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天下之至①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②及之。
【注釋】①至:極。②希:通“稀”,暗含沒有之意。
【譯文】天下極柔的東西,像野馬奔騰般穿行於極堅硬的東西之中。無形的東西可以穿越沒有間隙的東西,我於是認識到“無為”的好處。不妄言的教導,不妄為的好處,天下少有比得上它的東西了。
【原文】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①,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注釋】①費:耗費。
【譯文】名譽和身體哪一樣更重要?身體與財產哪一樣更珍貴?得與失哪一樣讓人更擔憂?過分吝惜必定造成很大的耗費,過多的財產必定遭到慘痛的損失。因此,懂得滿足,就會免受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會免遭危險,這樣才可以使自身得到長久的安全。
【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①。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②。
【注釋】①弊:敗壞。②正:代指領導者。
【譯文】最完整的東西,好像殘缺似的,作用卻不會消竭;最充盈的東西,好像虛空一樣,作用卻不會窮盡。最正直的東西,好像彎曲了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像很笨拙一樣;最卓越的辯才,好像不善言辭一樣。虛靜戰勝躁動,寒冷戰勝暑熱,虛靜無為的人才配做天下的統治者。
【原文】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①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注釋】①戎馬:戰馬。
【譯文】天下有“道”,戰馬就會用來運送肥料以肥沃農田。天下無“道”,戰馬隻能在郊外的戰場上產仔。最大的禍患莫過於不懂得知足,最大的災難莫過於欲壑難填。所以,懂得知足的人永遠感到滿足。
【原文】不出戶,知天下;不規①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注釋】①規:通“窺”,偷偷張望。
【譯文】不出門,就對天下了如指掌;不向外看,就知道天體變化的規律。出門越遠,知道的也就越少。因此,聖人不出去行走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不出去窺看就明白是何道理,不妄為就有所成就了。
【原文】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①;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釋】①無事:“無為”的具體化,譬如,不興戰事,不相侵擾等。
【譯文】探索政教禮樂之學的人一天天增加欲望,而探索“道”的人就會一天天減少欲望。減少又減少,以至於達到“不妄為”的境界。“不妄為”那就沒有什麼辦不到的了。治理天下,使天下百姓歸順;就要靠無為之道。任意妄為,天下百姓就不會歸順他了。
【原文】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①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②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③之。
【注釋】①德:得到。②歙歙(xīxī):無所偏執。③孩:使動詞,使……保持孩兒般的狀態。
【譯文】“聖人”永遠沒有偏見,以百姓的心為自己的心。善良的人,我以善相待;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相待,於是得到了“善”。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於是得到了信任。聖明的領導者在治理國家中,無所偏執,使天下百姓的心回歸到淳樸當中。百姓都注視著領導者的耳目,傾聽著,感受著,在領導者麵前好像回到了孩子般的淳樸狀態。
【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①之厚。蓋聞善攝②生者,陸③行不遇兕④虎,入軍不被⑤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注釋】①生生:第一個生是動詞,追求的意思,第二個生是動詞,生路的意思。②攝:攝取,引申為保護。③陸:大土山。④兕:獨角犀。⑤被:通“披”,披帶。
【譯文】人由生到死,長壽的有十分之三;短命的有十分之三;人本來可以活得長久一些,卻自取滅亡的,也占十分之三。為什麼會這樣?由於他們求生的欲望太過強烈了。據說,善於保護生命的人,行走於大山上,能讓自己不碰到凶殘的犀牛和猛虎,在戰爭中不披帶鎧甲和兵器而能保全。犀牛無處投角,老虎無處伸爪,武器無處用上鋒刃。為什麼會這樣呢?由於他遵循“道”,沒有進入死亡的境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