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品格方麵的問題(6)(1 / 3)

孩子也一樣,要正確認識自己。一味地苛求自己,往往會給自己加重精神壓力,造成自責和內疚心理。生活中既要學會有時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又要學會有時原諒自己。對自己適當地諒解與姑息自己的錯誤不同,它是一種理智的表現,不要自己把一切責任都背起來,加重負擔。合理的寬容是自我修養的藝術、是心理調養的藝術。偶爾的考試失利不是什麼大的問題,可以給自己施加壓力趕回來,但如果在所有方麵都想超越同學,那就是目標太高了。

精神有了壓力,情緒就會惡劣,但不要憋著,而要想辦法發泄。如站在高山上大聲高喊、大聲唱歌、哭出聲來,等等。發泄一下,心裏就會舒服些,精神壓力會大大減輕。

有時強大的精神壓力來自於自己,難於擺脫,可以找家長、同學或知心朋友向他們訴訴衷腸,讓他們給以安慰、開導,這樣可以減輕精神壓力。常言道:“當局者迷”,在許多情況下自己陷進去,不能自拔,需要別人開導、拉一把,許多時候,自己的認識是片麵的、偏激的,被別人一點就豁然開朗,感到“柳暗花明”。有時盡管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但心中就會舒服一些,精神上也會減輕壓力。現在,孩子們的學習負擔重,學習時間長,父母在時間上都管得過死,還有考試不及格,升學上不了重點校,等等,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影響孩子個性的發展。特別是那些性格內向、學習成績差、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他們麵臨的問題更多,再加上有的父母不能正確對待他們,使這些孩子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就會有話不敢說,忍氣吞聲,心理的陰雲得不到疏散。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行為遲鈍、精神不振、人際關係緊張等情況。

美國醫學專家經過十多年的臨床研究,得出結論:“人的不良情緒容易引起心血管病、糖尿病或精神病等。”他特別指出,長期憂鬱的人,還可能致癌。對孩子來說,長期的鬱悶得不到渲泄,就會給孩子本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危害。因此,父母要善於觀察孩子,當孩子情緒不好時,要注意幫他調整,孩子有話,該說就讓他說。孩子委屈,該哭就讓他哭。孩子鬱悶,該喊就讓他喊……讓孩子暢所欲言、一吐為快,幫助他解除心理壓力。

父母要對孩子多一些愛心、多一些耐心,與孩子多談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隻有這樣,才能使孩子的鬱悶得到疏散,使孩子每天都有個好心情。

除以上提到的方法外,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做父母的還可以采取積極鼓勵的態度,這也能大大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而父母對孩子的否定態度則往往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做父母的往往會這樣說:“你看某某又得了滿分,你怎麼不如人家,沒出息!”而持鼓勵態度的父母則可能說:“雖然你比他考得差些,但隻要你努力,你可能考得比他更好。”所以,要想減輕孩子的壓力,應該多與孩子交流,應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對孩子表示信任,要積極鼓勵孩子,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

孩子沾上了偷竊惡習怎麼辦?

如果發現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時,父母往往持兩種態度:一種暗暗吃驚,這事可不能聲張,既不管教,又怕人知道;另一種大驚失色,孩子怎麼會“偷”了?進而嚴厲責罰。這兩種態度都是不正確的。還可能使這種行為在日後出現反複。而袒護孩子的不良行為更為不正確,又會使孩子無法分辨是非,而且助長了孩子錯誤行為的發展。

父母應該怎麼辦呢?真正要幫助孩子改正這種惡習,需要我們冷靜下來,掌握一些正確的方法。

方法247:弄清楚孩子為什麼要偷

孩子最初出現這種行為,往往不是有意識地要占有這種物品,他們心目中也不見得有“偷”這個概念,所以,家長不要簡單粗暴地下這樣的結論,並盡量避免使用“偷竊”一個字眼去訓斥孩子,以免強化這種錯誤行為;而應該尋找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和孩子的動機,耐心地引導孩子認識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不良的,告訴他應該把東西送還別人。當他這樣做了以後,家長應表揚他,向他表示隻有這樣做才是正確的。對於上幼兒園的孩子可以用擁抱以示獎賞。如果年齡大一點的孩子不止一次地出現這種“偷竊”行為,家長就不能掉以輕心了,因為這是個危險的信號,“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這是古人告誡我們的。在這個時候一方麵家長要采取嚴肅措施正確對待,另一方麵也要分析情況,找到具體的原因,防止孩子在成年後滑向深淵。

為了能使孩子自己講出原因,先要讓孩子強烈地感受到偷竊行為的嚴重後果。具體方法有:可以帶孩子去看法庭的公審或讓孩子觀看具有法製威懾作用的影視片。也可由父母中的一方扮“紅臉”,狠狠地訓斥孩子,並且設法讓孩子知道,為了他的不良行為父母傷透了心。然後父母中的另一方可以扮“白臉”,給他點溫暖,並與他好好談心。要設法讓孩子感到,他講出任何原因來,爸爸或媽媽都是能夠理解的。在孩子的心理出現波動時,父母隻要有耐心,孩子肯定會吐露真言,說出他偷東西的真實原因。

方法248:滿足孩子的合理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