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產品當成藝術品來做——喬布斯論品牌(1 / 3)

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喬布斯如是說:“不要小視這些細節,差距從細節開始,1%的錯誤可能導致100%的失敗。”

精彩解讀

都說細節決定成敗,看了蘋果的產品我們對這句話的感受更深了,任何一款蘋果產品上市都會引發“山寨”狂潮,可是哪一個都不能做出蘋果的精髓,因為他們無法做到每個細節都像蘋果產品一樣精致。正因為喬布斯時刻關注細節,才讓蘋果在與強勁對手的競爭中成為最大的贏家。很多創新都是從不起眼的細節開始的,人類的多數創新大多是對一些細節的改進、修訂或提升,細節具有創新功能。創新很少是開天辟地、鳳凰涅槃的重新開始,而往往有一個漸進的、逐步完善的過程。

從成立蘋果公司生產第一台電腦開始,喬布斯就信奉一條原則:想要打敗競爭對手就不能放過細節。細節的完美處理體現了你的產品的品位。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決定質量,細節更決定創新。沒有抓好細節,就難以抓好質量,更難以進行產品的創新,更無法實現產品的熱銷,也就沒有公司的發展。在1977年舉辦西海岸電腦展時,喬布斯發現運來的機箱並非自己所需要的,因而非常不滿意,當即命令幾個員工對機箱進行打磨、刮擦和噴漆。正是這個細節的改變,使蘋果II在展覽會上一鳴驚人,訂單紛至遝來。

這種對細節的關注看起來似乎有點瘋狂。為了iMac能成為完美的電腦,蘋果公司為其開發全新的操作係統。瑞茨拉夫是新係統OS X的負責人,接下來近一年的時間裏,瑞茨拉夫的團隊每周都要和喬布斯開會,向他展示最新的設計方案,如新界麵中的每個要素——菜單、對話框、按鈕等等。瑞茨拉夫回憶說:“喬布斯可以趴在電腦屏幕上一個像素一個像素地進行對比,來看看是否匹配。他會一直深入到每個細節裏去,詳加勘察每一方麵到像素的級別上去。若是有出入,某些工程師可就要挨一頓臭罵了。

Mac設計的滾動條在整個圖形用戶界麵中並不是特別顯眼的部分,但喬布斯就是對滾動條的設計不滿意。設計師們發現他們總是無法準確實現喬布斯所要的細節。小箭頭不是尺寸不對,就是位置不對,要不就是顏色又錯了。在窗口處於當前狀態或者後台狀態時,滾動條還必須呈現出不同的樣子。他希望,即便是滾動條這樣的小元素,也應該有比較藝術化的視覺效果。滾動條在任何計算機操作係統裏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但卻從來不是用戶界麵中最顯眼的要素。盡管如此,喬布斯還是堅持要把滾動條改成他要的樣子,瑞茨拉夫的團隊不得不反複修改,但喬布斯就是不認可,不是覺得箭頭的尺寸有問題,就是覺得顏色不好看。 “要在不同運行狀態下把這個東西和其他設計要素匹配在一起真的很難。”瑞茨拉夫說道,語氣略帶疲憊,“我們一直做到對為止。我們在這上麵花了好長好長的時間。”最終,瑞茨拉夫整整花了6個月,才弄出了讓喬布斯心滿意足的滾動條設計。

終於,在2000年1月舉行的Macworld大會上,蘋果揭開了Mac OS X的神秘麵紗,這是上千名程序員花費了兩年半時間的成果。Mac OS X至今仍是最優秀的電腦用戶界麵,擁有透明化、陰影和動態效果等實時圖形效果。Mac電腦可謂是計算機史上強有力的創新,而Mac OS X界麵功不可沒。有人說喬布斯的創新是從小到大的積累:“從大的層麵上說,他不斷努力去‘改變世界’。而在另一個層麵上他又關注著每一個細節,從產品製造、軟件設計、硬件設計、係統構建、最終的應用程序,甚至還包括外圍設備……他總是堅持參與廣告、設計等一切工作中。”

關注細節、重視細節、苛求細節隻是喬布斯借以實現其完美主父的一種方式。“誰會在意計算機的內部零件是怎麼設計的呢?”一位設計師問。“我會。”喬布斯不假思索地回答。離開了對細節的關注,喬布斯對完美藝術品的追求就隻能停留在口頭上。《財富》雜誌曾這樣評價蘋果公司:“蘋果公司喜歡聘請那些永不滿足的人。設計師必須瘋狂地關注產品的每一個細節,例如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背麵的螺絲釘的螺紋,以及隱藏接口的看上去顯然沒有任何重量的小門。如果你在談論這些內容時,沒有兩眼放光,就不配進入蘋果公司。”

在喬布斯看來一個小小的螺絲釘也足以毀了一個偉大的作品,就因為一位設計師沒有按照喬布斯的要求將螺絲釘安裝好,露出一個小頭被正好經過的喬布斯發現了,結果他開除了這位設計師。在喬布斯這樣近乎苛刻的管理者的帶領下,留下來的員工都是近乎“瘋子”般關注細節的人,而公司的整個氛圍和空間正是為他們所準備的。在這樣的空間裏,為用戶提供完美的產品就成為每一個員工進行創新的目標。MacBook Air電腦的設計大師喬納森說:“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關注最零星、微小的細節。細節最重要,值得花相當大的精力。當然,關注細節的時候,你的腦子裏一定有另一個聲音與你作思想鬥爭:‘會有人注意到這個細節嗎?是的,我知道大部分使用者不會注意到我們精心設計的細節,即使注意到了,他們通常也不會覺得那有什麼意義。但我始終堅信,這些細節會產生強大的聚合力,當許多精心設計的細節彙聚在一起,用戶終將愛上我們的產品。”

蘋果迷們都知道,蘋果公司每推出一款產品都需要很久的時間,因為蘋果公司不但注重細節,更注重在細節中力求創新,因此這導致了無數蘋果迷們漫長的等待。但是當一款產品問世後我們才發現我們所有耐心的等待沒有白費,蘋果的每一款產品都堪稱完美,無可挑剔。正是因為蘋果關注每個產品的細節,無論是從創意、研發還是到最後的銷售,蘋果從來不放過任何細小的環節,也正是因為注重細節和創新,才有舉世矚目的蘋果。喬布斯本人更是一個在細節上苛求完美的人,每個細節他都會反複推敲數遍,他深知每一次細節完美的處理,就是創新的開始,因此力求在細節上做到極限,達到創新。實踐證明,這無數的細節成就了今天不斷創新的蘋果,蘋果出的每一款產品都令世界驚歎。

iPod推出市場前不久,喬布斯對這款產品給予了厚望,在產品展示會上,公司將幾十台iPod樣品送給了記者和貴賓。喬布斯竟然因為插入和拔出耳機時耳機內沒有出現令人滿意的滴答聲,而命令一名工程師對所有這些設備做進一步改進,為它們設置能夠產生令人滿意的滴答聲的新插孔。有誰會在意耳機插入時的一個響聲會怎麼樣呢?“我會。”喬布斯一定會這樣回答你。

為了配合iPod,蘋果公司推出了iTunes音樂商店,構成了模式化的銷售方式。2002年,喬布斯與各大唱片公司就在線音樂的版權展開談判時,蘋果已經開始設計即將發布的iTunes音樂商店的應用界麵了。有一次,美國唱片業協會CEO希拉裏?羅森受邀來到蘋果,他親眼目睹了喬布斯與工程師討論用戶界麵設計的情形。當時,喬布斯和工程師坐在電腦旁,為了一個設計上的問題爭執不下。而羅森發現,喬布斯與工程師所執著的不過是在屏幕上一塊大約隻有一張便條大小的區域裏,如何排放3個單詞的問題。這一幕讓希拉裏?羅森印象深刻,在接下來與喬布斯的合作中,他更加信任喬布斯,與一位連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的人合作,他可以高枕無憂。

毛澤東曾經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這裏的認真,就是對待細節的態度,蘋果之所以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對於細節的重視。將小事做成精品、將細節做到極致,蘋果的創新之源正是來自於對細節的挖掘。細節抓好了,公司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了,況且都很完美,如此才會一切都完美。

而喬布斯的完美就在於細節的完美,無論是在細節管理上,還是在細節創新上,在細節藝術上,他都非常注重,從而讓每一個細節沒有漏洞,從而讓蘋果從將要死到非常火,更到了現在的輝煌時期。創新存在於蘋果的每一個細節之中。蘋果人對於自己的產品,在細節上給予百分之百的關注,這樣才能夠把工作做到最好,產品才能做到創新。工作中無小事,任何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由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情連綴而成的,量變才能達到質變,注重細節的積累,產品最終才能做到創新。也就是說,我們要關注工作中的細節,將每一個細微做到最好。這不僅可以讓我們腳踏實地地做事,還能夠培養工作中的精益求精的態度。

智慧小語

藝術就在我們身邊,喬布斯窮盡一生告訴我們,細節決定了成敗。這就是細節的力量,一款讓人驚歎、徹夜排隊目睹的產品一定是創新的產品。創新成果始於關注細節。

追求苛刻的完美

喬布斯如是說:“蘋果的目標是製造世界上最完美的產品,而不是成為全球最大或者最富有的公司。”

精彩解讀

完美是一種象征,一種境界。追求完美,是人生中一個美麗的過程,不一定苛求這是一個純美的結局,但重要的是我們這追求的態度,為我們的成功提供了條件。喬布斯說:“人的一生能做的事不多,要做就要把每件事做到精美絕倫。”追求完美,是人類自身在漸漸成長的過程中的一種心理特點或者說一種天性。如果人隻滿足於現狀,而失去了這種追求,可能生活就沒有那麼多的精彩。我們對事物總是要求盡善盡美,願意付出很大的精力去把它做到天衣無縫的地步,也許成功就需要這種瘋狂的精神。

門捷列夫說:“追求完美是前進者最好的動力。”每個人來到世上所渴望的成功,就是為了追求完美的人生。做產品也一樣,不同的企業對其產品有不同的要求,喬布斯卻說:“蘋果的目標是製造世界上最完美的產品,而不是成為全球最大或者最富有的公司。”喬布斯有對未來的大判斷,同時也追求每個步驟細節的精確。有人說:“喬布斯異於常人不在他的想象力,而在於其對於完美的追求,他的專注程度堪比最細致的原子能工程師。”他做事有條不紊,追求完美,永無止境。

喬布斯從骨子裏是完美主義者,所以他的人生一直很糾結,因為不可能任何事物都能達到他要求的那麼完美,而他不會妥協,不完美的東西他寧可舍棄。20世紀80年代初期,喬布斯住在一個基本沒有家具的房子裏,因為他無法忍受沒有達到他認可的標準的家具。通常在購物時他無法決定到底買哪個。“結果我什麼東西都沒有買成。”當人們問他購買了什麼新產品時,他就是這麼回答的,“因為我發現它們實在是太荒唐、太滑稽了。”他睡在床墊上,床墊周圍有幾張巨幅照片。雖然他不會彈鋼琴,但是因為非常讚賞一家德國琴商的設計和做工,於是買了一架巨大的德國鋼琴。陪同喬布斯是一件非常折磨人的事,他曾為了買一台新的洗衣機,召集全家人進行了長達兩個星期的討論。一家人認真地討論到底要美國的產品還是要歐洲的產品,耗水量和清潔劑的用量、洗衣速度和對衣服的損耗等問題。經過半個月的討論喬布斯購買了德國的產品,他說:“德國產品雖然貴,但是製作真的是非常非常棒,這是過去這些年中我所購買的,令我們全家人都感到滿意的少數幾件產品之一。這些人真的對整個洗衣過程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觀察。他們在洗衣機設計方麵的工作做得相當細致。多年來我購買的所有高科技產品中,這次購買的產品最令我滿意。”

喬布斯追求完美的戰略在最開始的時候確實讓蘋果一鳴驚人,為了讓Apple Ⅱ足夠完美,喬布斯拆去了它的風扇裝置,以免它發出“嗡嗡”的響聲破壞了整個設計的完美,同時為了尋找合適的彩色電腦外殼他幾乎跑遍了所有的原材料市場。為了凸顯彩色的機箱,蘋果LOGO也作出了五顏六色的顏色調整,但是如果想在雜誌廣告或包裝上打上LOGO,LOGO的顏色最多隻能是4種,但喬布斯堅持在LOGO加入6種顏色。後來無論何時,蘋果LOGO都堅持要6種顏色。這就是喬布斯的作風——完美主義。 喬布斯可能不是一個和藹的老板、好上司,但他卻是許多用戶的上帝,因為他是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與精英論者。在蘋果產品的整個研發過程中,喬布斯都十分關注細節,強調完美的產品。蘋果公司的產品贏得了大大小小的眾多設計獎項,這也使顧客對蘋果品牌產生了幾近狂熱的追捧。

完美的產品具有極強的戰鬥力和永恒的能力,比如微軟的媒體播放器——Zune,在微軟發布後,幾乎沒人過去瞧上一眼,它就這樣消亡了。蘋果的工程師說:“我確信他們微軟是聰明的人,隻是原則不同。微軟總要到第三次才不會犯錯。它的原則是先推向市場再說,以後慢慢改善。而喬布斯絕不會這樣。他要確保一切完美才將產品推向市場。”所以,蘋果可以把iPod做成滿街都是的音樂播放器,很大原因在於喬布斯對設計的完美追求。

喬布斯追求完美的個性注定了蘋果產品所走的路線必然是精品路線,喬布斯不可能允許自己公司推出的產品是大路貨。為了能生產出完美的產品,他甚至不在乎市場占有率,就像他所說的:“你們可知道,我根本不在乎市場占有率,我所關心的是怎樣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個人計算機。”他還嘲笑對手說:“想買大路貨就去買戴爾吧!”

“地獄來的老板”,其屬下這樣描述喬布斯。盡管有人批評他說他是瘋子,但是人們還是崇拜這種完美主義,認為他這是在追求卓越。批評也好,崇拜也罷,喬布斯是不會理會的,他就要這樣追求零缺陷的完美。他對團隊的要求很高,無法忍受不夠聰明的員工。他認為優秀的員工很多,但要找到傑出的很難;完全靠自己培養更不容易,最佳方式就是打造一個競爭者無法取代的環境,自己和參與者一起完成夢想。他在回歸蘋果後,為了讓蘋果電腦顯得更加與眾不同,他想讓iMac的電腦用塑料外殼。為了讓iMac看上去能讓人激動萬分而又不被認為是便宜貨,喬布斯親自帶領蘋果公司的首席設計師喬納森和其他設計人員到一家糖果廠去研究膠質軟糖。

對完美的苛求成了蘋果產品打敗對手的法寶。業界都知道,喬布斯對於完美的追求幾乎達到瘋狂的地步。以iPhone為例,現在市場上比iPhone硬件配置高的手機層出不窮,但僅僅就操作流暢度而言,能超過iPhone的手機幾乎沒有。在iPhone之前,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必需品。可是,喬布斯在用過幾部智能手機後,卻認為如果蘋果此時進入還有很大的成功的機會,原因就在於市場上買到的智能手機都不是精品。第一代iPhone的工程師團隊花了很長時間設計手機外形,喬布斯問該團隊負責人,“這是不是我們所能設計出的最佳外觀?”這位負責人回答,“我們已經盡力了。”喬布斯的臉色很難看,將設計圖紙拍在辦公桌上,並厲聲地對那位負責人說:“你們是白癡嗎?拿回去重新設計,直到做到最好為止。”工程師們經過一次次努力,終於完成了iPhone的設計。萬事俱備,iPhone已經可以發貨了。這時喬布斯又來了,他到硬件實驗室檢查,突然發現躺在工作台上的一塊電路板完全不符合他的要求 :“你們是在和我開玩笑!我想用的不是這樣的電路板!這樣的貨也能發嗎?”於是,項目組的工程師們不得不重新進行設計。這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的做事方法,也是蘋果產品與眾不同的原因所在。今天,iPhone已經掌握了手機行業的定價權,其實就源於喬布斯對產品的極致追求,蘋果和競爭對手的差別就在於,蘋果能使各個零部件之間的配合達到最優化、完美化,而其他公司則很難做到這一點。

為了追求完美,喬布斯會直言不諱地大罵他的員工,就因為工作沒有做到足夠完美。在2008年,蘋果公司發布了MobileMe軟件,這款軟件提供了同步Email、聯係人、日曆數據的功能,但是發布之後因其功能沒達到宣傳效果飽受用戶批評。喬布斯立刻召集項目組開會痛批他們並當場撤換了負責人。“誰能告訴我,你們之前設計的功能為什麼現在體現不出來。”關於喬布斯的壞脾氣,已有太多議論。他所創造的趨於完美的產品,似乎是他追求完美個性的衍生物。在喬布斯對產品要完美到無懈可擊的要求下,沒有哪個設計師可以輕輕鬆鬆地坐在公司喝下午茶,他們總是不知疲倦地工作,因為,他們深知,設計沒有最好,隻有更好。他對工作要求極其嚴格,對錯誤是零容忍度。

這種“完美主義”精神有時體現得近乎不近人情。許多人都說他們喜歡喬布斯,如果做他的手下一定會變成神經病,不瘋也會狂。如果對一個新研製的產品不滿意,喬布斯會當著整個團隊的麵說:“你們在過去一年裏做出來的所有東西,我們都要全盤否定,從頭再來。而且必須加倍努力,因為已經沒時間了。”就連他的朋友都說他是一個挑剔的、令人極其討厭的完美主義者,他吹毛求疵的繁瑣要求幾乎能把下屬逼瘋。

在現今這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是否足夠完美往往決定了你的成敗,喬布斯就深知這點,西方人相信上帝,聖經裏麵說,“上帝要求我們完美,所以我們應該是完美主義者!”蘋果產品在喬布斯近乎苛刻的要求下,幾乎每件都堪稱藝術品。蘋果每款新產品出來之前,報道的強度和密度可媲美任何一部好萊塢大片,全球盛況空前的免費媒體宣傳,使得產品正式發布時,購買者為之變得瘋狂。在許多人眼裏,“蘋果產品=藝術品”,蘋果幾乎成了“完美”的代名詞。

智慧小語

喬布斯的確是位藝術家,他可以一樣不計成本,不計時間地精雕著自己的作品,直到它完美無缺。喬布斯用蘋果產品告訴大家,完美主義沒有錯。

原來產品還可以這樣

喬布斯如是說:“蘋果的產品帶給消費者的是前所未有的體驗,我們一直在努力。”

精彩解讀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文章稱喬布斯並不是一個通常意義上的“發明家”。 喬布斯恐怕是世界上最具超前思維的商業領袖了,每一次產品發布會都被他變成了一場藝術的盛宴,而每一件產品都被他變為了藝術品。人們無數次被蘋果的產品震撼,大家不禁發出驚歎:“原來產品可以這樣。”正如一位蘋果的用戶所說:“當多年前,我第一次看到iMac時,我知道這不是一台PC,而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是喬布斯一掃計算機灰褐色、千篇一律的單調,將計算機從充滿電路板氣味的實驗室帶進了我們的臥室,並用相對低廉的價格,讓我們完成了一次技術與藝術的完美體驗。”

從1984年到2010年,從Mac到iPad,喬布斯和他的蘋果每次發布的新產品總能吸引世人的眼光。蘋果的產品最具有劃時代意義,最能代表蘋果“Think Different”思路的主題發布會。因為蘋果的產品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隻有作為蘋果教父的喬布斯才知道。而他可以被稱作蘋果的代名詞,換而言之,他就是時尚、潮流的引領者。蘋果推出的一切讓人遐想的產品,自然就代表了人們所追求的一種生活,一種超脫、簡潔的生活,能將這種大家都追求的生活理念加以改造融入到自己的產品當中。

喬布斯對他的產品的期望不是它創造了多少利潤,而是它給人們一種驚喜,這是喬布斯的追求。他深刻體會過被一種產品震撼是什麼感受,哪種感覺會讓你情不自禁地掏出腰包。當年他為了讓“麗莎”具有一鳴驚人的效果,花費重金帶他的團隊到施樂公司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參觀。在那裏他被一台叫做Alto的電腦震驚了,這台電腦具有圖形用戶界麵、局域網絡、文件服務器和全新的軟件應用程序。更神奇的是這台電腦有個叫鼠標的設備,通過移動它人們可以操控電腦。喬布斯驚呆了,他恨不得立刻把Alto占為己有,“這電腦完全是外星科技!電腦居然可以這樣操作!”特斯勒回憶說:“喬布斯當時非常興奮。當他看我在屏幕上操作時,大約隻看了一分鍾,就在屋子裏跳著嚷道:‘你們為什麼不拿這麼酷的技術做點兒什麼?這是最棒的東西,這是革命呀!’”

與蘋果的成功有著最緊密聯係的產品中,有許多是喬布斯借鑒的,也有的可能僅僅歸功於他的成功推廣。然而,他能夠預見到無數消費者想從他們的數字設備中得到什麼新東西,他能夠創造條件為蘋果的每一個進步贏得狂熱的追捧,他的這種天賦是無與倫比的。是他對產品方向的驚人的前瞻力和把握力,使蘋果成為整個行業的“教主”。穀歌首席執行官拉裏佩奇評價說:“喬布斯說幾個字就讓人恍然大悟。”

從一開始,喬布斯就意欲通過采取一些不人性的方式從機器中挖掘屬於人性的一麵;他通過異乎尋常而不隨和的探尋以使機器隨和地與人類接觸。但他一直專注於機器。如同一位前蘋果工程師所言:“你永遠不應忘記蘋果是一家硬件公司,過去一直是,將來也永遠是。”於是,他的“麗莎”有了鼠標,他的“金麥塔”有了人機交互技術及圖形用戶界麵,喬布斯評價“金麥塔”時說:“一台電腦是我們所見過的最不可思議的工具。它是一個寫作工具、一個交流中心、一個計算機、一個規劃者,也是一個風雅的樂器。沒有其他的工具能像電腦一樣具備那麼多功能。我們不知道電腦將如何向前發展,但是我們知道它正在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其實,喬布斯絲毫沒有誇張,他帶給用戶全新的體驗,開創了PC的另一段曆史。當我們還沉靜在蘋果以前的作品有多不可思議時,喬布斯會帶著全新的產品震撼登場,他不給我們足夠的準備時間,可能我們已經習慣了蘋果帶給我們的驚喜並期盼著驚喜的到來。

2008年,斯蒂夫.喬布斯在Mac World上發布了新設計的MacBook和MacBook Pro,以及全新的24英寸Apple LED Cinema Display。全新 MacBook Pro 的一體式機身以一整片鋁合金雕琢而成,精致纖薄,更有柔滑的絲紋表麵和優美的輪廓造型。而 MacBook Pro 擁有的不僅僅是靚麗外表,一體成型技術還讓它更加堅實耐用。它被稱為移動的辦公室,你可以將它放在公事包或背包裏,在機場、酒店房間或任何地方隨時拿出來使用。所以無論身在何處,你都有最順手的編輯、寫作、設計或創意工具。無論你把 MacBook Pro 帶到哪裏,都可以享受它的強大無線功能。MacBook Pro 會自動搜尋可用的無線網路,輕鬆一點就能接入網絡;上網衝浪、發送郵件、視頻聊天、打印文件、傳送音樂等等都能夠輕鬆實現。MacBook Pro 讓你隨時隨地都可以工作娛樂。不過有時候你仍然需要更卓越的圖形功能和更多像素的圖像顯示。

此外,MacBook Pro走起了環保路線,從內到外的完全整合,也讓 MacBook Pro 比其他筆記本電腦更環保。蘋果公司全麵控製新款 MacBook Pro 設計、製造和包裝的整個流程,在環保方麵擁有更多的優勢。人們這才知道電腦也能很環保,例如 MacBook Pro 的顯示器,傳統的 LCD 顯示器使用汞來製造背光光源,並以砷來達到玻璃表麵的平整;而全新 MacBook Pro 所使用的 LED 背光顯示器則完全不含汞和砷。有人說蘋果的產品賣的不是科技而是概念,這可不是故作玄虛的欺騙,而是一種品牌文化,這種文化牢牢地抓住了顧客,讓人們對蘋果有極大的品牌忠誠度。有人這樣說:“當我丟了一隻手機,可能心理落差不會太大,而要是丟了蘋果手機,我覺得生活悲慘了一半,幸福感丟失了一半。因為我的生活跟它聯係在一起,不能分開!”

沒人會去猜測喬布斯將會穿著什麼,因為人們早已知曉。猜測僅僅集中在喬布斯將會推出什麼——他的下一步,即喬布斯到底想要如何。那身裝束不僅僅是他光環的組成部分,那就是他的光環,一個他是誰與不是誰的物質表現。而至少有一個不得不與其交流的家夥覺得那真令人費解:“什麼人會有一個塞滿上百件黑色半高圓領T恤和上百條藍牛仔褲的衣櫃?告訴你,是瘋子。”蘋果教父喬布斯來了!2011年3月3日,他於北京時間3日淩晨2點在美國舊金山出人意料地親自到場召開發布會,發布iPa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