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晨,1架美海軍陸戰隊EA─6B電子戰飛機開始對敵雷達實施幹擾。令多國部隊慶幸的是,由於對伊軍遠程預警雷達實施了幹擾,因此多國部隊的攻擊編隊抵近伊方目標時竟未被發現。不過,討厭的伊地麵控製截擊雷達和目標跟蹤雷達仍在繼續搜索多國部隊的攻擊編隊。於是,這架EA─6B飛機立即對伊軍防空係統再次施行強電子幹擾,阻止伊雷達引導其戰鬥機。強勁的幹擾波使得伊軍指揮與控製係統無法協調地空導彈和高炮的作戰行動,迫使它們進入自主作戰狀態,從而大大降低了對多國部隊飛機進行跟蹤和定位的能力。緊接著,大批EF─111A和EA─6B專用電子戰飛機也參與“大施法術”。
EF─111A是美現役最先進的電子戰飛機,該機是在F─111的基礎上改裝而成的,機上裝有較先進的電子設備,其核心部分是AN/ALQ─99E戰術幹擾係統,共有11部幹擾機,其中9部裝在彈艙內,兩部裝在其他艙內,幹擾機天線和處理設備裝在機翼下5米長的吊艙內,雷達告警接收設備則裝在垂直尾翼頂端。電子戰幹擾係統可在計算機控製下先用不同模式的輻射幹擾功率,能使270公裏以內各個方向的預警雷達迷盲,足以對付先進的頻率捷變雷達。因而,EA─111A又被譽為可執行遠、近距離支援幹擾和隨行幹擾3種任務,唯一能完成戰術電子對抗任務的飛機。
當然,多國部隊在“軟對抗”的同時,始終不忘“硬毀傷”。大規模空襲開始時,一批伊軍雷達、通信樞紐接連被毀,這是美F─4G“野鼬鼠”反雷達飛機攻擊的結果。這種錄音機可以發射AGM─88A“哈姆”反輻射導彈,它的紅處線傳感器可以發現普通微電腦發出的熱輻射,並可以越過敵電子幹擾設備,緊緊咬住目標將其摧毀。即便如此,美軍仍然感到不放心,還使用了一種名為CL289的先進間諜導彈。這種導彈的頭部配有攝像機,被發射到戰場、機場和補給中心上空後,導彈便可把拍攝到的圖像直接傳回,由此,就可確定目標的準確參數。
曆曆在目的戰例生動地告訴人們,未來高技術海戰將是一場高強度智能化的戰爭;貫穿於海戰全過程的海上電子戰,有可能以相應規模的電子戰形式出現。其組織實施將按電子情報戰、電子攻擊戰、電子防禦戰3種模式分階段進行。拉開序幕的自然是交戰雙方首先圍繞各自的戰備、戰役目的,在海上展開一場規模空前的電子情報戰。無可置疑,電子攻擊戰始終左右未來海戰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