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3 / 3)

擺攤賣麵包的豆包哥哥,望著紅辣椒時至漸遠的倩影,歎氣道:“十五年後,荷城又來了一個淘氣鬼,雖然不知道她的姓名,不過大家都叫她囡囡,隻是小囡囡和幼年的李紅袖簡直是天壤之別,正可謂一個好,一個壞。現如今李紅袖即將告別而遠赴千裏,過去種種亦好付諸一笑!”

紅辣椒,本名李紅袖,父親是賣水果的李子,也稱水果李。幼年時期的李紅袖搗蛋頑皮兼淘氣,常常偷吃、戲弄、坑蒙拐騙無惡不作,遂得名“紅辣椒”,意蘊壞到極點,猶如熟透的紅辣椒一般,辣到極點,使人避之惟恐不及。其女不學無術為前,不思進取為後,雖然生得一副好皮囊,肚裏原來是草莽。當然,她也不是沒有好的方麵,李紅袖天生比較偏愛刺繡,手指纖細而生巧,時而無事繡得一手好紋案,在荷城之中算是小有名氣。前幾年為了幫助家裏多積攢銀兩用於生活開銷,逐漸放棄刺繡並拋頭露麵轉賣蔬菜,自此之後漸漸懂事,也學會了為人處事的道理。

天色漸晚,熙熙攘攘的街道慢慢變得冷清,之前人聲鼎沸的市井也褪去了紛擾喧囂而變得恬靜不少。

無邊夜幕的降臨,帶來了多少清風涼意,送走了多少炎熱暑氣,正是夕陽已去,寒潮滾滾。

時月掛中天,霧靄微朦,鑽石星辰齊聚蒼穹,江湖鏡麵之上,一葉孤舟遠影映入湖麵之中,時而聽聞孤舟上的風鈴作響,它的鈴音久彌月夜且脆爽曼妙,此動靜卻與微風無關。憑借月華流照,瞻望孤舟全貌,雖視線受阻,但隱約瞧見有一位撐舟前行的擺渡人,舟中還有另外一位異客,卻是隻見其姿而不辨其人。

位臨荷城渡口,天性貪圖玩耍的小囡囡,自紅辣椒星夜起程之後,變得心事重重,往日燦爛天真的笑臉已蕩然無存,思念之情也油然而生。看著湖中冷月的倒影,波光粼粼,極為美觀,小囡囡的心情亦隨之改變。

“沒有束縛的水,不知道能流多遠……。”她直視著越趨漸近的孤舟,意味深長地傾吐而出,話中喻意卻並未得知。

渡口右方的亭子裏,有一位須發斑白的道士,正似醉非醉地凝視小囡囡,且觀之清靈隱現,遂袖拂一課,所得始末卻是未知之數,然而令其難以置信,乃續卜一課,結果與前者無異。事已至此,道士卻不得已而信之,兩次卜課均以無果而告終。

原本心平氣和的他,時下的心情卻因卦生變,喃喃自語道:“量吾平生占卜之事十有捌玖,凡事據卦象順推斷言,不敢忤逆天機,如今傾盡一生所學,亦未可推算此蓓蕾的命格,莫非……”忖度之間,忽被小囡囡的哼曲攪擾,故置思聆聽。

曲子的節奏輕緩動聽,趨於憂傷的感情色彩,不由自主地使聞者簌淚如雨,更使萬物歸於沉寂之中,隨著哼唱的歌聲逐漸消逝,餘音繚繞,猶浮於耳。

一盞茶時間,孤舟悠悠地駛近渡口。借渡口之燈輝粗略辨認,已知舟中載二人:一為擺渡人,遮鬥笠,披蓑衣,容貌成謎;一為老丈人,估計年逾古稀,容貌少見。

舟靠渡口而停,望及擺渡人拋棄木槳,步步如飛似地疾走欲登岸道,卻被睡翁捉住笨腳,說道:“臭小子,想去哪啊?”聞言,擺渡人卻未做出任何反應,突然被襲擊,導致他汗顏貼臉是膽顫心驚,忽而眼珠子咕嚕一轉,借機回答道:“嘿嘿,我去給您買吃的喝的玩的。這樣,您可以放開我的腳了嗎?”

老丈人心念一轉,喜笑顏開道:“先把乘舟的銀子結清,再把蓑衣鬥笠還我,你就可以自由囉。”

“真小氣,我乘舟之時不是告訴過您我沒銀子嗎?是您答應我沒銀子就自己動手劃到荷城的,難道您要食言不成?”

“老夫的確是答應過你沒銀子就自己劃去想去的地方,可是沒讓你小子使我的小船劃去啊。托你的福,乘舟費用一百兩銀子,此時結清吧!”

“奸商,欺人太甚啦!就算乘坐樓船,都不用一百兩銀子,就你這破船,卻要收我一百兩,為何?”

“哈哈哈,別人想乘老夫的船,還不一定上得來呢,你小子還嫌貴。莫問為何,到底付不付銀子?”

“不付不付就不付,看你這老頭能拿我怎麼辦。”

“好啊!敢乘霸王舟,看我把你拋去水中涼快涼快。”

咕咚一聲,水花亂濺,晶瑩剔透的水珠激騰似躍,宛如點點星光,承受衝擊的水麵瞬間泛起層層瀲灩,擅心品之甚覺奇美無比。湖麵之中,落水之人一時半會還未曾露頭,老丈人倒是神色自若而悠哉樂哉,毫無憂懼之感。

道士的視線忽而被孤舟上的人物所吸引,細致辨認之下,乃覺老丈人似曾相識,印象之中,卻是逐漸淡薄以至於忘記眼前的親故,窺視之:相貌稀奇,儀容秀麗;衣寬而體健,裳窄而輕淺,神清且氣爽,誠如逍遙仙君矣。

時逝漪瀾安,湖麵如妝鏡。隻見老丈人佇立舟腹,細瞧之下:蓑衣鬥笠已漂浮;估量之中:其子是否已亡故。未待確認,忽天地微變,適逢星耀之輝色黯淡,月照之黋雲幕掩,山川荒澤亦遭黑暗冉冉吞噬,諸物盡數受到牽連。此乃為何?亦不得而知。

獲悉眼前惡幕的道士,為此忖思:擺渡之人落水已近小半刻,卻仍無音訊,老丈也不下水搭救,是為何故?此時如若見死不救,吾亦良心難安,於天理不容,枉修道之名。

思罷,乃行將躍水救人,卻被老丈先聲製止,勸說道:“神相莫慌,還請切勿施救,待到時機成熟,其子自然得救,以此隻好仰仗天命眷顧矣。”

道士急所不急,誠心施救的模樣,雖使老丈人為之所動,但亦未能撼搖懲戒之心。時悟感湧現其心,乃有感而發,如撥雲見日,明澈道:“老丈似乎話中有話,莫非亦為同道中人?此舉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何故得知天命不至於亡子耶?敢問老丈名諱。”語中流露崇敬、驚訝之意較為明顯,卻頗有難以置信之疑,須待對方解釋方可知曉。

然而老丈人並未回答,隻是默不作聲地凝視水麵狀況,似乎在等待著什麼事情發生。道士觀之異常舉止良久,未聞答話,心中悶悶,突然為之一驚,恰似如夢初醒,手掌也不由自主地抖擻小刻,聲乃出,感概激昂道:“叔……叔父,怎麼……怎麼是您?”

神相,意指為人物,乃袁天罡相師的賢號。至於名號緣由,且待爾末訴說!

既知道士乃袁天罡,彼之叔父自然非同凡響,正是後來妙算無遺漏,功成身已退的袁守城。

且說二袁微談之際,舉手投足間盡收小囡囡眼底,流露著悵然之色的她,徐徐站起,仰望廣袤無垠的黝宇,倏然覺察一顆星鬥忽暗忽明,雖受陰雲滋擾,卻難覆熒韑之光。

自從落水一刻伊始,擺渡人的意識便慢慢模糊,身體也是不聽使喚,宛如石沉大海一般,冉冉沉落……

難道我的韶華青春將隨逝水湮沒嗎?難道我的命運隻能到此為止了嗎?還有許許多多想做的事,等待著我去做,可是不會蹈水,我又能做些什麼呢?

忽然有一微光滲入意識之中,擺渡人消沉的意誌才逐漸喚醒,遂而緩睜眼簾,注視著由外界透入水中的希望之光,奮力而捉,最終伴隨瀲灩的呈現,“嘩啦”一聲,隻見一位舞勺之齡的少年分水而出,星鬥靈輝隨之穿雲而出,黝雲始散,月華乃露,一切盡在不言中。

荷城時雨初晴歇,水澈風清,朝夕霞媚。一朵芙蕖尚盈盈,粉黛麵,華彩衣,玉足輕輕點漣漪。雨燕熹微浴空飛,揮鐮羽,迅如雷,靈動掠天卻不歸。

殘月幽曲苦含情,遣誰聽!霾斂雲收星月明,嫣容逝。百般猜測,可是湘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