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吳哥在望(2 / 2)

“陛下,”一個三十多歲的大臣進來用吳哥語說道:“雲南的漢王派來的使臣。是從瀾滄江上來的。”

這個人就是他的女婿因陀羅跋摩。

“哦,有意思。”

因陀羅跋摩一時間也揣摩不出來,吳哥王到底在說什麼有意思,說道:“那陛下,對使臣?”

“好好安排,送走便是了。我老了。國家的將來------”吳哥王看著自己女婿,目光穿過了窗外,似乎看見繁華的吳哥王朝,落在他眼睛中,卻隻有一絲憂慮。

“看你了。現在漢人與蒙古人的事情,我一點也不想管。”

禦極四十多年的吳哥王,很清楚他手中的吳哥王朝是什麼樣子。他很努力讓自己比得上自己的前任闍耶跋摩七世。

但是很清楚,他比不上。

這位七世陛下,是吳哥王子。前文說過,吳哥王朝傳承,根本不能以中國正統傳承思想論之,更多類似於貴族共和,貴族權力極大,王室在不同貴族間流轉。七世殿下即便是吳哥王子,但與吳哥王的位置,也差了距離。

相傳他有兩次爭奪吳哥王的機會,全都失敗了。

直到占婆攻破吳哥國都,吳哥王朝危機。

七世陛下才起兵,抗擊占婆,將征服占婆,將吳哥王朝版圖擴張到了極盛,有五十四省之多,後世老撾大部,柬埔寨,安南南部,泰國大部。

更是興建新都城。

豐功偉績,被成為三神王之一。

而他登上王位之後,前期也想有所作為,但是最後也僅僅能維持而已。

隻是他維持了四十多年,國祚不衰,相對太平時光。越發覺得難以維持了。

不僅僅是他老了,精力不足。也是幾十年的太平,全靠了七世陛下的餘蔭。而七世陛下對各地區的征服,根本不夠穩定。經過五六十年的時光,很多人都忘記了當初吳哥的兵威了。

各地都在蠢蠢欲動,隻是沒有人敢挑戰吳哥這個大國而已。

更讓吳哥王擔心的是:吳哥人自己有沒有忘記自己的兵威?或者僅僅是記得祖先的兵威,卻忘記了怎麼打仗?

如果他年輕幾十歲,決計會發動一係列戰爭,比如對暹羅的戰爭,對占婆的重新征服等等。

但是濕婆大神並沒有讓他變年輕。

維持現狀,對他做好的做法。

一旦開啟戰爭,他又不能主導?吳哥王朝,就不是他的了。

至於漢人與蒙古人的戰爭,他更沒有興趣參與了。

虞醒在貴州大破蒙古數十萬的消息,吳哥王也知道了。蒙古人在南洋有很多舉動,多次派使臣來召吳哥王入大都參見,吳哥王當然不鳥他。但是,同樣知道了蒙古人的強大。

反正安南與雲南擋在前麵,後麵又有無數大山森林與大海。蒙古人隻要不是傻子,就不會真進攻吳哥。

但吳哥王也沒有得罪蒙古人的意思。

每次對蒙古使臣都是好吃好喝的供應,什麼條件都糊弄過去。

對漢王虞醒使臣,也是同樣的待遇。好吃好喝的招待,其他的事情,一概答應。

“是。”因陀羅跋摩答應一聲,就下去安排了。

吳哥王閉目沉思,暗道:“瀾滄江上遊,這條河能通航嗎?看來要派人去看看了。”

吳哥王隻是老了,精力不濟了,但是腦子一點也沒有遲鈍。

這一件事情,他關注的重點,其實就是瀾滄江通航問題。

要知道吳哥王朝,就是水利立國。吳哥王朝國都附近都大興水利,一方麵是為農業生產。另外一方麵就是修建運河。在東南亞這樣水網密布的地方。

運河作用極大。可以說運河就是吳哥王朝統治地方的高速公路。

瀾滄江下遊的湄公河就在吳哥王朝國都附近經過。通過運河,船隻是能直接進入吳哥王朝的國都。

如果瀾滄江能通航了,對吳哥王朝是有重大影響的。

這才是他最關注的事情。

*******

趙忠並不知道,他們的事情吳哥王已經有了決定。

此刻趙忠乘船,順著瀾滄江而下。這一段河道,就是後世的湄公河。下遊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河道了。吳哥王朝對河道利用相當到位,沿途還能看見不少城池。

都是依靠河流而興建的。

不數日就出了高原,進入平原地帶。

一連數日大平原,讓很多雲南當地人都為之驚歎。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大地居然如此平坦。地勢如此開闊。

這裏的地勢固然不能與黃淮海大平原相比,但是單單論平原麵積,應該是不下於江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