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經濟危機時代的微利行業(上)(3 / 3)

在宣傳秀上,王振滔為所有員工贈送標有溫暖問候語的指甲鉗,並半跪著為老員工剪指甲。王振滔不可能真正有時間“一生為您剪指甲”,但這份禮品卻完全可以傳達這份心意。

這場宣傳秀也體現了梁伯強的創意理念——

“如果在返樸歸真中尋求升華,讓創意在指甲鉗上舞起來,如此一來,一個指甲鉗就能以至少兩三倍的價錢賣到客戶的手中,讓客戶在實用價值和情感價值上均獲得滿足。”

這場宣傳秀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更令梁伯強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名片指甲鉗”不僅“牆內開花”而且“牆外更香”,六成的國際客戶成了公司利潤的主要源頭。其中,Kitty貓、迪斯尼、維尼熊等10多個世界知名品牌與聖雅倫建立了合作關係,實現了渠道嫁接、資源共享。

梁伯強不僅在創意產業上大做文章,還非常重視品牌和渠道的建設。與國內傳統的廠家不同,梁伯強一開始就給產品以不同的品牌定位,用“非常小器”和“聖雅倫”兩個品牌做市場,走國內和國外兩條路線,橫掃中高低端市場。

聖雅倫的指甲鉗產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五金刀具類,另一類是美妝工具類。產品分類以後,“非常小器”又建立了一套加盟商合作體係,主要是以“一拖三”加盟連鎖模式運營。同時,采取免費加盟、利潤三七分成的模式,吸引加盟商加盟。

目前,一個“D&A非常小器?聖雅倫”都市情感驛站專賣店每年都有5—20萬元不等的營業額。其中,聖雅倫零售和團購的比重是3︰7。對此,梁伯強表示聖雅倫不排除零售,以後的核心就是做B2B市場。

不過,“一拖三”的模式並沒有帶來巨大的成功,梁伯強坦言那時已經遇到了創意的“瓶頸”。

當時,“一拖三”的模式是以一個經營實體帶動形象店及周邊零售、禮品團購三方麵贏利的模式。可是,通過情感互動方式實現銷售的總店銷售、市內的商場及連鎖超市的周邊銷售、由大學生利用節假日時間在機場、火車站等地方的移動單店銷售等,都沒能很快拉動創意價值。

麵對困境,梁伯強苦苦思索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思索幾天後,奧康宣傳秀的成功啟發了他,他開始把精力放在團體客戶直銷上。結果,這樣的謀變給他帶來了成功。

2008年,聖雅倫公司年銷售額將近兩億元,連續6年占據了指甲鉗中國國內市場份額的65%,再一次坐上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龍頭位置。

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聖雅倫公司在金融風暴中的表現更令人深思。

對企業來說,在控製原材料的前提下,市場開拓無疑是最重要的。如果單純賣產品、賣功能,這條路是行不通的。

打個比方,你把產品放在北京王府井生意最好的商場裏,十萬人排隊沒日沒夜地買,樂觀地預測也需要整整十天。從這個角度來說,你的產品的質量越好、壽命越長,銷售就越不樂觀,對企業也越不利。

如何突破這個瓶頸呢?答案之一就是賦予產品種種創意,讓你的產品與“文化”實行嫁接。同時,要對創意進行延伸,實行“落地”模式。

隻有這樣,你的產品才不是單純的“產品”,而是有著特定價值、特定審美觀的“創意產品”。

世界品牌百強的例子還告訴我們,中小企業並非沒有希望,大企業都是從中小企業起家的。企業不怕小,隻要是能把差異化做出來,絕對有生命力。

——亞洲著名市場營銷學教授蔣炯文

四、紐扣雖小,黃金萬兩

生活中,紐扣的位置似乎若有若無,在大商場裏甚至都看不到它們的蹤影。

這也不難理解,一顆紐扣能值多少錢呢?然而,正是這小小的紐扣,卻有著可與“黃金”相媲美的身價,你相信嗎?

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吧。

一天傍晚,一個行色匆匆的小夥子拎著一個手提袋急急忙忙地走進一家服裝店。店裏,一男一女正在收拾店麵,準備打烊了。

小夥子的腳還沒伸進店門,就大聲喊道:“師傅,幫個忙!”

原來,他第二天就要結婚了。這一天,他到商場為新娘子買了一件大衣,帶回家試穿時不小心把兩顆扣子弄掉了,怎麼也找不到了。

他連忙拿著掉了扣子的大衣跑到商場想換一件,但商場已經關門了。情急之下,他看到這家服裝店,就跑過來想試試。

年紀大些的男人接過小夥子手裏的大衣一看,還真巧,居然和他們店裏賣的一模一樣。

“不過,我們也沒有多餘的扣子了,這種小扣子比較難找。”

小夥子一聽,急得直搓手:“這可怎麼辦呢?怎麼辦呢?”

年輕的女孩過來看了看,問道:“爸,沒有別的辦法嗎?”

“辦法倒有,就是把這件大衣上的扣子取兩顆下來。”

說著,他就從衣服上取下兩顆扣子給小夥子配上。接過配好扣子的大衣,小夥子又是感激又是掏錢。最後,在雙方的推讓下,小夥子說什麼還是放下了20元錢走了。

看著父親手裏拿著的20元錢,年輕女孩的腦子裏有了想法:“可別小看這紐扣,還真是有市場。”

隨後,她開始注意收集顧客來配紐扣的信息,發現這個客戶群非常龐大。此外,她還抽時間到附近的幾家大商場了解相關的情況,結果發現除了一家百貨大樓有個小小的紐扣櫃台外,其他商場都嫌紐扣的生意太小,把它從商場撤了出去。

雖然調查結果不理想,但她堅信紐扣生意能做。

很快,她就在商場租了一個櫃台,並到紐扣生產批發城購回了一批紐扣。開業第一天,就迎來了各種要求配扣子的顧客。到晚上打烊時,一共賣了300多元錢的扣子,除去成本和稅收,一下子淨賺了200元。

接著,她開始燒第二把火。針對紐扣不好選配或是缺貨的情況,她把顧客原來的扣子全部卸下,為其重新選配設計,釘上一種顏色相近且搭配美觀的扣子。

有時,如果遇到喜歡求新求異的顧客,她就根據交談中對顧客的了解,在為顧客配好扣子的同時,把他們的單排扣設計成雙排扣。

這樣一來,一方麵了卻了這類顧客的心願,另一方麵也增加了紐扣的銷量,雙方都各有收益。

與此同時,她和員工一起把新扣子以各種形式,搭配在自己所穿的衣服上,讓顧客能有一個直觀的印象,以激起客人們對這些新款紐扣的購買欲,從而達到現場促銷的目的。

在進貨方麵,她打通了不同的渠道,從供貨商那裏直接購進與這些流行服裝相同的紐扣,以期讓顧客來配這些紐扣時達到原配的效果。為了增加紐扣的品種和檔次,她還從香港等地進回大量時裝扣,以滿足顧客對流行、時尚和高品位紐扣的需求。

她叫周愛青,從親眼目睹兩粒小紐扣為客人救急,又為父親的服裝店賺了筆小錢,再到自己親手經營紐扣店……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曆說明:紐扣雖小,黃金萬兩。

現在,她已經開了數家分店,生意都很紅火。

如果說周愛青經營小紐扣屬於“無意”,那麼嘉善銀螺紐扣公司老總李銀林與紐扣的不解之緣則是“有意”。

13歲,李銀林就開始在紐扣廠當學徒工。雖然當學徒的生活很辛苦,但他一直兢兢業業地學習著紐扣生產的手藝,“十年媳婦熬成婆”,李銀林的手藝大有長進。

這時他的身份也成了車間主任,不僅指導技術,手下還有30多個“兵”。後來,他自辦企業,用現代工藝做紐扣。如今,他的紐扣飾物已遠銷德、英、美等多個國家。

當這小小的紐扣漂洋過海,銷往德、英、美等多個國家時,你還能說它無足輕重嗎?

正如李銀林所說的:“如今的紐扣已不再滿足簡單的使用價值。很多時候,它已成為服裝的裝飾,甚至是一種工藝品。”

也正是因為李銀林把紐扣當成一種工藝品來經營,多年來,無論遭遇什麼樣的麻煩,他都一直堅持了下來。

當學徒工時,他主要是做膠木紐扣和貝殼紐扣。在從事紐扣生意後,他就開始四處學習其他地方的先進經驗。

公司創辦初期,他無意間得知其他地方有用激光機在貝殼紐扣上上色的技術,不但色澤均勻且操作方便,於是引進了一台。這台激光機也給李銀林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原本每顆售價6分的紐扣,經過激光加工可賣到3元左右。僅一年,李銀林就銷售了幾千萬顆激光機加工的貝殼紐扣。

此後,李銀林專門做起了貝殼紐扣。由於他有著多年的貝殼紐扣生產經驗,有著貝殼原料地的充足貨源,還有著多年從事紐扣生意的銷售渠道,李銀林的生意很是紅火。即使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情況下,他的紐扣生意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現在,李銀林的工廠裏擁有多台雕刻機,隻要客戶能想到的造型,他都可以用雕刻機生產出來;還擁有印花機,可以在貝殼質地的紐扣上印染上色澤各異的花紋和圖案。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在李銀林工廠的展台裏,你會看到憨態可掬的小豬、精致小巧的白菜、玲瓏有致的鑰匙……用貝殼製成的各式紐扣,讓人眼花繚亂。

小小的紐扣,讓周愛林找到了一片新天地,更讓李銀林找到了一方大舞台。所以,無論生意是大還是小,本質上都告訴我們:微利行業並不“微“,隻要你用心去發現,用心去經營,終將得到不菲的回報。

一直以來,人們的眼光總是習慣於落在那些利潤豐厚的商品上,卻容易忽略身邊的那些“針頭線腦”。而聰明的人不會一味地走“寬門”,因為通往“寬門”的人太多、太擠;他們會走“窄門”,那裏才有應對經濟危機的法寶。

大部分微利產品可能都是技術上雷同,品質、性能上差異小,但這些並不影響企業的創新,通過對工藝、材料、外觀、生產方式、營銷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麵的創新可能找到新的利潤源、成本控製點、找到新市場領域、新的盈利模式,從而獲利取勝,總之開拓創新永遠是企業取勝的法寶。

——管理學專家嚴凡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