向細胞間擴散的速度和均勻性,達到內外一致,發透發好,筋性強,提高發料的質量。不經冷水浸泡的幹製品,直接用堿液浸泡,則會因原料受堿液的腐蝕而發生溶化現象,失去使用價值。

配製發料堿液有時要加生石灰由於堿液具有腐蝕性和脫脂作用,所以要掌握堿液適宜的濃度。堿液過稀,對幹製品漲發起不到應有作用,原料難以發透;堿液過濃,則原料組織容易受到損傷,營養成分損失較大。因此,必須根據幹製品的性質選用浸泡堿液濃度、溫度和漲發時間。一般選用的堿液有兩種:一種是食用堿(即純堿——碳酸鈉)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鈉水溶液,即呈堿性。因為碳酸鈉在水中被水解:Na2CO3+H2ONaHCO3+NaOH但食用堿的堿性比較弱,隻適用於性質不太堅硬的原料。另一種是火堿(即氫氧化鈉NaOH),作為堿發的火堿溶液也可由食用堿、生石灰(CaO)和水三者按一定比例配製而成。其比例(重)是:食用堿:生石灰:水=7%:3%:90%這三者混合後,可發生如下反應:Na2CO3+CaO+H2O2NaOH+CaCO3↓反應溶液經過冷卻過濾,除去碳酸鈣沉澱,所得到的澄清液,即為火堿溶液。它堿性較強,漲發性能好。用它漲發幹料,能加速原料吸水,縮短漲發時間,使發料色澤潔白,複水率高。特別是對吸水性能較差的僵硬原料,用石灰堿水漲發效果更好。但是由於火堿的堿性較強,因而腐蝕性很強,在漲發過程中,要及時注意原料色澤、體積及回軟程度等方麵的變化,及時檢查漲發程度,恰當掌握漲發時間。發好後應立即撈出,避免發料受腐蝕。

用堿發過的原料要及時用清水浸泡幹製品經過堿溶液浸泡後,原料肌肉體積有所增大,重量有所增加。但由於細胞外液濃度逐漸高於細胞內液的濃度,因而影響細胞的滲透壓,水滲透到細胞內的速度就降低,使肌肉吸收水量還不夠充足,所以並未完全達到漲發的目的。把經過堿發的原料泡在清水中,組織內部殘留的堿液就向外麵清水中擴散,從而使內部堿液濃度降低,逐步恢複細胞正常含水量。所以堿發後反複用清水浸泡,一方麵除去原料內部堿液的殘留量和異味,以免影響口味;另一方麵還可作為漲發的補充,使部分未完全發透的原料繼續吸收水分,體積繼續膨大,以達到最佳漲發效果。

用堿發過的原料不能再上火發製原料經過堿發後,質地變得酥鬆軟嫩。如果再上火加熱發製,則會加速堿對原料蛋白質的腐蝕作用,促進蛋白質水解,生成各種氨基酸,並在熱堿溶液中分解。輕者使原料失去脆性、韌性、嫩度和營養價值;重者會使原料分解溶化,無法食用。

如何漲發魷魚和墨鬥魚魷魚和墨鬥魚發製方法一般都采用堿水法。首先將魷魚或墨鬥魚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時~3小時,使其回軟。然後按每500克魷魚或墨鬥魚用40克~50克堿麵和適量清水(以能沒過幹料為準)的比例對製成堿水,將發料再放入堿水中浸泡8小時~12小時即可發透。最後將魷魚或墨鬥魚取出,摘去背部的海鰾蛸(軟骨),剝去外皮,將堿液衝洗幹淨,再放入清水中浸泡備用。

鮑魚幹用堿發為佳鮑魚,是爬附在淺海低潮線以下岩石上的一種單殼軟體動物,因其貝殼呈耳狀,故又名“石耳”。我國遼寧、山東一帶出產的鮑魚叫“盤大鮑”;浙江、福建、廣東出產的鮑魚有“耳鮑”、“雜色鮑”等。鮑魚是名貴的海產品,營養價值較高,含蛋白質19%;還含有鈣、磷、鐵和維生素等。鮑魚漲發方法各地都不同,但用堿發較合適。因為鮑魚質地幹硬、肉質細密,吸收水分較慢,發製時如用冷水、熱水交替漲發,由於漲發時間較長,容易造成返生回硬現象,使出品率降低,從而失去鮑魚的軟滑特點。鮑魚用堿發製的方法:將鮑魚放入冷水中浸泡至回軟後,除去內髒,在肉厚之處切兩三刀,再放入清水中繼續浸泡至完全回軟,再放入熱堿水中浸泡4小時~9小時。熱堿水配製方法:用50克生石灰,100克純堿,加沸水250克攪勻,待石灰和堿完全溶解後,再加250克冷水攪勻。澄清後,取其清水。在浸泡初應經常翻動,以便使鮑魚漲發均勻。浸泡至鮑魚肉表麵光亮,全部漲發回軟,再用清水反複衝洗,浸泡直至鮑魚身大而明亮,色呈淡黃,有較強的彈性時即成。

海螺幹的漲發方法海螺是一種海生軟體動物,其種類很多,常見的主要是香螺、紅螺、玉螺等品種。尤其以紅螺最為常見。對海螺幹的發製,傳統方法一般用溫水泡軟後,再煮製到全軟,然後放入堿液中發製。據報道,用純堿(碳酸鈉)水溶液加生石灰發製幹海螺效果較好,漲發程度較充分且均勻,表麵光滑,質地脆嫩。具體方法是:將海螺幹用冷水或溫水泡至回軟。用適量生石灰、純堿和水攪拌均勻,將泡至回軟的螺肉放入溶液中,待完全漲發後,用清水反複漂洗,將石灰堿液及其異味漂淨即可用於烹製。

燕窩的漲發方法燕窩有白燕、毛燕、血燕之分。白燕是金絲燕第一期所築的

巢穴。它是金絲燕在吞食海中的小魚、蝦和藻類後,經胃液消化再吐出的黏液築成的,其色白而略透明,質量較佳。毛燕是金絲燕第二期所築的巢穴,是用唾液拌和自身的絨毛做成的;還有一種是用海藻、柔軟植物纖維混以少量唾液做成的,這種燕窩質量較差。血燕則是築於懸崖上的燕窩。由於築巢時間較久,燕窩被石縫中滲出的礦物質浸潤,從而成為血燕,為燕窩中的上品。燕窩漲發應采用熱水浸泡,堿水提質的方法:先用開水將燕窩泡至回軟,放入清水中漂洗,摘淨燕毛等雜質,然後用清水浸泡,待食用時,再進行提質。提質就是將經過上述處理後的燕窩放入熱堿水中浸泡(堿水的比例為:15克燕窩,可加開水750克,純堿3克),直至燕窩體積膨脹大約3倍,以手撚之有柔軟滑嫩感,肉質不發硬時為止。然後將其取出,用熱水將燕窩上的堿液漂洗幹淨。如果第一次提質達不到預想效果,可將堿水棄掉,另換堿液,再提第二遍。如果在提質過程中,發現燕窩有糜爛現象。則說明堿液過濃,或浸泡時間太長。燕窩糜爛會失去其營養價值。因此用堿發製燕窩技術性較強,應掌握好堿的用量和浸泡時間。用堿水漲發燕窩,從營養學的角度看,雖然會破壞燕窩的一部分營養成分,但可使燕窩漲發率大大提高,一般可漲發出原燕窩重量的8倍~9倍。同時,還可使燕窩迅速回軟發透,縮短漲發時間,色澤潔白,質地柔潤,並可除去雜質和腥味。

3油發漲的方法

什麼樣的幹製品可以用油發油發又稱為“炸發”,就是將幹料放入熱油鍋內,借助油的傳熱作用,使幹料的水分蒸發變得膨鬆酥脆的一種加工方法。這種漲發方法主要適用於含結締組織比較多,膠質豐富、彈性較強的動物性幹貨原料,如肉皮、蹄筋、魚肚等。結締組織中主要含有膠原蛋白質和彈性蛋白質。膠原蛋白質是由三股多肽鏈組成的螺旋體,具有高度結晶性,結構緊密。利用低溫油的傳熱作用,使幹貨原料受熱均勻,結締組織內膠原蛋白質和彈性蛋白質在幹熱條件下收縮,使結締組織的結構更為緊密;在達到一定緊密程度和溫度時,幹貨原料組織結構內部殘存的氣體和殘存的結合水,受熱轉變成自由水並且汽化,其膨脹力超過了幹貨組織結構的收縮力,從而使幹貨突然膨脹,從漲發前的緊密結構轉變成為漲發後的海綿狀結構,達到漲發目的。利用油發幹貨原料,能使其體積膨脹,質地鬆脆,形態飽滿,易於發透,浸泡時能迅速吸水回軟,原料光潔美觀,味道醇正。

油發幹料時油溫不宜過高用油發幹料時,通常將幹料和冷油一起下鍋,然後讓油溫逐漸升高,原料緩慢受熱,裏外受熱均勻。當加熱到一定溫度和時間,原料組織中膠原蛋白質發生收縮回軟。一般在油溫70℃經60分鍾的浸炸以後,收縮可達到50%。這段操作行話稱油焐階段。然後再升高溫度,使原料發透。如果油發開始,油溫過高,原料表麵驟然受熱,表麵水分迅速蒸發,在熱量還未傳遞到原料內部時,原料表麵就會因大量失水而形成一硬殼,從而阻止了原料內部的膨脹。造成外焦裏生,漲發不均勻;外表發黃變黑,並產生焦糊味;在浸泡回軟時形體易於破碎,腐爛變質,影響成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