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人口預測的主要步驟(1 / 3)

一、預測基礎數據評估及調整

任何規劃、預測的準確性首先取決於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和假設條件的正確性,人口規劃和人口預測也不例外,因此,必須對所使用數據進行完整性、一致性評估,並盡可能對有缺陷的數據進行科學的調整。

在人口調查和人口普查中經常出現有意或無意的年齡虛報、漏報或誤報現象,使得某個特定年齡人口增加或減少,從而使整個人口年齡數據不準確,形成年齡累積或年齡回避現象。在此,我們運用國際上公認的聯合國性別年齡準確性綜合指數(UNPD)、惠普爾指數(WHIPPLESINDEX)、邁耶斯指數(MYERSIN—DEX)、年齡準確性指數(IAR)等對1990年和2000年兩次人口普查數據進行質量檢驗,以確保本課題研究基礎數據的準確性,從而保證整個課題結果的科學性。

(一)惠普爾指數(WHIPPLE SINDEX)

現實生活中年齡偏好和堆積現象容易發生在以0和5結尾的年齡組,為測量以0和5結尾的年齡偏好與堆積現象設計了惠普爾指數來進行檢驗。

正常情況下,WI指數的取值範圍為100耀500。WI=100,說明年齡分布均勻,不存在堆積現象;100=130,則說明年齡偏好嚴重,數據質量不可接受;如果WI<;100,則說明以“0”和“5”為尾數的年齡人口有漏報現象。

(二)邁耶斯指數(MYER SINDEX)

用惠普爾指數檢驗人口年齡累積現象有其不足之處,它無法消除死亡因素對各相鄰年齡組人口數的影響,而邁耶斯指數采用分別加權的混合法進行計算,較惠普爾指數檢驗人口年齡累積現象效果更佳。

邁耶斯指數的變動區間為0耀90。邁耶斯指數越接近0,說明年齡堆積程度越小。一般來說,邁耶斯指數小於5,可以認為數據比較好;5耀10,認為可以接受;大於10則數據不可接受。

(三)聯合國性別年齡準確性綜合指數(UNPD)

檢驗年齡分組為5歲一組的年齡數據準確性和性別的準確程度。此指數是對人口性別年齡結構的一種綜合性檢驗。

(四)年齡準確性指數(IAR)

這一指數旨在檢驗年齡分組為5歲一組的年齡數據準確性。

其指數值越小,說明資料的質量越好。年齡準確性指數小於3,說明數據誤差較小;在3耀7之間為可接受,大於7則為不可接受。

二、人口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分析

(一)出生率

出生率是反映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某一人口平均每千人中出生人數的比率;出生率是最基本的生育率統計指標,一般用於和粗死亡率一起計算人口的自然增長率。

(二)年齡別生育率

年齡別生育率這一指標不僅完全排除了人口性別和年齡構成對生育率水平的影響,更確切地反映了婦女的生育水平,而且還提供了婦女的生育模式。這一指標是按婦女不同年齡分別計算的生育率,表明某一時期(通常是一年內)育齡婦女中各年齡組平均每一千名婦女出生的活產嬰兒數。

(三)標化生育率

上述生育率指標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人口年齡構成的影響,不便於對人口年齡構成不同的兩組生育率進行比較。因此,需對它們進行調整,作標準化處理。

(四)總和生育率

年齡別生育率是描述人口生育模式最重要的一項指標,但是,由於年齡別生育率由多個年齡構成,在比較不同時期和地區的生育率水平時不夠方便,因而在這一指標基礎上產生了另一項生育指標——總和生育率。

(五)生育模式分析

一定時期內,生育率水平的高與低,不僅同相應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及人口的內在因素有著密切聯係,而且還與不同的生育模式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亦即生育模式對生育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1.生育峰值及生育峰值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