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偷竊”別人的東西呢?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多是自己的欲求不能滿足而產生的行為。孩子的欲求是正當的需要,父母就應該滿足,一時滿足不了,就要說明情況,給孩子以期待的希望,同時訓練他一定的抑製能力,但千萬不要哄騙。哄騙的結果不但使父母失掉威信,而且孩子還會重犯錯誤。如果孩子的欲求是不正當的需要,父母一定不要去滿足他,而要耐心地向他解釋,克製他的貪心,教育他抑製自己。分析原因,及早地教育是預防孩子不良行為產生的主要方法,也就是“防患於未然”的主要方法。
方法249:對症治療
1.有的孩子之所以偷竊,原因僅僅是為了向被竊者報複。這時,父母在幫助孩子認識到偷竊行為的嚴重性質之後,則須將注意力轉到幫助孩子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係上去。
2.有的孩子偷竊,是因為他十分喜歡所偷的那樣物品。對策是,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若需購置物品,隻要提出的是合理要求,就盡量滿足他,同時,注意在平時常向孩子灌輸節儉是美德的觀念,以調節孩子的需求欲望。
3.有的孩子外出行竊的目的,僅是為了尋刺激,顯示自己“有本事”。對待這樣的孩子,要幫助孩子豐富娛樂生活,培養健康的興趣,提高榮辱觀念。
4.有的孩子進行偷竊的原因,是因為社會上有壞人或者學校裏有不良同學在引誘他、逼迫他。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必須及時與學校或派出所聯係,同時要注意想辦法不讓孩子受到壞人報複。此外,家長還須設法幫助孩子與品行端正的同齡人交上朋友,並注意在平時培養孩子敢於並善於同壞人壞事作鬥爭的勇氣與本領。
5.假如發現孩子偷竊的物品十分反常,如有的男孩子專偷女性的內褲、胸罩、裝飾品等物,這時,家長則須格外小心,因為這種孩子的問題可能不是出在品德上,而是在性心理變異上。俗稱的“戀物癖”就常表現為這些症狀。這種異常症狀形成的原因很複雜,父母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行為使人丟臉而對孩子橫加打罵。對待這樣的孩子,家長最好能讓心理醫生給予治療。
6.在如何預防孩子沾上偷竊惡習方麵,我們家長需要注意兩個平時比較容易忽視的情況。其一是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麵津津樂道地談論自己在外麵占了什麼便宜之類的事情,以避免孩子無意中形成占人便宜合算的印象,從而構成孩子在行為上發展到偷竊的意識基礎。一經發現孩子有占小便宜的行為,應即加以製止。其二是孩子一旦沾上偷竊惡習,隻要家長方法得當,還是能夠幫助孩子轉變的。但作為父母來說,最明智的方法當然還在於“防患於未然”方法250:切斷偷竊的誘因
父母不僅要把家裏的東西管理好,切斷偷竊的誘因,還要抓住原因加強教育,不讓這種行為有獲得成功的機會。否則,孩子將會把這些行為作為滿足欲望需要的方式而多次重複,一旦形成習慣便難改了。對於有盜竊習慣的孩子,家長要不斷地口頭叮囑,並隨時檢查他的口袋、書包等,凡多出來的東西,家長都要查明來曆。如果是偷來的,一定要嚴肅地責罰,並讓孩子送還。隻要有改正,父母一定不要忘了表揚他,使他覺得父母是愛他的,隻是不喜歡他的“偷竊”行為。當然在這樣做的時候,往往會侵犯到孩子的隱私權,而且處理不當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家長在這樣做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沒有一個人生來就是賊,不良習慣和行為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一定有它的主客觀原因,父母對孩子要細心了解、認真觀察,並給孩子以良好的影響,培養孩子誠實正直的品質。
孩子缺乏自信怎麼辦?
相信自己是最重要的,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尤其需要來自父母和老師、朋友的激勵。當孩子不知自己是否能夠做好某件事時,父母如果用正確的方法激勵他,孩子就會產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從而產生自信心。
方法251:老爸相信你!
父母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並把你對他的這種信心和信任告知孩子,讓他知道你對他的信任。
孩子對事物的感覺都是極其敏銳的,也會極容易從我們的語言、眼神、動作或表情中,體會到應該如何去做的暗示,由此他們會從中認識到對錯與否的標準,來評價自己的成功和失敗。所以孩子會更加用心地去與他人比較,正確的自我批評和評價,更好地去完成每一件事,孩子也對生活更加感興趣。
父母時常對孩子表達信心和信任,將促進孩子的積極、健康的行為發展和表現。
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你可以這麼說:
“這件事好像真的不大容易做,但我仍然相信你可以做得到!”
“我對你的實力有信心,相信你一定能行!”
“你說的真有道理!”
“你一定會有辦法解決的!”
“在這件事上,我相信你真的盡力了!”
“老爸相信你!”
方法252:設法與孩子相互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