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情激將法需要用具體的有感染力的描述,用富有煽動性的語言激起人們心中的激情、熱情。所用的可以是嚴酷的現實,也可以是輕鬆的遠景,不拘一格。
軍事家都懂得一個道理,人到了沒有退路的時候,往往特別勇敢。中國曆史上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而獲全勝的戰例不勝枚舉。如果企業老板人懂得這個道理,在瀕臨絕境的時候,激勵我們背水一戰,也可以大獲全勝。
俗話說置之死地而後生。所以,一個企業老板人若想讓一個臨死的企業活起來,就要想辦法讓我們們知道自身企業處於絕地的處境。
這種方法軍事家、政治家可以用,企業老板人同樣可以用。一個企業的廠長發現必須加班製造一項產品,於是請領班找工人回來加班。領班麵有難色,表示有很多困難,廠長沒有再說什麼,晚上親自跑到工廠加班,領班聽到後,立即找了幾個工人將廠長換下來。而已從此之後,碰到加班的時候,這位領班再也沒有講價錢。
戰場上主帥是不宜親自出戰的。而主帥出戰則意味著部將無能或失職,這個行動本身就是激將法。
激將法有智愚高下之分,老板掌握好其分寸尺度,靈活發揮,機智應用,可以讓你在需要我們拿出他們最大的力量,拚死效力時,派上絕妙的用場。
我們犯了錯誤、或造成失誤,當然要追究責任,要批評、處分、甚至撤職。但在事情和責任沒有搞清楚之前,千萬不要急於處理,如果處理錯了,或重了,傷了感情,事情就很難挽回了。
你如果還沒有處理,那麼主動權就掌握在你的手裏,想什麼時候處理就什麼時候處理,而且如果你處理得好,不僅不會傷我們的感情,反而會贏得我們的心,使其成為你的忠實擁護者。
某企業的情報科長因提供了錯誤的市場信息而導致企業老板決策的失誤,造成了企業重大損失。對於這樣嚴重的錯誤,老板完全可以將情報科長撤職。
但這位老板並沒有急於做出處理,他分析了兩種可能:一是這位情報科長本身不稱職,不宜於再繼續擔任這個職務,而另一種可能是好馬失蹄,由於一時大意而出現判斷錯誤。如果是後者,那麼將他撤職就會毀掉一個人才。老板進一步考慮到,目前還找不到一個更適合的人選頂替情報科長的職務,一旦將他撤職將會影響工作。
於是他把情報科長找來,告訴他自己將要對這件錯誤做出處理,但具體如何處理沒有明確告之。事情就這樣拖下來了。
在這段時間裏,情報科長為挽回錯誤一直兢兢業業地工作,多次提供了很有價值的信息,為企業的決策做出了貢獻,同時用事實證明他做這項工作是稱職的,上次的失誤是意外情況。
不久,老板再次將情報科長叫去,對他說,由於他的貢獻本來準備給予嘉獎,但因為上次失誤還未處理,故功過抵消,將功抵過,既不嘉獎,也不處分,既不升也不降。這種處理方法的效果無疑是最好的,既沒有影響工作,同時又令情報科長以及其他職工心服口服。
在整個過程中,主動權始終掌握在老板手裏,雖然他沒有馬上將情報科長撤職,但他隻要找到合適的代替人選,他隨時可以這樣做,同時他又通過段時間考查了情報科長,避免了倉促決策,誤傷人才。
另外,他還等到了一個處理問題的絕好時機,即情報科長立功,功過抵消的處理使情報科長打心眼裏感激老板對他的關照和信任,同時又沒有姑息錯誤,實踐了自己要處理情報科長的諾言,其他我們也通過這件事的處理對老板深為佩服。
總之,在處理這件事的過程中,這位老板盤馬彎弓,引而不發,處處主動。箭在弦,則隨時可發,箭出弦則一發而不可收。所以引而不發不失為一種很妙的處事之道。
六、該獎懲時就獎懲
一般來說,我們喜歡獎賞,害怕懲罰。因此,老板可以運用軟硬兩手駕馭我們,使之按著自己的意圖行事。
軟硬兼施的方略,是中國古代傳統的馭臣之道。早在先秦時期,韓非即明確指出: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惡,故賞罰可用。
此後數千年,大凡有作為的政治家,不論是劉邦、曹操、李世民、朱元璋等,無不是深諳賞罰二術的好手。
獎賞是正麵強化手段,即對某種行為給予肯定,使之得到鞏固和保持。而懲罰則屬於反麵強化,即對某種行為給予否定,使之逐漸減退,這兩種方法,都是老板駕馭我們不可或缺的。
但老板運用時,必須掌握兩者不同的特點,適當運用。一般說來,正麵強化立足於正向引導,使人自覺地去行動,優越性更多些,應該多用。而反麵強化,由於是通過威脅恐嚇方式進行的,容易造成對立情緒,故要慎用,將其作為一種補充手段。
強化激勵,可以獲得老板所希望的行為。但並非任何一種強化激勵,都能收到理想效果。從時間上來說,如果一種行為和對這種行為的激勵之間間隔時間過長,就不能收到好的激勵作用,因此要做到賞不逾時。
一種行為剛剛做出以後,人們對其感觸較深,這時即予以表揚和獎賞,刺激較大,激勵作用較強。因此,及時獎勵是一個重要的方法。這就要求作老板的,要積極開動腦筋,多搞些花樣,對我們的成績作及時多樣的獎勵。
對違反規章製度的人進行懲罰,必須照章辦事,該罰一定罰,該罰多少即罰多少,來不得半點仁慈和寬厚。這是樹立老板權威的必要手段,西方管理學家將這種懲罰原則稱之為熱爐法則,十分形象地道出了它的內涵。
熱爐法則認為,當我們在工作中違反了規章製度,就像去碰觸一個燒紅的火爐,一定要讓他受到燙的處罰。這種處罰的特點在於:
即刻性:當你一碰到火爐時,立即就會被燙。
預先示警性:火爐是燒紅擺在那裏的,你知道碰觸則會被燙。 適用於任何人:火爐對人不分貴賤親疏,一律平等。
徹底貫徹性:火爐對人絕對說到做到,不是嚇唬大的。
當老板必須兼具軟硬兩手,並且實施起來堅決果斷。獎賞人是件好事,懲罰雖然會使人痛苦一時,但絕對必要。如果執行賞罰之時優柔寡斷,瞻前顧後,就會失去它們應有的效力。
聰明老板應在尋求賞與罰之間的平衡點。
懲罰的目的在於指導我們行動,使其有利於組織目標的達成,而不是報仇泄恨。
當然有時懲罰是必要的。企業不是監獄和少年感化院。企業的目的是誌在達成組織的目的。所以應從是否有成果的觀點來考慮懲罰。
對於犯了錯,而及時將事實報告、迅速作修正處理的人,原則上不處罰。
任何人,如果有功而不獲賞都會影響工作熱忱。即使不太在意人家讚賞,事業心強的人,對於自己建立業績,如果老板什麼也不表示,他也會心存不滿。對於公司用心注意者都是恩人,對這些人該賞而不賞,即使他們無勇氣離開公司,也會喪失積極進取心。
項羽就是在這方麵失敗的一個人。
項羽號稱西楚霸王。他勇猛無敵,極為相信自己的力量,得勝之後將功勞據為己有,不承認部下也有功勞。雖然項羽每戰必勝,但是因為對他不滿而倒戈投向劉邦的人也愈來愈多,最終在垓下斷送了自己的性命。這是有勇無謀,不用賞罰而導致失敗的明證。
日本早川電機的董事長早門德次曾說,如果斟酌情形,也許會有人不滿,說我們的公司太鬆了,做錯事而不處罰。可對於這種不滿與隨便地嚴重處罰而使人心萎縮的情形,如果要選擇其中之一的話,我還是采用斟酌情形的辦法。執行懲罰者和從業人員都應注意這一點。
如果由於犯錯誤而遭受嚴重處罰,那麼害怕失敗、什麼都不敢做的人就會增多。如果出發點是善意的,即使引起了錯誤的行動,而且謀求積極完成任務時,以不處罰為好。罰有懲戒、降級、解雇、減薪、停止出差、布告處分和警告等。除了行為不正,盜竊及詐騙等所謂刑事犯罪外,盡可能酌量情節輕重來處理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