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類蘋果味甘,性涼。有生津、止渴、潤肺、除煩、解暑、開胃、醒酒等功能,以“補腦助血、潤肺健胃、安眠養神、防積食、消口毒”為其特長,並有中和過剩胃酸、促進腎髒分泌的功效。蘋果中含鉀,能治療高血壓。此外,蘋果對輕度腹瀉有良好的止瀉作用,同時又有通便作用,可以治療便秘。梨味甘,微酸,性寒。有滋陰潤肺、養胃清熱、清熱化痰等功能。用於肺陰不足所致的幹咳、痰少或無痰、咽幹口燥、聲音嘶啞等症的治療,還可用於胃陰不足、胃內有熱所致的口幹渴、思飲、便幹結等症的調養或治療,還用於咳嗽痰黃、發熱的輔助治療。但對於脾胃陽氣虛而便溏者及風寒咳嗽者忌用。桑椹味甘,性微涼。含有果糖、葡萄糖、蘋果酸、維生素B1、B2和胡蘿卜素等。《本草綱目》說:“久服不饑,安魂鎮神,令人聰明,變白不老。”用於滋補肝腎、滋陰清熱,對發白、頭暈、目花、便秘、腰酸膝軟、消渴及心煩不眠等症均有治療作用。桑椹可以擠汁、熬膏、釀蜜,這些都有很高營養價值及抗衰作用。對大便稀溏或泄瀉者忌用。山楂學名紅果,營養豐富,維生素C含量極高。山楂有散瘀、消積、化痰、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腦、增進食欲等功效,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10多種疾病都有顯著療效。葡萄味甘、澀,性平。它有酸甜適口、生津止渴、開胃消食的特點,能滋補強壯、增強體質、延年益壽、充實正氣;還可用於貧血、頭暈、心悸、乏力等病症的補養、補氣養血;還可通淋利尿、治浮腫和淋症。《神農本草經》說,本品有“益氣倍力、強誌、令人肥健耐饑、忍風寒”的功效。葡萄亦可製成葡萄幹、葡萄汁和葡萄酒,營養豐富,能強壯身體。香蕉氣味芬香,味道鮮美,是我國主要水果之一。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涼血安胎之效。香蕉的含糖量較高,達20%,產生的熱能與食用牛奶、牛肉、魚類等動物性食品相似。香蕉含豐富的鉀鹽,但腎髒病人不宜多食。核桃在我國有長壽果之稱。能強腎補腦,通經脈,潤血脈,黑須發,是一種很好的滋補食品。對病後虛弱、營養不良、神經衰弱、便秘、動脈硬化者,常吃核桃有益於恢複健康。大棗味甘,性平。維生素C含量較高,每百克大棗含380~600毫克,是蘋果的100倍,有“活維生素C丸”之稱。維生素P含量為百果之首。有滋養血脈、強健脾胃之功效。它能補益脾胃,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飲食減少、泄瀉等症;能滋養陰血安神,治療陰血虛所致的婦女髒躁症、各種血虛證、貧血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可緩和藥性,在烈性祛邪藥易傷正氣的情況下,起緩和負作用、維護正氣不受損傷的作用。現代醫學發現,大棗具有抗變態反應、抑製中樞神經、保肝強壯、降低膽固醇、抑製癌細胞增殖等作用。對於胃脘脹滿及痰濕盛、小兒疳積、胃腸積滯、齒常痛者慎食。栗子味甘鹹,性溫。含多種維生素,號稱“幹果之王”。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之功效。可治腰腳酸軟無力、小便頻數、脾胃氣虛或虛寒所致的泄瀉。但因難以消化、不應多食。消化不良、濕熱內蘊、顏麵水腫、風濕痛者禁用。西瓜含豐富的水分、果糖、維生素C、鉀鹽、氨基酸等有益成分,有清暑除煩、解渴、利尿等作用,還能清熱化痰、生津止渴、消炎、治咽喉腫痛。是夏令人們喜愛的水果之一。荔枝味甘,性溫。有止煩渴、解毒、止瀉等功用,常吃可補益身體。其核為散寒去濕之品,是疏肝理氣的良藥,可治因寒而致的胃脘疼痛和因肝氣不疏而致的疝痛。菠蘿味甘、酸,性平。能消暑解渴、消食止瀉。可治消化不良、腸炎腹瀉、傷暑、身熱煩渴等症。對腎炎、高血壓、支氣管炎等病人有好處。
糧食類玉米所含蛋白質、脂肪和各種維生素都超過了大米和白麵。玉米中所含的脂肪為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人體內脂肪與膽固醇的正常代謝,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細胞衰老等,有一定防治作用。玉米須還有很好的利尿、降壓、止血、止瀉和健胃等功效。芝麻味甘,性平,是傳統滋養強壯品。對體弱、特別是陰虛的補益較佳;還可滋補肝腎,用於眩暈、健忘、須發早白、腰膝酸軟的治療和補養;芝麻還有潤養脾肺、益氣之功;對肺陰虛的幹咳、皮膚幹燥及胃腸陰虛所致的便秘和產後陰血不足所致的乳少均有療效。因此,傳統中醫學認為,芝麻能除痼疾、返老還童、長生不老。花生味甘,性平。熟食補益脾胃,治反胃、白帶多;花生皮能補血止血,可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血小板無力、出血等症的治療;花生還可潤肺化痰、補血增乳。此外,由於含有氨基酸及維生素E等成分,花生還具抗衰老作用。赤小豆有解毒排膿、利水消腫、清熱去濕、健脾止瀉之功。對治療心髒性和腎髒性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和外用於瘡毒之症,都有一定效果。紅薯營養豐富,既可當主食,也可代替部分蔬菜。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對於月經不調、小兒疳積、遺精等症有效。小米味甘鹹,性微寒。有養腎氣、健脾胃、清虛熱的功能。喝小米粥能增強小腸功能、養心安神、滋陰長力,可防治神經衰弱,其營養豐富,維生素B族含量較大米高一倍以上。綠豆可消腫下氣、清熱解毒、消暑止渴、調和五髒、安精神、補元氣、潤皮膚。熱天吃綠豆不但能清熱、解暑、利尿,還可補充人體所失蛋白質,對身體非常有益。黃豆亦叫大豆,營養價值極高,蛋白質含量可與動物蛋白媲美。藥用價值也很高,可治胃病,利水下氣,解風熱,活血,解毒。黃豆還是美容食品,可“長肌膚、益顏色”。蕎麥含有其它糧食中沒有的蘆丁成分,能降低人體血脂和膽固醇,可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等病。蕎麥中鈣、磷含量較多,對高血壓和急性貧血性心髒病有療效。中醫認為,蕎麥有消食、化積、消炎的功用,是良好的防病益體食品。
蛋奶類雞蛋所含蛋白質是所有食物中最好的一種。雞蛋中的礦物質,除鈣以外,含鐵量較高,超過牛奶。雞蛋還有藥用價值。蛋清性寒,有清熱、解毒、消炎和保護粘膜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食物、藥物中毒,咽喉腫痛、聲啞失音等症。蛋黃性平,有祛熱、溫胃、鎮靜、解毒、消炎等功效。蛋殼有製酸、止疼功效,研末內服,可治胃潰瘍、胃炎、胃疼、小兒軟骨症。鴨蛋味甘、鹹,性涼。滋陰潤肺,用於肺陰虛的咳而痰少、咽幹痛等症的治療;養陰滋胃,用於口渴、便幹、咽幹的補養和治療。但本品性涼,脾胃寒所致的冷痛、泄瀉者忌用。牛奶為蛋白質食品,含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尤以植物蛋白質所缺乏的蛋氨酸和賴氨酸更為豐富,膽固醇含量比肉、蛋類都低。牛奶能補虛損、益五髒,對病後體弱、虛勞羸瘦、食少、噎嗝反胃均有滋補食療作用。酸牛奶與新鮮牛奶相比,突出差別在於含有大量乳酸。其優點是:使乳蛋白形成微細的凝乳,變得更易消化;能刺激胃壁蠕動,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機能;可提高鈣、磷、鐵的利用率。此外,還可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研究表明,常食酸奶可延緩衰老、預防癌症,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
魚、肉、豆製品類帶魚味甘、鹹、性微溫。含豐富蛋白質及其它礦物質。作用:補益血氣,用於產後乳少、氣血虛的補養;還可滋養肝髒,可用於肝炎的調養。此外,帶魚還有止血功能。但對於過敏體質之人和過敏性疾病者應慎食。鯉魚有家魚之首的美譽。鯉魚具有利尿消腫、安胎通乳、清熱解毒、止咳下氣的功能。鯽魚味甘,性溫。有補虛損強身體、滋補脾胃、去濕利尿之功效。可用於勞倦引起的身體瘦弱、倦怠無力、抵抗力低下的補養;還用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嘔吐、乳少、子宮脫垂、四肢無力等病症的調養。此外,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水腫和營養不良性水腫的療效很好。甲魚俗稱王八,味甘,性平。含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及維生素A,自古為滋補佳品。能補益陰液,可治療肝腎陰虛的潮熱、腰痛、崩漏等病症;還能治療氣虛所致的脫肛;此外,甲魚可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抑製腫瘤細胞的生長。蝦味甘,性溫。平素所食多為淡水蝦和對蝦。其作用如下:補腎壯陽,可治療腎陽虛陽萎、體倦、腰膝酸軟等症;補虛增乳,可治產後乳少;托毒,治療丹毒、癰疽等病。此外,蝦含有微量元素硒,故有防癌作用。蝦有溫熱助熱作用,故陽盛有熱或陰虛有熱者忌用。牛肉味甘,性平。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高一倍,對血管硬化、冠心病、糖尿病人,食牛肉比豬肉好。牛肉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強筋健骨和消水腫的功效。牛肉性溫,火熱、痰火、濕熱者不宜食用。羊肉性溫,能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其所含鈣、鐵,高於豬牛肉,對肺結核、貧血、氣管炎最為有益。對熱盛之症,如牙痛、咽痛、便秘、痰黃、尿痛等病症忌用。還不宜同蕎麥、豆醬同食,同食易發宿疾。兔肉味辛,性平、涼。脂肪含量極低,蛋白質含量高。能補中益氣、止渴健脾、涼血解毒,利大腸,對脾胃虛弱、氣血兩虧之人有療效。也是心血管病人和肥胖病人的理想動物性蛋白質食品。豬肉味甘、鹹,性微寒。用於滋陰潤燥、補中益氣。可治陰虛幹咳、口渴、便秘、乏力,體倦。但豬肉多食助濕生痰、動風,故虛肥身體或痰濕盛者宜少食。雞肉味甘,性溫。蛋白質豐富,脂肪多含不飽和脂肪酸,是老年人很好的食品。作用:補益脾胃,用於脾胃氣虛或陽虛所致的納少、乏力、胃脘隱痛、浮腫等症的補養;補益血液,用於產後乳少、虛弱及頭暈等症的調補;補腎填精,用於腎精氣不足所致的小便頻數、耳聾、精少精冷等症。雞肉對勞傷所致諸症皆有補益的功效,故體弱的人皆可用。鴨肉味甘,性涼。是滋補妙藥之一。可滋陰清熱補虛、利水消腫。適用於體內有熱火的人,尤其是低燒、幹咳、口渴、虛弱、食少、大便幹燥和有水腫的人,食鴨肉有益。脾胃陽虛者應少食。豆腐甘溫無毒,可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腫脹毒。豆腐有豐富蛋白質,且易使人吸收,含鈣高,且不含膽固醇,這些獨特的營養價值和作用,都是動物性蛋白所不及的。常食豆腐可使人長肌膚、益顏色、增骨髓、加氣力、補虛損。
調味品醋是酸性調味品,有開胃、消食、消炎、殺菌等功能。其用途很廣,炒菜時滴入幾滴醋,可使維生素免受損失;燒魚肉時加醋,可解除魚腥;能溶解食物中的鈣質,供人們更好吸收。醋不但能活血化瘀、消食化積、消腫軟堅、解毒殺蟲,還是美容食品。醬醬及醬油,性寒、有除熱止煩、解藥物及魚、肉、菜毒的功效。如湯燙火傷,可用醬抹,有止痛防起皰的作用;毒蟲、蜂蜇傷,醬塗亦可解毒。鹽是調味品中不可或缺的,也是生命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若胃裏鹽不足,會引起消化不良;心髒缺少鹽,會影響正常跳動。對一個成年人而言,每天食10克鹽就夠了。食鹽過多也會致病,如高血壓,對心髒、腎髒也有害處。鹽因味鹹性寒,可利用其寒性走血,消熱通結。每天早晨空腹喝淡鹽水,對習慣性便秘者有效;胸膈脹滿、欲吐不出者,可以食鹽煎湯催吐。總之,食鹽有利有弊,應科學食用。油脂分植物油和動物油脂兩類。一般認為,動物油含飽和脂肪酸多,含膽固醇也高,吃多了易使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升高,誘發動脈粥樣硬化。植物油不含膽固醇,所含穀固醇、豆固醇還具有阻止膽固醇在腸道被吸收的功能。因此,應適當多食植物油,少食動物油。但若長期食用大量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也有害處,它們在體內易氧化,其氧化物可加速機體衰老和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