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調味品在烹調中的作用(上)(2 / 3)

食鹽具有防腐作用無論是蔬菜還是肉、魚的醃漬,食鹽是醃漬劑中最重要的一種成分。它不僅起著調味的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防腐功能。食鹽具有防腐作用的機理是:(1)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在溶液中解離成為鈉離子和氯離子,其質點數比同濃度的非電解質溶液要高得多。所以食鹽溶液具有很高的滲透壓,對微生物細胞產生強烈的脫水作用,導致微生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微生物的生理代謝活動呈抑製狀態,使微生物停止生長或死亡,因此食鹽水具有很強的防腐能力。但食鹽水溶液的濃度必須達到20%,才具有防腐能力。(2)食鹽溶於水後,解離成的氯離子和鈉離子與極性的水分子由於靜電引力的作用,使得每個鈉離子和氯離子周圍都聚集一群水分子,形成水化離子。而微生物不能利用水化離子。食鹽濃度愈大,鈉離子和氯離子數目愈多,吸引的水分子也愈多,導致微生物可利用的水量(自由水)減少。據實驗測定,食鹽濃度達到265%,(飽和食鹽水)時,無論是細菌、酵母還是黴菌,都不能生長,因為沒有自由水可供微生物利用。所以,降低環境中微生物可利用的水含量(自由水),是食鹽能夠防腐的又一個原因。(3)氧氣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但在食鹽水溶液中,氧的溶解度大大下降,從而造成缺氧的環境,這樣就使一些需要氧氣才能生長的好氣性微生物受到抑製,從而達到防腐的目的。在烹飪中常利用食鹽的防腐功能來醃漬肉、禽、魚及蔬菜等,以便利於保藏。此外,如西紅柿醬開罐後,沒有馬上用完,會變質發黴,隻要撒上一些鹽,再倒上一點油,可保存較長時間;瓜果生吃時用20%的食鹽水洗滌,不僅去汙徹底,而且可消毒殺菌。

4醋

食醋在烹調中的作用普通食用醋,除含有3%~5%左右的醋酸外,還含有其他的有機酸、氨基酸、糖、醇類、酯類等。食醋是采用澱粉為原料,經過糖化、酒精發酵後,再進行醋酸發酵而製成的。食醋是烹調時常用的調味品之一,也是一種基本味料。它不僅味酸,並且還含有鮮味、甜味和濃鬱的香氣,在烹調中應用極為廣泛。烹製菜肴時,加入適量的食醋,其作用是:(1)食醋具有較強的除腥解膩功能,並能增加菜肴的鮮味和香味,具有壓鹹提鮮作用。因此,烹製禽、畜的內髒和各種水產品時,酸味調味料占很重要的地位。(2)酸味料,能促進植物纖維分解和動物筋膜、骨刺中膠原蛋白質水解成明膠。在烹調菜肴時,適當添加食醋,可加速煮爛;並能減少維生素Bl和維生素C的損失(因在酸性環境中,維生素Bl和維生素C不易被氧化分解);同時還會使食物中的鈣、磷、鐵處在可溶性狀態,有利於人體吸收。(3)烹製細嫩的蔬菜時,加點食醋,可以防止果膠物質分解而失去脆性,使菜肴脆嫩爽口。(4)酸味料和甜味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形成適當的糖酸比,可以構成水果、飲料、糕點等特有的風味。酸味料,采用檸檬酸較合適。(5)酸味料具有殺菌防腐作用。因為食物中細菌或有害微生物,不宜在酸性環境中生長繁殖。如在涼拌菜中,添加些食醋,不僅能增加菜肴風味,還有防腐殺菌作用。酸味料遇高溫易揮發而使酸香味減弱。因此,烹調時,要在起鍋時下醋;或者下兩道醋,即烹調中下一次,烹調快成時,再下一次,但不可過量,才可達到成菜口味的要求。

加醋時機對菜肴風味的影響調味時,加食醋時機掌握恰當與否,對成菜風味特點和質量影響很大。醋在成菜後與成菜前的添加,在菜肴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這是由於食醋不耐高溫、易揮發的特性所決定的。在烹鍋時,先加食醋能起到增香、除去異味的作用。並能保持菜肴質地脆嫩,清爽利口;更重要的是能保護維生素免受破壞。因為有些維生素,如維生素Bl和維生素C,在酸性環境中不易被氧化分解。如果添加食醋太晚,就起不到這種作用。用食醋作主味的菜肴,為突出醋鮮風味。就應後放食醋、如酸辣湯、酸甜汁等。否則,加醋後再加熱,可使某些蛋白質凝固成絮狀,易使湯渾濁,出現浮沫;同時,鮮香氣味也因加熱而揮發殆盡,菜肴滋味酸澀,不醇正,影響菜肴的質量。因此,在菜肴出勺前加醋能最大限度地突出菜肴的酸鮮風味特色。

加醋能保持蔬菜的脆嫩烹製蔬菜時,加入少許食醋烹鍋,能較長時間保持蔬菜的脆嫩口感。因為蔬菜組織中含有較多的果膠物質,是蔬菜細胞壁的成分之一,它存在於相鄰細胞的細胞壁間的中膠層,起著將細胞黏結在一起的作用,使蔬菜組織硬實挺拔,因而口感脆硬。蔬菜在烹飪加熱中,原果膠被水解成可溶性的果膠或果膠酸,因而使蔬菜軟化,失去脆性口感。但酸(醋酸、檸檬酸等)可抑製原果膠轉化成果膠或果膠酸,因此醋能保持蔬菜的脆嫩。必須在烹鍋時加入食醋,否則蔬菜烹製加熱後,果膠物質已轉化成果膠或果膠酸,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如需要炒製質地脆嫩的卷心菜、土豆、胡蘿卜等菜肴,可在烹調一開始就加入食醋。或在烹調前,先用加醋的涼水浸泡片刻再烹製,可使成菜質感脆嫩,清爽利口。

烹調魚類菜肴添加食醋可除腥、提香一般魚類中,即使是新鮮魚類,也會產生腥味,尤其是淡水魚類更為突出,因而影響魚肉的本味。新鮮魚體內呈腥味成分主要是由六氫吡啶化合物引起的;新鮮度下降後,魚體呈腥味成分主要是三甲胺、氨等,這些腥味物質都具有一定揮發性,同時都是堿性物質。魚類經過油炸或油煎,因溫度較高,會使腥味物質揮發而消失一部分。在烹調時,通過調味料食醋中醋酸與腥臭氣味的堿性物質發生中和作用生成鹽,而使腥臭氣味消失殆盡,突出色肉的香氣。同時,食醋中除醋酸外,還含有少量醇類,在烹鍋加入食醋時,由於溫度的影響。使醋中醋酸與醇類發生醋化反應,生成具有揮發性的酯類等香味物質,使魚類菜肴溢出馥鬱氣味,增加魚類複合美味。因此,食醋在烹製水產品類菜肴時,具有除腥、提香作用。

燒、煮牛肉時放點食醋可加速熟爛牛肉的咀嚼強度,主要決定於牛肉中結締組織的含量。牛肉中結締組織含量比豬、羊肉多。結締組織主要由膠原蛋白質組成,使肌肉組織特別堅韌,因此燉煮牛肉,要較長時間加熱才可煮爛。但牛肉中膠原蛋白質在酸性環境中加熱,可以加速分解成可溶性、柔軟的明膠。因此,在燒燉牛肉時,添加適量食醋,不僅可以加速煮爛牛肉,同時還具有除膻、提香作用。

炒辣椒加食醋可減輕辣味辣椒具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β—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但辣味太重。辣椒的辣味主要成分是辣椒素(又稱為辣椒堿),具有堿性,可以被酸中和生成鹽,從而使辣味程度降低。因此,在烹調過程中適當地添加些食醋,一方麵可以保護維生素C免遭破壞,另一方麵也可以減少辣味,增加風味。

用食醋涼拌海蜇皮要現吃現拌用醋調拌海蜇皮,不僅增加風味、還具有殺菌作用。但必須在食用前兩三分鍾放醋為宜,如過早放醋會使海蜇皮變軟發韌,降低脆嫩口感,影響風味。

食醋可使豆漿起花大豆泡發加水磨成豆漿,加熱煮沸後,大豆球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被破壞,肽鏈伸展開形成線狀,由於蛋白質表麵存在有電荷,而同性電荷相斥,而阻止蛋白質顆粒之間聚集而沉澱。當加酸(如食醋)時,則會中和大豆蛋白質分子上的負電荷,使部分蛋白質分子表麵電荷等於零,從而使大豆蛋白質分子立即聚集而沉澱,豆漿就從乳狀液轉成半固體狀態。

5酒

黃酒的調味作用酒是一種飲料,也是烹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調味品之一。目前在烹飪中作為調味品的酒類,主要是以紹興黃酒為代表的各種料酒。這些料酒具有度數低,酒性醇和,香氣濃鬱等特點。料酒中主要成分是乙醇、糖、氨基酸、有機酸、酯類、醛類等揮發性物質。調味時之所以要用料酒,除了它具有特殊香氣外,還能溶解生物堿、苦味物質、無機鹽、油脂等;在加熱過程中能發生許多化學反應,起到呈色、提香、除腥膻、解膩作用。(1)呈色、提香作用。料酒中含有糖、醛類、氨基酸等。在烹調時,糖發生焦糖化反應;醛類與氨基酸發生羰氨反應(邁拉德反應)產生有色物質,同時又分解出許多種揮發性的香味物質,這些反應,對菜肴色澤和香氣產生較好的效果;同時料酒本身所含的酯類也能增加菜肴香味,使眾多呈香物質互相融合,形成複雜的美味。(2)增鮮、除腥膻作用。料酒中含有羰基化合物,能與水產品,如魚、蝦類含腥味物質的胺類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無腥味物質。烹調含腥味較重的魚、蝦類水產品,可先用料酒等調味品醃漬。因料酒中酒精滲透壓較高,能迅速地通過原料組織的細胞膜,滲透到內部,參與細胞內的有機物質變化。同時對其他調味品滲透到內部起著引導作用,使各種調味料充分地滲透到原料內部,加熱後,發生各種化學反應,使菜肴滋味柔和。而且醇類也是呈腥味物質的很好溶劑,經加熱後,腥味物質隨醇一起揮發,因而起到除腥、增香作用。烹調肉類原料,用料酒進行醃漬後再烹調,料酒中酒精能與水解的油脂脂肪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酯類芳香物質,增加肉類的複合美味。料酒還可除去羊肉腥膻氣味。組成羊肉腥膻氣味的主要成分是低級的有機酸,如4—甲基辛酸和4—甲基壬酸。它可以在加熱時與醇類形成有芳香氣味的酯類。同時醇類還可以促進異味物質揮發。(3)保色作用。烹製綠色蔬菜時,加入適量料酒。可以與綠色蔬菜中的酸起酯化作用,降低蔬菜組織中有機酸的含量,避免褐色脫鎂葉綠素的生成,從而保護了葉綠素,使成菜翠綠鮮豔。除了常用黃酒提味外,還可用白酒、葡萄酒和啤酒。酒烤雞、叉燒肉等多用曲酒、汾酒,貴妃雞、啤酒鴨等多用葡萄酒和啤酒。製作西式菜肴時,往往不用黃酒,而是使用白葡萄酒或紅葡萄酒。如法國用優質白葡萄酒烹製成的魚類或蝦類菜肴,較受世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