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馬島風雲(四)(2 / 2)

在這種情況下,阿根廷不得不用過期達15年之久的炸彈去攻擊英國艦隻,阿根廷飛行員冒死投在英軍艦上的炸彈,有些因為超過儲存期限,有些沒有按要求裝完引信,結果擊中目標後沒有爆炸,致使多艘英國艦艇得以死裏逃生。這不能不說是一場悲劇。它表明,完全依靠國外所帶來的軍隊現代化是虛幻的和不可靠的。一旦發生與馬島戰爭類似的情況,就必然要重蹈阿根廷的覆轍。

第三,海空協同是現代高技術海戰的基本特征。馬島海戰向人們展示了這樣一個事實:在現代海戰中,製海權的取得,並不能單純地靠水麵或水下艦艇,而是要在海空等諸軍兵種的密切協同下才能實現。在英阿海上爭奪中,盡管阿根廷飛機頑強作戰,從空中給英國特遣艦隊予以嚴重的打擊,毀傷了包括“無敵”號航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等現代化艦艇在內的十多艘英艦艇,但由於沒有海軍的密切協同,隻是阿空軍孤軍奮戰,所以最終難以扭轉戰爭態勢。反觀英軍,由於其海、空密切配合、高度協同將製海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裏,為馬島戰爭的最後獲勝奠定了重要基礎。

馬島地麵攻擊更是如此。英軍正是依靠陸、海空的密切協同,在艦炮、飛機的支援才得以勝利登陸、展開並最終取勝。而當阿軍拚死將剛剛攻上聖·卡洛斯港的英軍打得狼狽不堪之時,如果阿守島陸軍能密切協同,及時發起地麵攻擊,英軍就不能在聖·卡洛斯占穩腳根,整個馬島的戰局也許要重新改寫了。

第四,高技術兵器並不否認人的主導作用。在戰爭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高技術武器的發展和應用,雖然更加強化了武器裝備(即所謂技術因素)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地位,但並沒有否認人的因素(即精神因素)在現代戰爭中的主導地位。馬島海戰中,從技術上來說阿根廷空軍處於明顯劣勢,可是阿根廷飛行員麵對英艦密集的防空導彈和高炮組成的火力網,不斷衝破英機的攔截,向英特遣艦隊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為了躲開敵艦的搜索雷達,他們駕機貼著海麵飛行,有些飛機被敵艦防空火炮擊中受傷,竟毅然撞向敵艦,與之同歸於盡。正是依靠這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阿根廷飛機給予英特遣艦隊以沉重地打擊。

此外,馬島海戰和戰爭實踐也說明,在高技術武器裝備充斥的現代海戰場上,傳統的武器依然有其用武之地,甚至能起到先進武器起不到的作用。如英潛艇對“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的攻擊中,曾發射先進的英製MK24魚雷而未奏效,最後反倒是使用二戰中的英製MK8直航無製導魚雷,將其擊沉。可見,如能將傳統武器裝備與現代高技術兵器的合理編配,取長補短,就能取得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