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都市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的質量評估
經過WHIPPLE SINDEX、MYER SINDEX、UNPD綜合指數和IAR檢驗計算,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數據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均能通過上述前三個國際公認指數的檢驗,說明這兩次人口普查數據質量較高,人口年齡分布狀態較好,由此使本課題的研究具備了良好的數據基礎。其中需要指出的是,不能通過年齡準確性指數檢驗,是由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影響了這三年及周邊數據的合理性,如果去除1957—1961年出生人口的相應年齡數據,兩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均通過了年齡準確性指數的檢驗。
二、“五普”分年齡人口數據調整
成都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中,“成都市分地區分性別的戶籍人口狀況”顯示,成都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中未統計戶口在成都市但外出半年以上的群體,共525860人。對於一個地區的人口預測而言,未來這部分人口的生育死亡等均仍納入成都市人口統計,因而有必要將這部分人口按其年齡和性別構成增加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中,以使我們的預測基礎數據更加科學合理。
為此,成都市人口計生委於2005年10月對成都市流動人口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此次抽樣調查僅對18耀55歲經濟活動人口進行了統計,且沒有具體到流向市外人口的年齡和性別結構,因而,我們參考了四川省2004年流出人口抽樣調查數據中流出人口的年齡和性別結構(共2390個案例),對流出市外人口的年齡和性別結構作了平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