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3)

1

金砂島是個沙岩堆積而成的小島,從這岸可以望見對岸,方圓不足半裏。天後宮就座落在島中央高阜處。

荒島上的天後宮雖然疏於修葺,卻也能從飛簷畫棟的雕飾看出當年廟宇的規模和輝煌,五間正殿上方懸著一塊《鎮海安瀾》的藍底金字匾,大殿上供奉著唐代那個能“乘席渡海、祈福救人”的林姓女,塑像靣目和善,栩栩如生,有幾分酷似觀音大士。這尊女神便是多少代以來被東南沿海漁民舟子看做是保護神的媽祖,後被曆代皇上加封,由天妃封起,最後登峰造極,成了天後。

王氏奶娘早已哭幹了淚水,跪在媽祖像前的蒲團上,仰望著天後那慈眉善目的臉,欲哭無淚。由於驚嚇、饑餓,孩子又劇烈地大哭起來,奶娘發現那繡著團龍的被子早就被尿液浸透了,便走到廟門外台階上,打開被子,想在太陽底下曬一哂。

就在她打開被子的一刹那,她驚呆了,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張開的嘴半晌閉不上。

這哪裏是馮錫範他們欲拋棄加害的克臧,這分明是個女嬰,這是海葵呀!

這是怎麼回事?他們交給我的明明是世子克臧啊,怎麼變成了郡主海葵?這是老天在懲罰惡人嗎?唐妃想要拋棄的本是克臧,為什麼?還不是將來少一個競爭王位的對手!誰想到觸怒了神靈,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黑夜中陰差陽錯,奶娘竟抱錯了孩子,唐妃舍棄的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唐妃還不得把腸子都毀青了啊!該,這就叫報應!天後娘娘啊,這是你顯的靈嗎?

她把帶來的香燭在長明燈上點然,恭敬地獻上,重新跪下去叩頭說:“求天後娘娘保佑我和海葵郡主吧。”她現有隻能和這個棄兒相依為命了,這孩子畢竟是無辜的,命好苦啊。

王氏解開衣襟,把乳頭塞到孩子口中,想給喂她幾口奶,孩子的小嘴噙住奶頭,拚命用力吮吸著,很快又吐出奶頭大哭,這是怎麼回事?王氏用手擠奶頭,竟一滴奶也擠不出來。她的心咕咚一沉,她明白壞事了,由於急火攻心,奶憋回去了,憑經驗斷定,很可能再也不會有了。這怎麼辦?孩子不是要挨餓嗎?

王氏抱著嗷嗷待哺的海葵,搖晃著,四處尋找著能吃的東西。她從石縫中挖出一棵小草,放在口中嚼了幾下,太苦,連忙吐掉,再拾起一個小海貝,剝開,把肉挖出來放到口中咀嚼,把嚼碎的汁液喂給給孩子,太腥,孩子不肯吃,用舌頭頂出來,又哇哇地哭。急得不行的王氏忽然聽到一片和諧的蜂鳴聲。循聲望去,隻見一群野蜂在一大片不知名的鮮花叢中忙碌著采蜜。她受到了啟發,向花叢走去。

她摘了一朵粉紅色的喇叭狀花,放在自己口中吮吸幾下花蕊,味道甜絲絲的。她樂了,又摘了一朵,把一端送到孩子口中,饑餓的海葵立刻用力地吮吸起來,孩子馬上止住了哭聲。王氏鬆了口氣,便坐在花叢中,接二連三地摘采花朵喂孩子。她望著天後宮,心裏默默地祈禱著:

救苦救難的媽祖啊,謝謝你給我們送來了花蜜,可憐的小海葵也許餓不死了。

2

太陽暖洋洋地曬在海葵身上,她轉動著好看的眼睛,蹬著一雙小腳仰靣躺在礁石叢中,一雙圓眼睛骨碌碌地轉著向上看,順著孩子目光,可以發現王氏正在爬危岩,那禿光光的山岩陡峭難爬,她四肢並用,好幾次險些墜下來。目標越來越近了,危岩頂上有一個凹陷的天然鳥巢,巢裏有四隻光滑的鳥蛋,那是紅嘴鷗的巢。

她向下望望,天旋地轉,她嚇得閉上了眼睛,好高啊,天後宮渺小得像個小火柴盒。王氏喘息了一陣,再鼓餘勇向上攀登,終於伸手夠到了鳥蛋,一隻、兩隻……當她把四隻蛋都拿到手後,望著圍在她頭頂上淒慘鳴叫的兩隻海鷗,她心軟了,想了想,又把鳥蛋放回去兩隻。

從危岩上爬下時,她的腿都抖得不會走路了,站了好一陣,才揣起那兩隻比金子還要寶貴的鳥蛋,抱著海葵走進天後宮後樹叢中。

她拾些幹樹枝,從天後宮長明燈裏引著火,一縷炊煙從天後宮後的樹叢中嫋嫋升起,王氏開始煮飯,把鳥蛋也放到稀飯鍋裏,真是天無絕人之路,昨她竟在神龕後頭找到了半升米,還有鏽跡斑斑的鐵鍋。她狂喜,這分明是天後顯靈要救她們啊。

她背上背著咿咿呀呀的海葵,王氏口中不停地叨叨著哄孩子:“乖乖,別鬧,媽媽給寶寶煮飯吃。”

她從粥鍋裏撈出兩隻鳥蛋,剝去皮,搗碎在樹葉上,解下藤條背帶,把海葵移到胸前,開始用鳥蛋喂她。孩子吃得香甜極了,小腿歡快地蹬著,咿呀地叫著,露出笑容。

忽然,有說話聲從樹林外傳來。王氏警惕地放下海葵,從樹隙向外觀察,有一條大船剛剛拋錨靠岸,一群鄭家軍擁下船,他們在海邊議論著,向海島搜尋而來。

海浪凶猛,王氏上岸的小船早被打得七零八落,破爛船板在礁石縫隙裏漂蕩著。所以上岸的鄭家軍們馬上得出明確判斷,奶娘和郡主在島上。船都碎了,她走不出去。

隨後他們向天後廟方向搜尋過來。

奶娘知道這是來找她們的。她能清晰地聽到他們的議論。有的人在催促:“仔細搜索,把小島給我刮一遍,不信他能上天入地!”

有人說:“這麼多天過去了,餓也餓死了!”

也有人說:“有樹有草就餓不死。王爺說了,就是死了,也得把屍首找到,大家賣點力氣,回去有賞。”

王氏全聽明白了,她迅速抱起孩子,回頭又把鍋灶用芭蕉葉子蓋住,先是藏身到樹叢裏,又覺得不夠安全,又奔向天後宮,從側靣溜過去,在搜查者尚未到達前,一閃身鑽進了神廟。

搜查者有的進了樹林,有幾個向天後宮走來。

此時王氏抱著海葵就藏身在神像下靣,神像寶座因年久失修,板子開裂,人可以鑽進去。她大氣也不敢出,孩子也像懂事,轉著小眼睛一聲不吭。她在這一瞬間,不知自己為什麼會做出這樣大膽叛逆的決定,她本可以站出來,跟他們回去,過好日子,他們想害的不是海葵,也不是她。

跟他們回去會有好下場嗎?海葵當然無所謂,奶娘卻不同,她掌握了馮錫範和唐妃的秘密,他們不會留她這個活口的。

這一瞬間,奶娘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她違抗不了發自靈魂深處的報複心理,她恨唐妃,她讓唐妃永遠找不到自己的親生女兒,讓她嚐不到天倫之樂,讓她痛苦、後悔,一生一世受良心的煎熬。

王氏從縫隙裏往外看,隻見那些兵擁進神殿,四處亂翻。連高懸的神匾後麵也不放過。

他們失望了,有人說:“這麼多天了,不餓死也讓狼蟲虎豹傷了。”

也有人質疑:“會不會王奶娘賭氣,偏不讓你們找到啊?”

有人說:“那她圖希個啥?她現在若把公主送回到唐娘娘身邊,可是大功臣了,還不得重賞啊!”

又有人說:“這個島上連人影也沒有,跑又跑不出去,說不定早死了。”

有人說:“死了總要見屍呀。”

這些不得要領的人,最後又一哄而出。

失望的搜尋者到底登船走了,帆影漸漸溶入水天一色的天際,王氏早從神座下爬出來,她坐在海邊企望著,把孩子抱得緊緊的,不知為什麼,她突然慟哭起來,哭得好不淒慘。

她哭自己的命運,也為可憐的海葵郡主哭泣,在奶娘麵前,本來有坦途,她卻選擇了荊棘叢生的險路,從今往後,她所麵臨的困境,是可以想見的,她願意與這個孩子相濡以沫。

3

全門蓼羅灣港風平浪靜,大書“靖海將軍福建水師提督施”的帥旗在帥船主桅竿上飄揚著。港口擠滿了各種規格的戰船。

這是康熙三年六月,施琅乘鄭經戰敗逃台的機會,上疏朝廷,要求趁熱打鐵,一鼓作氣,進兵台灣。這正是朝廷幾次派員到台灣招撫失敗之後,康熙很惱火,他在諭旨裏褒獎施琅“素諳海務,矢誌立功”,加封施琅為靖海將軍,並下旨同意施琅攻取台灣,並諭示施琅,“勿謂兵強,輕視寇盜”,施琅終於盼到了這一天,便將艦船彙聚銅山,準備克日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