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神秘的馬丘比丘(1 / 1)

神秘山丘的來曆

1911年7月,美國的探險家海勒姆·賓厄率領耶魯大學考察隊準備考察印加帝國的一個秘密要塞,在考察過程中,發現了馬丘比丘這座“空中城市”。

由於無法得知它的原始名字,考古學家便借用了這個遺跡附近的一座山名,稱其為“馬丘比丘”。

古城海拔2280米,兩側都有高約600米的懸崖,峭壁下則是日夜奔流的烏魯班巴河。“馬丘比丘”在印加語中意為“古老的山巔”。

在400年的時光中,隻有翱翔的山鷹目睹古城的雄姿,由於其聖潔、神秘、虔誠的氛圍,馬丘比丘被列入全球10大懷古聖地名單。

馬丘比丘的遺跡

馬丘比丘城址方圓13平方千米,海拔2280米,常年籠罩在雲霧之中。烏魯班巴河自庫斯科洶湧而來,切開崖壁,向北歸入亞馬遜河係,河流的衝擊力,造成了垂直600米的懸崖峭壁。

海拔6264米的薩爾坎太山,覆著皚皚白雪,下臨峽穀,幾乎無路可上,房屋倚山而築,其中數百幢依然完好,稍為修整便可住人。從布局上看,有太陽神廟、祭壇、王宮、貴族庭院、平民住宅、作坊、市場。

按照考古學家的劃分,馬丘比丘有三個組成部分:神聖區、南邊的通俗區、祭司和貴族區。在神聖區裏,獻給最偉大的太陽神的“太陽廟”和“三窗之屋”是有重大考古學價值的主要寶藏。

在居住區中有一部分是專屬於貴族們的,這裏的房屋成排的建在一個緩坡上;智者們的住宅有紅色的牆,王子們住宅則有著梯型的房間。在主城堡中,還有一片區域是專門關押和懲戒犯人的監獄。

石頭建造的紀念陵墓是宗教儀式和獻祭犧牲的場所,裏麵的空間呈拱形,牆壁上還有雕刻。

馬丘比丘的建築

馬丘比丘的全部建築都是印加傳統風格的:磨光的規則形狀的牆,以及美妙的接縫技巧,牆上石塊和石塊之間的縫隙連匕首都無法放進去。讓人簡直無法理解是,印加人是如何把他們拚接在一起的。

雖然印加人了解圓形,卻並不把它運用在建築中,建築用的龐大數量石塊究竟是如何搬運的至今是個謎。還有,雖然印加人不使用圓形,但卻利用了斜坡。

據說,他們讓成千上萬的工人推著石塊爬上斜坡,可惜的是,印加人並未掌握文字的技巧而沒有留下任何描述文字。

整個遺跡由約140個建築物組成,包括廟宇、避難所、公園和居住區。這裏還建有超過100處階梯——每個通常由一整塊巨大的花崗岩鑿成。還有大量的水池,互相間由穿鑿石頭製成的溝渠和下水道聯係,通往原先的灌溉係統。

至今沒人明白印加文明能夠把重達20噸的巨石搬上馬丘比丘的山頂。

閱讀點擊

有學者認為馬丘比丘是“太陽聖女之城”,因為這個城市的居民中,婦女比男人多兩倍。這些女性因為容貌豔麗,被選為太陽聖女,從全國集中到這兒,過著隱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