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偏好”的差異(1)(3 / 3)

人的興趣愛好的形成,其原因是很複雜的,其中我想總有些先天的因素,有些恐怕還是我們這些搞社會科學的人說不清楚的生物化學方麵的因素。據一種極端的理論說,不僅一個人的體格、膚色、身高、體重、得什麼病、長什麼瘤早已由基因的排列決定了,而且興趣、愛好、特長、能力、選什麼工作、找什麼對象、交什麼朋友等,也都是先天安排好的。我是絕對不信這套“庸俗唯物主義”(“唯生物主義”?)的,但我想作為一個生物體,生物構造本身總得起點什麼作用吧。人的先天性差異,可以體現在性格與能力兩個方麵。性格表現為興趣、愛好,能力則體現為特長、天賦。這兩方麵的因素經常混合在一起,一起發揮作用,難以區分。比如說有的人特別擅長(能力)唱歌,才特別愛好唱歌,因為這時唱歌能使他除了得到一展歌喉的滿足外,還能因出人頭地、比別人唱得好而獲得一份“額外”的滿足。而有的人,本來唱歌的先天條件並不太好,但隻因喜歡,也能唱好,並經過後天訓練使歌唱才能大大提高。相反的情況則是有的人可能因對唱歌不感興趣而沒有發揚和發展自己的歌唱才能,其實他的先天條件可能很好。但我想這兩方麵的因素總還是可以分開加以分析的。比如有的人天生好動,但並不一定就很有動的能力,胡打胡鬧有他,體育課成績卻從來不好;而體育明星裏天生性格文靜、從小並不愛好體育,隻是被老師、教練偶然發現其才能,一發而不可收的也大有人在。在過去什麼都由“組織分配”、“組織決定”的情況下,個人興趣在選擇工作中的作用有時不明顯。現在,個人自由多了,選擇餘地大了,這個因素的作用也就越來越明顯了。我認識一個朋友,從小被選送到德國學德語,以後研究生畢業,又被一個外企選中去國外學習管理。像他這樣的人才到處都搶著要,回國後本可在外企找個經理一級的工作,掙一份令千百人羨慕的薪水,但他卻就是對此不感興趣,就是想搞點研究、寫作什麼的,結果在大家都“下海”的高潮中,他偏偏“出海”,選了一個報社的研究室去工作,屬於最清的清水衙門一類。我想這就隻能由個人的興趣、性格等來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