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應用科技篇(3)(3 / 3)

也許,用探空輕氣炮向月球或月球軌道發射炮彈(有效載荷)這一目標很快就會實現。

水陸兩用船——軍用氣墊船

有“海中火箭”之稱的烏賊在海洋中遊動的最大速度可達150千米/小時,是海洋中遊得最快的動物。是什麼原因使烏賊遊得如此之快呢?科學家研究發現,烏賊在遊泳時與一般的魚類靠鰭遊泳的方式不同,烏賊身體下麵長著一個漏鬥管,它噴水的反作用力使烏賊飛速前進,這種反作用力足以使烏賊從海下躍上7—10米高的空中。

科學家受烏賊遊動原理的啟發,發現如果安裝一個氣囊在船底,將壓縮空氣打入氣囊,在打開氣囊時,從船體的周邊噴出的空氣就能形成一個氣墊,這個氣墊會將船體托出水麵。

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設計出了全墊升式氣墊船。這種氣墊船是根據烏賊遊動的原理設計的,在這種船的四周,有一圈用來延伸周邊射流的、用尼龍橡膠布製成的柔性圍裙。安裝了這種圍裙的船,就像安裝了輪胎的汽車,可以航行在水麵、陸地或沼澤上,具有極好的快速性和兩棲性,由於它的這種特性,這種氣墊船便被迅速地應用在了軍事上。

但在使用中,這種全墊升式氣墊船的局限性也暴露了出來,即在大風浪中航行時容易產生側飄且失速較大,所以在軍事上,隻製造小型全墊升式氣墊艦艇。

現在科學家在對全墊升式氣墊船進行改進,發明了側壁式氣墊船。它像一隻倒置的盆,在它的氣腔中充入壓縮空氣,內部壓力增大,當壓力增大到一定值時,船體便會被氣墊壓力產生的升力托出水麵。側壁氣墊船比起全墊升式氣墊船來,其顯著的優點是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操縱性,而且由於其氣腔中的空氣不易流失,比起全墊升式氣墊船,它在消耗更小功率的情況下,能產生更大的托力,同時它還具備較高的續航能力和航速。所以適合建造大中型的戰鬥艦艇、小型航母和軍需補給船等。在軍事上比起全墊升式氣墊船來說,這種氣墊船有顯著的優勢和發展前途。

坦克也“穿”鎧甲

這種“鎧甲”裏麵裝有炸藥,用薄鋼板製成,外形和普通扁平盒子一樣,在它的四角或兩端鑽有螺孔,從而可以將它固定在坦克裝甲上。

這種盒子裏裝的炸藥是鈍感炸藥,一般不會起作用,甚至普通的機槍子彈或炮彈破片擊中它也不會引起爆炸。但是,如被反坦克導彈或破甲彈擊中,它會立即爆炸,爆炸所產生的氣流會將導彈和破甲彈彈頭部產生的金屬射流攪亂、衝散,使其不能擊穿坦克裝甲,從而起到了保護作用。因此,人們把它叫做反應裝甲或反作用裝甲,也有人稱其為“爆炸式裝甲”或“爆炸塊裝甲”等。

反應裝甲的重量輕、體積小,易於製造、安裝和維護,而且價格也較低廉,可以說是新式坦克的護身法寶。

戰場實際使用證明,反應裝甲能使破甲彈或反坦克導彈的破甲能力大大降低,降低程度為50%—90%,這相當10倍於同樣重量普通裝甲的防護效能。

早在1982年爆發的黎巴嫩戰爭中,以色列軍隊就給他們的坦克安裝了這種裝甲。在這次戰爭中,由於有這種新時裝的保護,以色列被對方擊毀的坦克僅數十輛,而沒有使用這種裝甲的敘利亞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被擊毀的坦克多達500多輛,其中還有10多輛是被捧為“驕子”的前蘇聯製造的T—72坦克。

此後,反應裝甲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英國、美國、法國、蘇聯等許多國家不僅對它進行了詳細的研究,而且組織人員仿製這種裝甲,來裝備自己的坦克。

美國很快為它的一些海軍陸戰隊的M60A1主戰坦克安裝了這種裝甲。前蘇聯的行動則更為迅速,在一年多的時間內為7000輛T—72、T—80坦克安裝了反應裝甲。

然而,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強者,這種裝甲並非牢不可破。隨著反坦克武器的不斷發展,坦克若想生存,就必須不斷改進其反應裝甲的性能。

行走在海洋上的工具——輪船

船,是人類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它的發展,也走過了一段很漫長的路程。

最原始的是木筏,即把幾根樹木捆紮在一起,原始人用它沿著溪河順流漂下,來裝載獵取的野物。稍後,原始人又把大的樹幹中間挖空,做成獨木舟,人可以坐在其中用槳劃著前進。後來,就有了正式的船,用木頭搭成骨架,釘上木板做成,人用槳或櫓使船前進。再後來,又出現了帆船,在船上張起風帆,靠風作動力航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聖瑪利亞號”、麥哲倫環航世界的“聖安東尼奧號”、鄭和下西洋的寶船,都是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