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鏡懸空,唯我獨尊(1)
朗鏡懸空唯我獨尊
——《百鳥朝鳳》
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故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椒,魚龍在宮沼,其餘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窺也。
——《禮記》
中國建築而且有飛簷,飛簷的背景是可喜樂的陽光世界,在那世界裏的人則好比:“梧桐生兮,於彼朝陽。鳳凰鳴兮,於彼高岡。”
——胡蘭成《山河歲月》
講述開天辟地之初中國那奇異的夢幻般開始的《山海經》裏,說那南山:“又東五百裏,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鳳凰從《山海經》開始以這般不同凡響的姿態立於天地之間,從此如朗鏡懸空,引百鳥朝鳳。
而當後來,那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天,老子和孔子師徒五人於途中相遇。
老子問:“前為誰?”
孔子介紹說:“子路為勇。其次子貢為智,曾子為孝,顏回為仁,子張為武。”
老子感歎:“吾聞南方有鳥,其名為鳳,所居積石千裏,天為生食。其樹名瓊枝,高百仞,以璆琳琅玕為實。天又為生離珠,一人三頭,遞臥遞起,以飼琅玕。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
兩個如星辰照耀中國山河歲月的聖人,一次路上的遇見,竟隻如鄉裏鄉親的碰到,問候一聲,嗬,你旁邊的人是誰啊。
作為老師,當不遺餘力地誇一誇自己的學生。
而對方亦是要讚美一下,讚孔子像百鳥之王的鳳凰一樣,率領著諸位賢弟子。
多簡單的一個問候,卻照破山河萬朵。
在這個如詩“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裏,高歌誰和餘,空穀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的春秋歲月裏,兩人路上的家常,如鳳鳴驚月,那真是個一擊壤,泥暖草就生的年代。
從此,孔子就因為老子的這句話,被稱作了鳳凰。
《莊子》裏也說,孔子到楚國時,接輿讚歎:“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雖然後來,儒和道之間紛爭不斷,但這兩個聖人,起初的遇見,如日月麗於天,如江河麗於地,而之後,兩人又上青山去,已然在青山萬重間,悠然聆聽曆史沿著他們的車軌演進的巨響……
鳳凰不是人間之鳥,《說文》裏講:“鳳之象也,鴻前麟後,蛇頸魚尾,鸛顙鴛腮,龍文龜背,燕頷雞啄,五色備舉。”
而其最大的特征是雌雄同體,雄為鳳、雌為凰,本應屬於對立的陰陽合於這樣的一隻鳥上,所以帶著對天地和諧的期望,中國的老百姓就這樣憑空創造出了鳳凰,祈禱天下太平。
這樣的鳥如宋玉所感歎“鳳凰上擊九千裏,絕雲霓,足亂浮雲,負蒼天乎窕冥之中”,它被賦予了整個民族宏大的期望。
所以,注定了它的不平凡,所以要引得百鳥來朝鳳。
在《百鳥朝鳳》這個樂曲裏,喜慶的嗩呐唱主角,間有悠揚的二胡穿梭,而快樂的笛聲在一畔,連靜雅的古箏也放下淑女的身段蹦進來,琵琶是美人翻曲陽春輕麗,最後鬧心的擊打如孩童歡騰……那天下,真是一派“登車上馬,倏忽雲散,雀噪荒村,雞鳴空館”的氣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