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所知,盡管《月亮與六便士》的中譯本早已問世於我國,但毛姆作品中譯文的大量出版,是在我國文化政策較為開放的上世紀80年代以後。那時隨著一大批毛姆作品中譯本上市,讀書界形成了一股毛姆熱。作為世界性的暢銷書作家,毛姆在中國的圖書市場上占據了應有的位置。
如今在我國出現第二波毛姆熱,其中一個推波助瀾的因素,就是《每日電訊》報資深記者賽琳娜·黑斯廷斯所著的《毛姆傳》中譯本在毛姆逝世五十周年的時候隆重登場。
這部傳記告訴我們,毛姆在文學史上有三個令人嫉恨的優勢,很多同行不喜歡他,是因為他的一生太富有、太多產、太暢銷,而他不懂韜光養晦,低調做人,卻要“憤世嫉俗”、“玩世不恭”,所以他很難在學院裏找到“一流的位子”,廟堂中人企圖把他貼上“通俗作家”的標簽,將之壓製於江湖之中,不讓他跳躍龍門。不料文學之鄉法蘭西卻對他青睞有加,給他以莫泊桑所享有的那種崇高的評價,所以到了1952年,他本國的牛津大學不得不給這位頗以“通俗作家”為榮的作家授予“榮譽文學博士”稱號,而在1954年毛姆八十壽誕的時候,英國人又授予他顯赫的“榮譽團騎士”稱號。
毛姆本人在私生活中的離經叛道,也使英國的正統社會將他視為異類,而在法國,他的人生卻能得到較大程度的寬容和理解。特德·摩根,另一本《毛姆傳》的作者,對毛姆評述道:“毛姆是下述一切的總和:孤僻的孩子,醫學院的學生,富有創造力的小說家,放蕩不羈的巴黎浪子,倫敦西區的成功戲劇家,英國社會名流,一戰時弗蘭德斯前線的救護車駕駛員,潛入俄國工作的英國間諜,同性戀者,跟有夫之婦私通的有婦之夫,當代名人沙龍的殷勤主人,二戰時的宣傳家,自狄更斯以來擁有最多讀者的小說家,靠細胞組織療法保持活力的傳奇人物,企圖不讓女兒繼承財產而收養其情人秘書的固執老頭子。”
部分是由於毛姆的上述形象,盡管他在生前終於得到了本國文壇的承認,但英國的精英未必喜歡他,因為英國文壇的承認,是被毛姆名聲在外所逼迫的。他們有理由認為,毛姆的作品不夠莊重,不夠典雅。那麼,在那些不在乎莊重與典雅的普羅大眾眼裏,毛姆是否就成了他們的偶像呢?非也。盡管毛姆以“通俗作家”而自豪,普羅大眾卻未必對他著迷,因為他那辛辣犀利的嘲諷和俏皮的幽默還不夠淺顯不夠滑稽,或者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的通俗還“懸在半空之中”,無法令普羅大眾捧腹。那麼,是什麼人為毛姆而狂熱呢?應該是中產階級人士。靠著自身打拚而成功的頗有見識的中產階級,以其天然的秉性而言,是會覺得毛姆很對脾胃的。中產階級喜歡他對人性的探索,對宗教的追問,對善惡的吹毛求疵,對情欲和愛情的懷疑,對風俗的喜愛和尊重,以及對貪生怕死的悲憫。毛姆的這些特點,比較集中地反映於《刀鋒》中的主人公萊雷身上,部分地反映於男配角艾略特身上。萊雷對人生真諦的求索,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毛姆本人的靈魂之影,所以文學評論界將《刀鋒》定位為毛姆的代表作。
毛姆的寫作手法,也具有中產階級的欣賞趣味。很多作家寫人性,借助於情節的起伏和高潮,借助於描寫的煽情和催淚,或者借助於對白的雄辯與剖析,例如法國的雨果,例如奧地利的茨威格。但毛姆是不同的,他骨子裏是一個英國作家,因此他更像莎士比亞,更像狄更斯,更像蕭伯納,而他在法國作家群裏更喜歡莫泊桑,所以盡管他寫的是人性,是對道德的探討,對人性的追問,但他不是咄咄逼人的,他的筆鋒是冷靜的,他將終極的思考、追問和懷疑,散布於人物的故事中,平鋪直敘,娓娓道來,其中的冷靜和俏皮,猶如一道精致的美餐,有足夠的魅力去吸引欣賞理智和冷幽默的中產階級人群。所以,站在毛姆逝世五十周年的節點展望一下,我們可以相信,在中產階層日益崛起壯大的中國社會,可能會出現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毛姆讀者群。
毛姆在中國受到歡迎是一種現實,是一種推測,也是一個曆史的種因。毛姆喜歡中國。在他於1920年訪問中國之前,他對中國是好奇的,在他訪問中國之後,他對中國有了感情,但好奇之心依然沒有冷卻,就像毛姆在《刀鋒》中所說的,盡管他見過許多大世麵,但他對主人公萊雷卻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東方文明的魅力,東方人民的身影,始終出現在他的筆下。萊雷對印度文化的體驗,對中國文明的好奇,在《刀鋒》的故事中始終是一種魅力。書中對輪回和得道的探討,更能拉近和東方讀者精神上的距離。毛姆與東方包括中國的淵源,是其作品在中國再掀熱潮的一個潛在因素。
毛姆生於1874年1月25日,卒於1965年12月26日,享年九十一歲。作為一位英國作家,他出生於巴黎,逝世於法國,是一個有趣的現象,說明他對法國感情頗深,說明法國文明特別是文學藝術對他的滋養。我們從《刀鋒》的字裏行間可以看出,他對巴黎和裏維埃拉等法國城市的描寫信手拈來,有枝有葉,令人讀來情趣盎然,正是因為他有法國的生活與情感經曆作為基礎。他的文學創作活動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基本結束,我們無法看到他對戰後歐美社會的描述,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遺憾。
譯者囿於水平,譯文中難免錯訛之存在,亦或有未能圓滿反映原作精神之處,望讀者不吝指正,以俾改正後交付再版,在此先致謝忱。譯者通聯方式為QQ號7000901,及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王紀卿
2016年3月14日
於長沙望月湖畔聽雨軒
剃刀鋒利,越之不易;
智者有雲,得渡人稀。
——迦陀奧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