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要求孩子服從的標準是什麼?是父母講什麼,孩子就做什麼;現在,我們必須建立…個新的標準,那就是要求孩子傾聽父母的意見之後,自己學會分辨正誤並做出決定。而不是一味地簡單聽從。
方法272:塑造孩子的自立意識
從孩子幼兒期就開始讓孩子培養他自己的主見,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般來說,到了青春期主見也逐漸成熟了,就是說可以學著自己做決定了。可是,假定前麵幾個階段裏,我們都沒有讓他學習自己做決定,任何事都非得聽爸爸媽媽的話,這種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後一定仍然是一個很乖的孩子,什麼事都無法自己做決定,什麼事都得依靠父母。
過去,很多父母都以自己有一個乖孩子而自豪,其實乖的孩子若是不遇到事情那還好,但一旦遇到事情一般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因為他完全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
父母必須清楚,要培養孩子的分辨能力,分辨以後還要學著自己做決定。
孩子比較大時,去買衣服的時候,因為他還是孩子,父母就要給他一個範圍。所謂的範圍,就是父母先看好的兩件衣服,問問孩子:“你喜歡哪一件呢?”而不是媽媽說這件好,那就給你這一件,變成小孩子都隻有聽話的份,沒有自己的主見。
孩子們有權利不完全按父母設定的模式去辦事。
有一本書上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希特勒手下有一位軍官,曾經幫希特勒絞死過很多猶太人,當戰爭結束要審判這些戰犯的時候,這位軍官說:“我沒有做錯什麼事情,我從小到大都是聽長輩的話,照長輩的話行事。”
你說這個人負不負責任?他真的沒錯?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父母教導孩子,必須讓他學習傾聽、分辨,自己做決定,並從幼兒時期就要給他機會學習。假設說他兩個都要,那個時候你要清楚的向他傳遞一個信息,就是:“媽媽說你隻可以選一個。”
大部分的父母在孩子年幼時,都力圖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他要什麼都給他,這就是沒有規範。父母必須要清楚,這個時候不建立規範以後則為時已晚。
譬如說有的孩子正值小學高年級階段,本來小孩子自主的能力到這時候快要成熟了,可是他還缺少人生的經驗,還需要在大人的保護下做一些嚐試。
即使你跟孩子的關係很好,那也會有很多問題。如果你跟孩子難以溝通,問題會更多更麻煩。所以你必須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分辨的能力,然後他會比較有把握的去運用他自主的能力來麵對生活中的問題。
方法273:對不同性格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何針對不同的孩子培養自立呢?下麵針對性地介紹幾種方法:
1.喜歡打架的孩子
在孩子的世界裏,經常會發生打架的事,而他們打架的原因,大致包括下列6種:
(1)認為自己的痛苦或不愉快是別人引起的;
(2)別人妨礙了他遊戲的時候;
(3)別人隨意地使用自己的東西或破壞自己的東西的時候;
(4)朋友出賣或看不起自己、或受騙了或自己的秘密被泄露的時候;
(5)打抱不平,看見別人在欺負弱者的時候;
(6)認為別人太驕傲、誇耀心太強的時候。
從上麵的種種原因中我們看出,要是不能和平調節自己和對方的關係,不能相互忍讓的時候,孩子就會大打出手。容易打架的孩子,感受性比較敏感,自我意識也特別強烈,也就是因為自我的觀念和對方發生了衝突,才會有打架的事情發生。
孩子打架父母不必放在心裏,隻是短暫性的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父母對於孩子之間的打架,最好不要幹涉太多。
但容易打架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從打架的原因中教導孩子要理解對方的立場,幫助孩子培養與別人友好相處的能力。
2.容易生氣的孩子
生氣是表達自我情感的方式,是孩子的正義感或良心的表現。該生氣的時候就生氣,因為每個人都有情緒,這是正常現象;如果該生氣的時候不生氣,那就可能有問題了。
可是,容易生氣的孩子,對父母來說是很傷腦筋的,同時也容易引起小朋友們的不滿。
容易生氣的孩子,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常常會無理取鬧、不懂得忍耐。有時候,父母想讓孩子做他不喜歡做的事的時候,孩子也會立刻發脾氣。
容易生氣的孩子,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應該生氣,什麼事不應該生氣。
如果孩子隻是因為脾氣不好而生氣,父母就要給孩子指出來,幫助孩子改正這種脾氣。
如果孩子長大以後,還是容易生氣、發脾氣,就會給他的人際交往帶來不便,所以,作為父母一定培養、教導好自己的孩子。
3.喜歡冒險的孩子
孩子喜歡冒險,有兩種可能性:一是根本不知道他的行為有危險性;另一種情形是雖然知道有危險性,可是喜歡冒險,有膽量而且有積極的探求性,可是常常會做出過於冒險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