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像標準定位服務那樣出現的誤差,幾乎沒有了。差分GPS最早應用在海洋和內河航運方麵。我國海岸線遼闊,航運事業發達,每天進進出出的遠洋船舶和各國的遠洋貨輪繁多,非常需要準確的導航。在海麵能見度很低時,船舶的導航尤為重要。現在隻要把GPS接收機安裝在船舶駕駛艙進行差分GPS定位,自動導航就實現了。
最近幾年,GPS還被活躍地應用在地麵車輛的定位監控上。我國公安部門和科技單位合作,成功地開發出為銀行運鈔車監控用的車載GPS定位跟蹤係統。他們把GPS係統與電子地圖地理信息係統以及集群無線通信係統相結合,使得該係統能同時監控75輛銀行運鈔車和50輛警車,係統監控能力達600輛。
這樣,運鈔車在工作時就安全多了,不論出現什麼情況,都可以及時地采取措施。出租車的客運調度、工程搶修車、特快專遞車、城市急救車、消防車等都可以運用車載GPS係統來提高工作效率。GPS與電子地圖相結合,成為計算機化的電子地圖,使汽車駕駛員輕而易舉地知道自己在哪裏,成了“永不迷路”的向導。把GPS汽車導航係統與移動電話結合使用,能夠訪問因特網上一些web站。它的內容與導航密切相關,能讓你在很短時間內了解你所處的環境,以及所需要的服務信息。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GPS係統還能對農作物的精耕細作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運用了GPS全球衛星定位係統接收器,一位農民能夠改變千百年來日耕夜息的習慣,在農作物生長最旺盛的夜晚工作而毫無差錯。在21世紀,全球衛星定位係統將被安裝在自來水管道、煤氣管道、通信線路和電力網上。到時無論哪條管線發生故障,服務部門的人員都會及時發現並且迅速趕到出故障地點去排除。83秒的接警反應紀錄就是美國利用全球衛星係統首創的。目前,我國地質測繪、航空拍照、飛機導航、防治蟲害、長途運輸、無線尋呼等領域都應用了GPS。
全球定位係統已漸漸地在生活的各個方麵被運用,它就像一個電子指南針一樣,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多方便。
真真假假的虛擬藝術
1865年,中亞地區的一個王國,派兵侵占了我國新疆,當時的清朝政府派出軍隊去收複新疆。一個嚴冬的早晨,清軍向侵略者發動進攻。這些侵略者駐紮在烏魯木齊以南的達阪城中。攻城開始之前,因為天氣太冷,清軍將領命令部下在城外點起三堆篝火取暖。
城中的侵略軍發現無數體型高大、身穿黑衣的清兵,從天而降。他們被嚇壞了,狂叫著“天兵天將來了!”亂成一團的侵略者慌忙開炮,結果炸了膛的大炮把城門炸開了一個缺口。城外的清兵抓住時機,衝進城去,一舉收複了達阪城。這些“天兵天將”是哪來的呢?原來清兵生火,使氣流升到空中,一群黑烏鴉飛過城市的上空,光線通過氣體,折射率發生變化,使物體變了形,產生奇形怪狀的幻影,就像天兵天將,把城內的士兵嚇了一跳。這種由光反射和折射產生幻影的過程是大自然的一種現象。
我們也許在電影中看到過這樣的鏡頭:在大沙漠裏行走的人們,突然發現一片碧波粼粼的湖水在遠處出現,岸邊還有茂密的叢林和高大的寺院的倒影。
可是,人們向它的方向行進,走了老半天,還是離得那麼遠,過一會兒它完全消失了。這其實就是幻影。它也是因為空氣反射光線不同,樹叢和寺院倒影被反射出來,而熱空氣浮動則導致波光粼粼的景象出現。換句話說,這種景象是光製造出的幻覺。這種幻覺,騙了很多的人,也啟發了人們,既然大自然能夠利用光製造出景象,那麼人也可以按照這一原理,用人造的光幻象,去實現自己的目的。虛擬技術就是如此。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虛擬技術崛起。虛擬技術是一種實用技術,是由計算機硬件、軟件以及各種傳感器構成的三維信息的人工環境,是一種虛擬環境。虛擬技術製造的光的幻象,具有“逼真”與“交互”性,這種“逼真”“交互”性也是其最重要的特點。參與者在虛擬世界中就像處在現實環境中一樣,環境像真的,人像是在真環境中,人與環境中的各種物體及現象也能相互作用。環境中的物體,按照自然規律發展和變化,而人仍然具有聽覺、視覺、運動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等感覺。因而,虛擬技術產生的光的幻象比自然產生的光的幻象更加豐富。
在索馬裏,有一小隊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在沙漠中搜捕艾迪德武裝分子。
突然大風卷起了一場沙暴,把沙塵揚起了近100米高,一個巨大的耶穌像在沙塵中間顯出來。被驚呆了的士兵,丟下了槍,跪在地上頂禮膜拜起來。過了一會兒,風停了,天空又晴朗起來,沙漠依然靜靜地躺在士兵的腳下,事實上,並沒有沙暴發生,也沒有耶穌像出現。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其實是美國進行的一次試驗,目的是考察虛擬技術在戰鬥中的應用效果。試驗說明,用虛擬技術造成的光的假象,可以欺騙和迷惑敵人,使敵人喪失作戰能力,而增強自己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