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吳哥行記
趙忠當初去吳哥,是坐船從海路去的。並沒有深入吳哥王朝腹地。而今才知道吳哥王朝的版圖如此之大。
很快到了吳哥王朝的核心區。即便趙忠看過一次,也不由為之一驚。
驚的不是別的,而是整齊的,如刀切斧鑿的水田。
整整齊齊的水網,將水田切得方方正正。遍布地平線,似乎能一直到趙忠的視野盡頭。
即便趙忠知道,在吳哥王朝這樣的情況也不是常見,唯有國都附近才能呈現如此的場景。
但依然讓趙忠感歎。
對於中國人來說,判斷一個國家的國力,從來不是軍隊,武器,國君,而是糧食。唯有糧食才是國力的直接體現。
東吳使臣在去蜀地,對蜀國國力判斷,就一句話,民有菜色。
而眼前這無法有肉眼估計的水稻種植區,一年三熟。能產出的糧食,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就是吳哥國力的體現。
縱然在趙忠看來,吳哥上層建築一塌糊塗,最基礎的國王繼承順序都理不清楚,還幾個貴族輪流來。這就是蠻夷,但是看到如此廣闊的稻田,也不由肅然起敬。
縱然是蠻夷,也能給這蠻夷最高評價。最少在種地這方麵,有類中國。
很快吳哥城就到了。
吳哥城外有運河,大船直接能停靠在碼頭上。
在趙忠看來,吳哥城就是一座大寺廟。整體上都呈現印度風格的家族,而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在十幾裏外就能看見的,高大佛塔。
趙忠覺得是佛塔,但其實內裏供奉的是濕婆。
“趙使臣,請這邊來。”
趙忠本以為吳哥王會招待他們,卻不想引入吳哥城內的一個寺廟。其實不是寺廟,而是一處官舍。奈何整體上都是印度教風格,在趙忠看來,都是寺廟。
一連幾日,好吃好喝供著。
卻沒有任何進展。
趙忠剛剛開始還擔心,是不是出了什麼紕漏,慢慢的也就放下心來。
在吳哥城中遊玩,忽然聽見熟悉的鄉音,是江南口音,轉頭一看,一個人雖然做吳哥人裝扮,但是舉手投足,是漢人無疑。
趙忠幾步上前,說道:“請問你是?”
這人大喜,連忙拱手行禮,說道:“溫州王大臨,見過郎君,不知郎君?”
趙忠也是大喜,說道:“在下臨安趙忠,見過王兄。”
他鄉遇故知,王大臨引趙忠回到家中。
王大臨親自下廚,置辦一些江南小菜。
趙忠一吃,眼睛都忍不住一熱。
雲南口味本來就重,特別由一群四川人主政雲南,現在雲南流行的口味,可想而知了。而趙忠是杭州人。江南飲食清淡,尚甜。與四川尚辣,那真是吃不到一塊去。
當然了,將士打仗,有口吃的就不錯了。
趙忠也沒有那麼矯情。
但是此刻重新嚐到故鄉風味,再加上他跟隨陳相離開臨安後,一走好多年,再不敢問家鄉消息。怕有消息,也怕沒有消息。
趙忠掩麵片刻,說道:“對不住,失態了。”
王大臨說道:“同為天涯淪落人,趙兄之心,我豈能不知?”
“韃子陷行在,溫州被兵,舉家南遷,又遇見蒲家賊人-----”王大臨說起蒲家,還是咬牙切齒。“一家人隻能冒險出海,遇見海難,與家人失散,一個人淪落南洋。遇見了嶽家,見我還有些手段,就納為女婿。也算在吳哥,有些基業了。”
“安頓下來了。”
“不知道,趙兄又有什麼際遇,怎麼來到這裏了?”
趙忠將自己的際遇也說了出來,隻是隱瞞了假冒使臣的事情。
王大臨大驚,說道:“原來是漢王殿下麾下將官?”
“吳哥這裏也知道漢王嗎?”
“那能不知道啊。”王大臨說道:“其實,漢王大敗韃子,斬首十萬。整個南洋都知道了。我都算沾了漢王的光了。”
“此言怎講?”
“我那嶽父在吳哥也算世襲勳貴,但架子大,內囊卻空了。我被他家救下來後,為他料理海上事務,算是賺了不少銀錢,這才起意嫁女。如果不是漢王大勝傳來,我估計還有幾年,而且嫁給我的,也不是他親生女兒了。”
“他指望我將來跑幾趟安南,與漢王做買賣的。”
王大臨越說越興奮。
隻有他這樣的人,才真正知道什麼叫做亡國賤虜。沒有祖國的人,在外麵會受到何等的欺淩。他嶽家對他還不錯,但是其他漢人流落南洋,是什麼樣的情形,卻是很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