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微利贏家的啟示(中)(3 / 3)

事實上,這並不是長城引發的第一次“價格地震”。早在2007年7月30日,長城就推出了2999元的24寸液晶顯示器。

在當時,其它品牌24寸液晶顯示器的價格大多在6000元左右,長城顯示器的“價格”無異於一把“屠刀”,讓業界為之震撼。

雖然長城推出的這款顯示器價格“超級低”,性能卻非常突出,采用了業界高端的廣視角麵板,其16.7M真彩色和178度水平、垂直可視角度,引發市場空前的狂熱追捧。在一些區域市場,這款顯示器的價格一度被炒至3500元左右,比其官方定價高出15%。

為什麼長城連續兩年都能領跑24寸大屏市場呢?除了上遊藝機麵板地成本下降,長城顯示器的上市速度堪稱一個“快”。

那時,多數廠商備貨主要在19、22寸的主流尺寸,在24寸普遍備貨不多。當長城舉起1999的降價大旗時,競爭對手已經來不及跟進。

事實上,麵板下單到顯示器產品出廠、上架銷售,最快的速度也需要至少三周時間,而就在這短短的三周時間裏麵,長城已經是“輕舟已過萬重山”,首輪新品銷售一空之後,新批次的24寸大屏成本更低,更加處於有利位置。

人們不禁要問:長城顯示器為什麼會有這麼快的速度呢?答案就是“向管理要效益”。

打個比方,在北京市場要創造同樣的銷量,三星、LG需要二十多個人去做的事情,長城隻需要兩三個人就夠了。

這並不是說長城的員工都經過“魔鬼化訓練”,一人可以抵十人,而是長城通過簡化流程、充分授予權來保證的。

在長城,“一般事務三分鍾決策,重大事務才開會”。這個措施充分提升了員工的權限、簡化管理的實際態度。通過充分授權,機構大大簡化,效率自然大幅提升。

即使如此,長城也認為效率還沒有做到極致。未來的目標,長城要把“向管理要效益”的管理理念,擴展到整個企業的各個環節,其中就包括了長城顯示器工廠的研發、設計和製造等部門。這將是一個全麵高效的長城顯示器製造和營銷體係。

市場銷售速度的背後,還考驗著企業的供應鏈是否完善。倘若一個企業的供應鏈在關鍵時刻“掉鏈子”,“速度”又從何談起呢?

在這一點,長城采取了“合縱連橫,整合致勝”的策略。早在CRT時代,長城就開始同全球主要顯像管供應商——三星SDI——合作,並率先成為三星SDI“百萬客戶俱樂部”的成員。

從那時起,長城與三星電子就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2007年,長城能夠引爆24寸顯示器的重磅炸彈,正是長城與麵板供應商三星之間緊密合作的成果。

也就在這一年,長城顯示器的母公司——長城計算機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收購顯示器行業的另一家龍頭企業——冠捷科技——的第二大股東。

2008年第一季度,當長城以50萬台的銷量躋身中國顯示器市場前三名之時,長城顯示器與三星、冠捷這兩大顯示器巨頭之間,形成了一種微妙的三角關係。

此外,長城顯示器的生產廠房經過擴建,年產能已經提高到1000萬台,躋身全示前五大顯示器生產廠。

在上遊,長城擁用優厚的生產製造能力;在終端,長城這個“民族品牌”已經深入人心,從上到下,長城建立了一條渾然一起的供應鏈,具備了雄厚的競爭實力。

正因為這樣,在當前一些上遊麵板廠商出現大幅虧損的情況下,長城顯示器事業部可以依托集團的背景,在采購上占據更大的主動,包括與麵板廠商對於某一個尺寸和規格的定價權。

而長城的兩次24寸大幅降價搶占先機,也充分體現了產業鏈整合的優勢和威力。

與此同時,長城也不忘“修煉內功”,對企業文化進行方麵的建設。以人才建設為例,長城顯示器將“伯樂相馬”改為“賽馬”,讓企業急需的人才從中脫穎而出,而那些隻知道混日子、不思進取的員工將被淘汰。

除了在市場速度、產業鏈上做足功夫,長城顯示器也非常重視自主品牌渠道的建設。事實上,在IT行業中,渠道競爭向來混亂,價格戰、竄貨……

2008年,顯示器廠商更是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麵板的價格不斷跳水,庫存的壓力致使部分廠家強製要求渠道訂購等非協作行為,最終導致“反水”事件不斷上演。

2008年10月,廣州某品牌顯示器曾經最大的經銷商“卷包蒸發”。雖然主要原因是因為資金鏈的斷裂,但是也讓人看到渠道管理不善給經銷商帶來的嚴重後果,而廠商的損失雖然短期內還不明顯,但是長此以往,失去渠道也就喪失了生存競爭力。

那麼,在如此混亂的渠道市場上,長城又是如何做得呢?在這一點上,長城顯示器采娶了“無間協同”的策略。

所謂“無間協同”,是指長城顯示器通過各代理商的緊密合作,達到渠道和廠商的共贏。廠商在向前衝的同時,就要求渠道能夠跟上廠商的節奏,其核心是廠商與渠道夥伴的整體協同作戰。

對此,長城顯示器事業部總經理汪深海表示,要做好渠道就要讓渠道夥伴從長城顯示器賺到錢。不然,這種夥伴關係就很危險。

事實上,在微利時代下,渠道商的利益更需要廠商去提供保障。畢竟,廠商是自主品牌的最大受益者,自主品牌建設得好,廠商得到的回報最大。同樣,在市場有風險的時候,廠商就應站出來幫助渠道商,共同承擔風險。

為了讓渠道真正做到與企業的“無間協同”,長城從2007年開始積極組織渠道商培訓,並不惜成本的舉行全國性質巡回培訓,而邀請的講師也都是專業的培訓師,或是具備豐富經驗的渠道商、經銷商。知識、經驗的共享大大提高了渠道的行業競爭能力,而無形中也讓長城顯示器的競爭力快速增長。

同時,長城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麵,在全國建立了2000多家的長城顯示器“形象店”。在提升了渠道水平和渠道能力的同時,也使長城的渠道體係變得穩固而堅實。

“無間協同”的渠道策略和諸多具體的實施手段,對於競爭日趨激烈、利潤薄弱的IT渠道來說,如何規避市場風險,有效控製成本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過不斷地努力,長城顯示器與渠道合作夥伴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達到渠道和廠商的共贏,並將成為日後長城顯示器充滿競爭力的有力保證。

從2005年“無畏行動無間協同無憂服務”的戰略,到2006年長城啟動新標識“GreatWall”,再到2008年的“與愛同行”,長城顯示器正在一路前行。

這個有著21年悠久曆史的民族IT品牌,成功地邁向了市場化運作,在國際化競爭的顯示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並且越飛越高,成為一個在“微利時代”顯露贏家風範的新長城。

總而言之,在新的微利時代下,市場在成熟,對企業的生產規模、管理水平和業務模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隻有審時度勢、適應變化的企業,才能生存下去。

同時,長城顯示器的成功也說明,“單打獨鬥”隻會讓自己更加孤立。真正的贏家都不會圖一時之利,而是依托他人尋求更大的空間和發展,從而讓自己發展得更穩,走得更快!

把你想做的、你能做的、你可做的分析清楚,然後得出你該做的,這就是企業的發展戰略。

——戰略管理專家曾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