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曙光初現(1 / 2)

第六十七章曙光初現

從曆史的尺度來看,中國對邊疆的經營,常常出現反複。

安西都護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虞醒即便能活到一百歲,幾十年的時間,在曆史上也不過彈指一瞬。將來的事情,誰知道啊?

中原對仰光的經營,會不會有一段時間突然中斷?

虞醒可不想讓仰光如安西都護府一樣,淪為夷狄,不見天日。

所以,他從仰光城建城一開始,就想修建一座印度洋邊的漢人之城。

縱然有一天,與中原斷絕聯係,也能維持漢人此地的統治。

虞醒吞下這裏,可不想在後世曆史上僅僅留一條自古以來,而是實實在在的中華疆域,從來沒有想再讓出來。

謝翱肅然起敬,說道:“請殿下放心,臣一定用心做事,化夷為漢。讓萬裏西海盡漢音。”

“好。”虞醒說道:“貴國公。我準備在仰光以東,為你劃分百裏封地。你可願意。”

宋隆濟已經視察過了。

這一片土地,的確是好地,雖然有氣候炎熱,熱帶病多發等等問題,但是幾乎上全是平原,這裏百裏之地,勝過了貴州千裏之地,就糧食產量上來說,一點都不誇張。

宋隆濟其實也知道,他安排這個位置,也是有自己責任的,那就是如果孟國公反叛,他宋家首當其衝。

不過,他不在乎。

他其實瞧過緬甸軍的戰鬥力了。

他宋家家兵,放在主戰場上,對陣韃子精銳,那是真不敢打,真怕。

而緬甸軍的實力,他感覺還不如宋家家兵。

好歹,宋家的家兵有家族為紐帶,核心軍官都是宋家子弟,這些軍官是願意為了家族去死的。而且中下核心士卒,都是窮山惡水中拚殺出來的。

可比緬甸軍強太多了。

而且虞醒這麼重視仰光府,怎麼可能不在仰光府駐紮軍隊。

他依靠仰光府,又不是要他一家單挑孟邦。

又有什麼可怕的。

“臣謝殿下恩典,宋家願意世世代代為大漢守疆。”

虞醒說道:“舜卿,我給你兩個選擇,一個跟我回去。另外一個選擇就是鎮守仰光。隻是我先要說清楚了,為了局勢安穩,今後仰光很多事情,數年之內,就不會再動了。”

虞醒重心還是在雲南。

隻要緬甸能穩定的供應糧食,石油,並維係消費銅錢的渠道。其他的事情,他都可以先放一放,也就是西海道將以穩定為主。如果不出現大變故,他不過在五年內調動緬甸的人事安排。

也就是張舜卿要留下來,那回到中樞最少好幾年之後了。

更重要的是緬甸戰事已經平定,接下來就是維持穩定了。沒有仗打。

也就難以迅速升遷了。

張舜卿到不在乎升遷,但是他想上戰場。畢竟,勳貴之中的地位就是以戰功分上下的。

張萬無可爭議的軍中第一人,並不是因為他帶了萬餘部眾入夥,而是他打出一場又一場無可爭議的勝仗。

沒有戰爭,不能上戰場。張舜卿即便因為他張玨的族孫,將來再樞密院有一把椅子,恐怕也難以服眾。

“殿下,郭製置使,準備如何安排?”

“如果你回雲南,他就鎮守仰光,如果你不回去,”

虞醒略略沉吟:“勃生不錯。讓他鎮守勃生縣。”

勃生縣作為大金沙江的出海口,自然很重要,讓郭英傑去鎮守,是明顯的貶責。而且郭英傑早就安排了麾下將士,占據蒲甘的好地。這一次去勃生,一開始行,時間一長。所謂郭英傑嫡係,也就分崩離析了。

“或者帶他回樞密院坐班也行。”

總之,郭英傑這一支力量,當初能左右虞醒成敗,不客氣的說,如果當初郭英傑是大元忠臣,堅定的站在元朝一邊,虞醒不知道要花費多少力氣才有今日之局麵。

但是隨著虞醒力量的壯大,郭英傑這一支力量,已經是無足輕重。不需要虞醒掛在心上了。

“臣建議讓郭將軍回樞密院任職吧。”張舜卿說道:“到底是老臣。臣就鎮守仰光吧。”

張舜卿想來想去,寧為雞頭,無非鳳尾。

他在這裏,是方麵之將,一方之主。即便是謝翱的權利也未必在他之上,或許蒲甘新任製置使,很有可能是喬堅,是他的上司。但是以西海道現狀的情況,蒲甘是管不到仰光的。

雲南對西海的布置是很簡單一條線,大金沙江兩岸,再加上勃生到仰光的海岸線。

這種連續很容易切斷,也就是說仰光與蒲甘很多時候都要各自為政。

他回到雲南,哪裏有這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