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位於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的西部,龍門山脈、邛崍山脈與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交接地帶,介於東經102°54′耀104°53′、北緯30°5′耀31°26′之間。全市總麵積12390.6平方公裏,其中,平原占36.4%,丘陵占30.4%,山區占33.2%。東北與德陽市、東南與資陽市毗鄰,南麵與眉山市相連,西南與雅安市、西北與阿壩藏族自治州接壤。
1928年成都正式設市,城區麵積18平方公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都市行政轄區幾經調整逐步擴大。新中國成立後,成都市分為14個區,總麵積29.9平方公裏,城區麵積18平方公裏。成都市行政區經多次調整,城市麵積逐漸擴大。1983年成都市實行市帶縣體製,原溫江地區的灌縣、彭縣、崇慶、溫江、新都、郫縣、新津、大邑、蒲江、邛崍10個縣劃入成都市。其後,灌縣、彭縣、崇慶、邛崍4縣改建為都江堰、彭州、崇州4個縣級市,仍為成都市管轄。至此全市總麵積12390平方公裏,市區建成麵積192平方公裏,較1949年的18平方公裏,增加了7.9倍。成都中心市區實行舊城改造與新區開發相結合的方針,1988年建立高新技術開發區。1990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成都市的區劃調整方案,將東城、西城、金牛三個區調整為錦江、青羊、武侯、金牛、成華5個城區和1個高新技術開發區。2009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139.6萬人,常住人口1286.6萬人目前成都已成為西部特大城市之一。
成都市區人口1949—2000年淨增加2倍,其年均增長率為2.48%,高於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成都市區人口增長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1949—1979年;1979—2000年。前一階段30年人口增加1倍;後一階段21年增加100萬人,年均增長率為1.72%,低於前一階段。如考慮市區範圍擴大的因素,則後一階段人口的增長速度更慢。
到2002年底,成都市行政區已形成轄有9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6縣(金堂縣、雙流縣、郫縣縣、大邑縣、蒲江縣、新津縣)、4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的新格局。此外,還有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管理和統計上均單列。全市共有84個鄉、251個鎮、88個街道辦事處、560個社區居委會、267個居民委員會、4566個村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