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在蛋泡糊調製中的作用在蛋清蛋白質中,對蛋清起泡有影響的蛋白質是卵黏蛋白質和清蛋白質。在抽打過程中隻有卵黏蛋白質才起泡。清蛋白質在抽打過程中不起泡,且與空氣接觸後即凝固,使泡沫漏氣而塌陷,因而影響泡沫的穩定性,並使泡沫變硬,影響製品的柔軟性。在抽打蛋清的過程中,適時地加些白糖,可以減少蛋清抽打過度的可能性。因為糖可以減緩清蛋白質變性和凝固的趨勢,因而可延長形成適度的泡沫所需的攪打時間。另一方麵,糖具有吸濕性,能吸收一定的水分,避免蛋清泡沫滲水,從而提高泡沫的穩定性。但加糖過早會延長蛋清起泡所需的抽打時間,因此在實際應用中,不應在抽打開始前就加糖,而應在泡沫開始形成後,逐漸加入。含糖的泡沫圓軟、光滑、細膩,不會很快地滲水或塌陷,並能在一定時間內保持濕潤和彈性。
檸檬酸可以增加蛋清泡沫的穩定性在蛋清泡沫開始產生後,加入檸檬酸或蘋果酸等有機酸,可降低通常為堿性蛋清的pH值,使pH值更接近蛋清蛋白質的等電點,促進蛋清起泡,形成較大體積和細膩的質地。檸檬酸還可增加蛋清泡沫的穩定性,增加菜肴風味。
抽打蛋泡糊時忌油、鹽和蛋黃混入脂肪或蛋黃中脂肪對蛋泡糊中泡沫是消泡劑,會妨礙卵黏蛋白質的起泡性能。因脂肪的表麵張力大於泡沫表麵張力,從而將蛋泡糊中泡沫拉裂,使泡沫內空氣迅速逸出,降低泡沫的體積和穩定性。蛋黃對蛋清起泡性能之所以有不利影響,是由於其中含有的脂肪和卵磷脂都能延緩泡沫的形成,同時又使蛋清泡沫變黃,影響成品色澤。食鹽會促使蛋清蛋白質變性凝固,因而延緩泡沫形成,影響穩定性。如果需要加鹽時,應在蛋清抽打成泡沫後再加入。因此,在抽打蛋泡糊時,必須注意器皿的清潔衛生,不能沾染鹽、油等消泡物質。同時,取蛋清時,應避免蛋黃混入,以保證糊體漲發飽滿,泡沫穩定,顏色潔白。
抽打蛋清時要順一個方向調製蛋泡糊時,首先要拍打蛋清成泡沫狀。但抽打時要順一個方向。這樣液層產生的力比較集中,使液體向旋轉中心緊縮,破壞卵黏蛋白質特定的空間結構,使肽鏈伸展開。同時由於人工不斷使蛋清旋轉,將空氣摻入到蛋白質分子內部,肽鏈可以結合許多氣體,使蛋白質體積膨脹,即形成潔白的泡沫。如果不順一個方向,而胡亂抽打,則因力不能集中,不能破壞卵黏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因而空氣就不能摻入到蛋白質分子內部,氣泡就不易形成,甚至會越抽越氵解。
為什麼有些蛋泡糊會出現不同色澤在製作蛋泡糊時,由於攪打蛋清的器具種類不同,會影響到蛋泡糊形成時的顏色。在銅質器皿中攪打蛋清,製成的蛋泡糊帶有黃色;在鐵質器皿中攪打蛋清,製成的蛋泡糊帶有粉紅色;而在瓷質或玻璃器皿中攪打蛋清,製成的蛋泡糊則為雪白色。多價金屬可以與某種蛋白質形成配位絡合物,不同金屬形成的配位絡合物色澤是不同的。但這些配位絡合物對人體是無害的,也不影響蛋泡糊的營養價值,隻是影響蛋泡沫外觀的色澤。因此,要想得到雪白的蛋泡糊,不能采用金屬器皿,應采用瓷質或玻璃器皿攪打蛋清。
調製蛋泡糊操作要輕,時間宜短蛋清經抽打後,混入大量空氣,形成色澤潔白的泡沫。然後加入適量的幹澱粉和麵粉,輕輕地攪勻即可。如果攪製時間過長或用力亂攪,氣泡會大量破裂,使裹入的空氣逸出,糊層出現塌癟現象,起不到掛糊的作用,烹製出的菜肴不膨鬆飽滿,影響菜肴的質量。糊料調好後,要立即使用,不宜久存。因為蛋清打成泡沫後,在放置中,摻入到蛋白質內部的空氣會逐漸逸出,使糊層塌癟,起不到蛋泡糊的作用。
“拍粉拖蛋滾麵包渣糊”的調製此糊是由西餐引進,並加以發展而成的。因此,用此糊烹製菜肴又稱“西炸”或“西法炸”。拍粉拖蛋滾麵包渣,是三道工序。第一是將加工原料表麵均勻地粘上一層幹麵粉;第二是將粘幹麵粉後的原料拖掛蛋液(應先將蛋液打泡,以調整蛋液的黏度);最後是將拖蛋液的原料滾粘麵包渣。由於蛋液黏性較大,因而麵包渣能較牢固而均勻地分散在原料表麵上。但必須拍實,防止炸製時粒屑脫落。此糊適合幹炸菜肴,如炸蝦球、炸豬排等。麵包渣是由麵包去皮搓成的粒屑。麵包用充分發酵的麵團烤製而成,質地異常疏鬆飽滿,無黏性。經炸製後,易脫水,能迅速變脆,色澤金黃,香酥可口,利於造型。原料粘掛麵包渣,經炸製後,表麵呈毛糙麵,易吸收和粘掛較多的調味品,增加菜肴風味特色。此糊易掛得均勻,包裹較嚴密,炸製時不露主料,防止油分浸入主料,成品收縮性小,不變形,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菜肴的鮮嫩美味。
原料需先粘麵粉、蛋液後才能粘上麵包渣有些原料表麵比較光滑,含水分多或帶有油脂,不能直接粘上蛋液。幹麵粉比較幹燥,又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原料先粘上一層幹麵粉後,吸收原料表麵的水分和油脂,形成一定的黏性,可與原料牢固地粘在一起,為粘勻蛋液打下良好的基礎。蛋液經打泡後,調整了蛋液的黏度,便於掛在粘滿麵粉的原料表麵。又因蛋液具有一定黏度,就比較容易粘掛(用此方法,亦可粘掛花生仁碎粒、芝麻等)。這三道工序缺一不可,並且加工順序不能顛倒。如果不按這種程序和方法掛此糊,原料直接粘掛蛋液或麵包渣,不僅掛得不均勻,也不牢固,甚至掛不住糊或掛得很少,炸製時,因油溫高,糊易焦,易脫落,原料失水,致使菜肴收縮變形,造成色澤不均勻,口感不佳,失去掛糊作用。
用於調製“西炸糊”的麵包渣宜選用鹹麵包搓製麵包品種較多,有甜麵包、鹹麵包、酸麵包和奶油麵包等,風味各異。調製“西炸糊”時,所用的麵包渣應選用無糖或含糖少的麵包,去皮、搓成粒屑即可。可選用鹹麵包(或酸麵包),它們的配料裏無糖或含糖較少。用這類麵包渣掛糊炸製菜肴,著色慢。不易焦糊變黑,菜肴成品色澤金黃美觀。如果用帶糖的麵包搓渣,炸製時,糖在高溫下發生變化,生成黑色素,使成品著色快,最後形成黑紅色澤,並帶有焦苦味,嚴重影響菜肴質量。所以,用鹹麵包或酸麵包搓渣為宜。
製作水果拔絲菜要用發粉糊拔絲是將經過油炸的小型原料,投放在用水或油熬濃的糖漿中翻炒掛勻,趁熱拔出糖絲的一種烹調方法。其操作關鍵,除了要掌握熬糖技術外,還需注意,投入糖漿中的原料表麵不能帶有較多的水分。否則,會使炒好的糖漿因吸收水分而形成過飽和狀態,呈現返砂現象,影響出絲效果,降低拔絲菜肴質量。因此,含水量較多的水果,應用幹粉拌均勻,吸去一部分水分,然後再用發粉糊進行掛糊較合適。發粉糊是在麵粉和澱粉(比例一般為7∶3)中加入適量的發酵粉拌勻,然後再加水調製而成的。此糊炸製後,糊殼比較緊密,屬於酥脆硬糊,不易使原料內部水分外溢,能避免糖漿返砂現象發生,保證拔絲菜肴質量。
製作清炸菜肴的幹粉糊要現拍現炸原料表麵拍上一層幹澱粉或麵粉,這種糊稱作幹粉糊,或“滾袍糊”。此糊主要用於清炸類菜肴,如清炸裏脊、清炸豬肝等。拍過幹粉糊的原料炸製後體積不縮小,可固定菜肴形狀,因而形態整齊美觀,外酥脆,內軟嫩多汁。用幹粉糊時,要現拍現炸。因為幹澱粉或麵粉比較幹燥,吸附力較強。如拍得過早,則原料內部水分被幹粉吸收,經高溫炸製後,菜肴質地會發幹、發硬,失去外酥裏嫩的效果;同時,粉料因吸收水分過多,容易結成塊或粒,造成原料表麵粉層不勻,炸製後,外表不光滑,也不酥脆,影響菜肴質量。
原料剞花刀後要用麵粉或澱粉搓開再掛糊原料經過剞刀後,花紋之間要用麵粉或澱粉搓開才可掛糊,如烹製“鬆鼠黃魚”、“菊花裏脊”等都用此法。目的是利用麵粉或澱粉的吸附作用,將原料表麵的水分和油吸去;使菜肴原料表麵層粗糙,便於掛糊或上漿,且糊層厚薄均勻;炸製時能防止互相粘連,花紋明顯,菜形美觀,色澤一致,質感酥香。魚類或肉類原料經過剞刀後,肌肉細胞組織破損,汁液溢出較多;同時經過調味品碼味後,原料表麵水分增多,黏性增加。如果刀紋之間不先用麵粉或澱粉搓開,直接掛糊或上漿,刀紋會被糊粘住,炸製後結成一團,花紋呈現不出來,影響菜形美觀,同時也影響鹵汁的粘掛和吸收,失去酥鬆香脆的質感。
冷凍原料要完全化凍後方可掛糊、上漿使用冷凍原料容易切製成型,但不宜立即上漿或掛糊。必須待原料完全解凍後,用潔淨的布擦幹原料表麵水分,再掛糊或上漿,才能起到掛糊或上漿的作用,確保菜肴質量要求。原料在冷凍過程中(尤其是緩慢冷凍),由於冰晶的擠壓,使肌肉細胞膜破損。解凍(尤其是采取不科學的解凍法)後會溢出大量水分,使原料表麵水分增多,從而影響糊或漿的濃度,糊化後黏度下降,容易出現脫糊、脫漿現象,起不到掛糊或上漿的作用,影響菜肴質量。
3原料上漿技巧
水分較多的原料可用幹澱粉上漿原料經過酒、醬油、醋等液體調味後,原料表麵含有較多水分,就不能再用蛋清或水澱粉上漿。否則,在滑油時,由於漿過於稀薄、黏度小,不能緊包原料,容易脫漿,失去上漿作用。必須改用幹澱粉上漿,吸收原料表麵部分水分,形成稀稠適合的漿液,才有利於菜肴達到最佳上漿效果。
原料質地不同,上漿操作方法亦不同原料上漿的具體操作方法有兩種:一是“直接上漿法”,即將蛋清、澱粉、水等分別放入原料內抓勻。這種方法適合於質地老韌、纖維較粗的小型原料,如牛肉、鮮貝等。另一種是先將漿液調勻,後上漿,即:將蛋清、澱粉、水等,按一定比例調勻成漿液,再放入原料內,抓勻漿透。此種上漿法,適合於質地細嫩、含水分多的細小原料,如魚丁、肉片、雞絲等。過於細嫩的原料,不應采用直接上漿的方法。否則,不但漿不均勻,還會造成原料形狀散碎斷裂,影響菜肴質量和特色。
原料上漿後宜放置片刻再烹調原料上漿後,不宜馬上烹製,最好放置一會兒再烹製。一般放置30分鍾~40分鍾,再烹製較合適。原因是,原料上漿後放置一會兒,能調整漿液的濃度,使漿液與原料充分結合,滑油時不易脫漿,使菜肴光滑而有彈性,在放置階段原料能充分吸收漿液中的水分,使原料漲發得飽滿,成菜後軟嫩適口。
肉片上漿前要先用清水浸泡魚片、肉片、雞片等上漿前要先用清水浸泡一會兒,讓肌肉纖維中的蛋白質充分吸收水分,使肌肉組織體積膨脹,並將肌肉內殘存帶腥、臊味的血漿浸泡出來。這樣原料色澤潔白,清爽不黏,易使調味品滲到原料內部,便於醃喂和上漿。同時,烹製出的菜肴色澤清新,鮮嫩可口。
魚片上漿要濃些魚的肌肉纖維較細短,含水分較多,肌肉中結締組織含量少,因而肌肉質地較細嫩鬆軟,拉力較小,同時魚片切製形狀小而薄,因此調製漿液時,要濃一些,上漿要厚一些。這樣在烹調時才可保持魚片形狀完整美觀,口感鮮嫩,達到上漿目的。否則,上漿後在放置過程中,魚片內部水分逐漸向外滲透,使漿液濃度過稀,達不到一定黏度。滑油時,容易脫漿,使魚片散碎或卷曲,質地變老,失去鮮嫩口感和完整的形態,降低菜肴質量。
蝦仁上漿前要用鹽醃漬一下蝦仁含水量較大,上漿後,不僅漿中水分向裏滲透有困難,而且蝦仁內部水分還向外滲透,使槳液濃度下降,達不到一定的黏度,滑油時,容易脫漿。蝦仁上漿前先用鹽醃漬一下,使蝦仁細胞內溶液的濃度低於細胞外的濃度,這樣水就從細胞內通過細胞膜向細胞外滲透,就可擠出部分水分,上漿時就能掌握好漿液的濃度,保證糊化後達到一定黏度,避免脫漿現象。同時由於鹽向細胞內部擴散,使部分蛋白質發生鹽析作用,改變了蛋白質功能,使蝦肉變得挺實,便於入味,成菜質量鮮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