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經濟危機時代的微利行業(下)(3 / 3)

調查表明:近年來,玩具市場暢銷的產品往往是熱門、熱播動漫影視作品的玩具衍生產品。為此,許多玩具經銷商都看好奧迪近期熱播的《戰龍四驅》的相關四驅車產品,“相信奧迪的四驅車一定會是4月份玩具市場的熱點”。

此外,海關數據顯示:雖然占玩具出口總量六成多的歐美市場2008年以來出口下降,但俄羅斯、巴西、印度等新興市場卻呈現出較快的增長幅度,其中增幅最大的達九成以上。

縱觀這些“逆風飛揚”的玩具企業,我們不難得出幾點:

第一,采取“瘦身戰略”。

在危機關頭,政府的扶持是必不可少的,企業也要積極開展自救。一方麵全力打開市場;一方麵裁掉冗員,關停部分機器,注重節省水電、辦公開支,縮減外圍投資,在提高資產優質化上下功夫,靜待“春天”到來。這樣一來,企業瘦身反易成為企業提升內功的絕佳時機。

第二,從危機中發現“商機”。

麵對金融危機,企業確實會感到很大壓力,有些企業訂單也受到影響,甚至出現小企業、小作坊倒閉的情況。不過有“危”也有“機”,其他一些地區的大玩具企業倒閉後,有些訂單從一個地區轉移到了另一個地區,一些骨幹企業反而從中得到機會。這實際上就是市場份額的重新分配。

第三,堅持自主品牌。

從長遠來看,品牌之路即使艱難,也要勉力為之。無論是以“守”代攻、以靜製動,還是果敢出擊、自主品牌,隻有這樣才能從被動的玩具加工商變成真正的玩具企業,從而在國際市場上擁有更多勝算。

無論企業采取哪種措施,都需要經營智慧和膽略。毫無疑問,隻有態度積極、應對有度的企業才能迎來最後的勝利,金融危機才不會成為企業的“克星”。

企業如果沒有自己良好的創新能力,並形成良性循環,那麼金融危機不論是否來臨,企業都將麵臨挑戰。

——經濟學家吳敬璉

八、印刷業多方出擊,“印”對寒潮

從2008年上半年開始,一場源於美國華爾街的金融海嘯席卷全世界,之後世界各國政府紛紛出台救市政策,力圖挽救日益嚴重的經濟下滑頹勢。

然而,這場金融海嘯如同多米諾骨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了各行各業,從航空行業到玩具行業,從鋼鐵行業到紡織行業,停工、停產乃至破產的事情不斷發生,巨大的危機威脅籠罩全球並進一步的波及到中國的各個層級的企業。

2008年,中國的印刷業也不例外地感受到來自經濟寒冬的冷酷,並在一年之內遭遇兩輪大衝擊。

2008年上半年,受國際油價飆升、原材料大漲、人民幣升值、新勞動法實施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印刷業成本不斷上漲,印刷材料漲聲一片。統計顯示,國內生活用紙漲幅10%,文化辦公及包裝用紙漲幅30%,整個行業在困境中負重前行。

2008年下半年,當成本上漲壓力隨著國際油價大幅下挫而逐漸解除之際,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呼嘯而來,國際、國內訂單萎縮,一些應對不及的中小企業度日如年。

一時間,整個印刷業正經曆近年來罕有的“洗牌”之痛,那情景不敢說哀鴻遍野,用“刺骨般的寒冷”來形容也不為過。

在深圳,一家在八卦嶺安營紮寨10多年的老牌企業,因為應對不及而頹然倒下。

“今年是印刷業最寒冷的一年。”深圳市印刷技術協會會長、貴聯集團副總裁李秋光說,如果不及時應對或應對措施不當,將有一批企業走不過冬天。

然而,並非所有企業都願束手就擒。一些龍頭企業多方出動,如國內煙包印刷的龍頭企業——深圳貴聯集團,采取種種措施來準備“過冬”的棉被。

其一,加大技術研發投入。

對企來而言,手握技術就等於掌握了主動。

2009年,貴聯集團旗下的科彩公司不斷進行研發,優化印刷工藝,對工藝線路進行大量改造,創新運用“凹印”印刷工藝;成功取代bbb傳統的“絲印”技術,先後完成了國內多項著名煙標品牌的翻版打樣。

此外,科彩公司的技術人大膽挑戰傳統印刷技術,通過對印刷色彩技術的攻關,成功實現了色彩技術的突破。僅此一項,就能為企業節省大量成本。

這項新工藝不僅印刷質量更穩定,而且減少了三道程序,一年就節省成本上百萬元。

其二,開源節流,控製成本。

盡管遭遇嚴冬,但科彩公司因為應對及時,沒有受到大的衝擊,企業訂單、銷售及利潤較為平穩。

2008年以來,國際油價、化工原料、紙張等價格不斷上漲,集團及公司利用其在業界多年積累的市場敏感和經驗,敏銳捕捉到市場異動的信息,提前預計到經濟寒冬的來臨,並提前做了準備。

科彩公司表示,成本控製最關鍵。2008年,受油價、勞動力成本、原材料等價格上升的影響,公司成本上漲幅度達3成左右,大大擠壓了利潤空間。如果不控製成本,印刷企業隨時都會因為壓力過大而出現“潰堤”。

從2008年底開始,科彩公司就對2009年市場進行了分析,最終製定了“開源節流”計劃,進行管理創新,對工作流程進行梳理,部門功能進一步細化和數字化管理,強調生產統計作用,依據數字係統實現績效細化。

為此,公司做出了大量開源節流細化方案,每個方案細化到節省一度電、一滴水。公司與每個生產部門、車間、工段簽訂了責任狀,那就是“全員參與,主動申報項目,經過評估可行付諸實施。”

公司的每個項目在實施中不斷修正,以達到最佳效果。一旦發現不合理的項目就隨時淘汰,然後吸收其它合理的項目。

據統計,科彩公司進行的數十項“開源節流”項一年可節省1700萬元。

其三,積極開辟新的市場。

深圳印刷業一直領先全國,但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下,深圳印刷企業不可避免經曆“洗牌”過程。

不僅如此,北方眾多名刊大刊南下深圳印刷的“北雁南飛”勝景,也因為“金融嚴冬”的阻礙消失了,來自內地的訂單萎縮了約80%。

與此同時,金融海嘯的衝擊更令海外訂單大減。前不久在德國舉行的國際印刷展上,整個行業顯得非常蕭條,客戶與供應商缺乏足夠的信任。

在此背景下,貴聯集團針對市場進行合理布局。集團以深圳為總部,不斷向內地輻射,先後在安徽、雲南、湖北、湖南等地設立印刷基地,就近占領當地市場,以快速的物流和低成本的倉儲保證了充盈的訂單量。

其四,為客戶提供差異化服務。

用科彩銷售經理的話來講:“我們最艱難的時刻,也是客戶最艱難的時候。”也就是說,在經濟危機關頭,企業需要支持,客戶也需要支持,因此科彩為客戶提供各項差異化服務以贏得市場。

為了保證客戶的利潤,科彩力保客戶物料的“零庫存”,相當於為客戶承擔了部分成本壓力。之所以敢這樣做,在於科彩綜合實力較強,能以最快速度交貨。

因此,在行業整體不景氣的背景下,貴聯集團的業績和利潤保持著平穩增長。據預測,2009年貴聯集團產值將達25億元,穩居全國印刷第三把交椅。

貴聯賃借自身的技術支持和市場嗅覺,並不斷進行管理創新和市場拓展,大大提升了核心競爭力,在逆境中找到了禦寒的棉被。

在這個眾多企業被“凍得瑟瑟發抖”的寒冬裏,它不僅沒有被凍傷,反而在冬天裏過得有滋有味,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企業利潤穩步增長。

這無疑告訴我們,金融海嘯從另一個角度看,對企業的發展其實也算是契機。對那些和印刷業類似,市場已經接近飽和的行業,“洗牌”更有利於行業的良性發展。

其實,無論是老牌企業的倒下,還是創新型企業的成長,都告訴我們:抵禦嚴寒,必須備齊棉被。企業應當多方出擊,才能挺過這場風暴。

第一,加大內控管理。

一個管理健康有序,市場暢通,能夠把整體經濟形勢的企業才能臨危不懼。如果企業事到臨頭才去“抱佛腳”,還拿什麼防範呢?

在美國次貸危機剛露苗頭時,上海煙草公司就開始大量收集信息。當時,因為原材料漲價,有的企業在高價位大量囤紙。金融危機爆發後,囤紙無法出手,資金鏈也隨之斷裂。而上海煙草公司因為對這種市場景觀早有預見,有效避免了這種風險。

但是,管理薄弱、粗放型的企業,就很難抵禦危機了。如果公司不小心作出了錯誤的判斷和決策,那更是雪上加霜。

第二,提升核心競爭力。

國內大部分企業都在“中低端”產品中紮堆,造成競爭者眾多,市場疲軟。一旦危機爆發,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些企業。

而一個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往往能發現別人所不能發現的市場,把危機的負麵影響減到最低。

2009年5月16日,四年一屆的第七屆北京國際印刷技術展會勝利閉幕。這次展會是國內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專業展會之一,已成為2009年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

在展會上,以“單張紙印刷平台”為展示主題的豹馳集團重磅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TP製版設備LEOPARD

800,同時還展示了法國MGI公司數碼印刷設備DP60PRO。

豹馳工程師現場演示了CTP版的製作工藝和流程,吸引了大量參觀者和新老客戶駐足展位,在本屆展會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金融危機的關頭,豹馳公司及時把經營策略轉向了技術含量高、具有較高附加值的產品,從而為自己找到一方更大的“舞台”。

第三,立足國內市場,保證“後院不失火”。

在金融危機中,那些依賴國外訂單生存的企業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不少企業甚至難以為繼,不得不倒閉。

相反,一些以國內市場為主的企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有的還獲得了更大的市場份額。

種種現象說明,麵對金融危機,

擴大內需才是企業應對危機的根本立足點。因此,企業及時發力國內市場,力爭搭上政府“擴大內需”的快車,才能擺脫金融海嘯的牽製。

同時,做好了國內市場,“後院”安穩了,將來才能承受更大的風浪!

當前由於各種原因,不少企業已經麵臨著生存的危機,甚至於不惜降低價格惡性競爭,形成惡性循環。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一個產業結構調整,優勝劣汰,重新洗牌的時刻到了。通過產業結構優化,可讓有實力的公司走差異化道路,走精品發展之路。

——武漢市至和彩印包裝廣告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孝洲

印刷企業的發展就是通過向先進的技術和管理要質量、要時間、要效益,其最根本的原則應該是:一看能否給企業帶來更高的效益,二看是否適合技術與市場的發展,三看能否推陳出新,建立企業獨有的核心競爭力。

——武漢大學教授王強

經濟危機給所有企業都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不少企業在“寒潮”中殉難,而幸免於難的企業也多數選擇了“冬眠”。而有些企業,尤其是那些平常不為人注意的微利行業的企業卻能夠在嚴冬中逆風飛揚。原因何在?一句話,就是它們的腳一直在實處,眼一直在高處,心一直在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