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習慣的力量(4)(1 / 3)

他變得狂暴起來。他向她懇求,而且哭了,他發誓假如他繼續做那份工作,他會毀了自己。於是他寫了一封悲慘的長信給他的老校長,說他心已死,不想再活下去了。他的老校長給了他一些安慰,並說他確實很聰明,應該得到好一點的事,於是請他當一名老師。

這份稱讚改變了這位青年的一生,也為英國文學史留下了不朽的一頁。這位男孩持續地寫了無數本暢銷書,並賺了好幾百萬。你也許也聽說過,他叫韋爾斯。

用讚揚來代替批評,是史金納教學的基本觀點。這位偉大的心理學家以動物和人的實驗來證實,當批評減少而多多鼓勵和誇獎時,人所做的好事會增加,而比較不好的事會受忽視而萎縮。

我們都渴望被賞識和認同,而且會不計一切去得到它。但沒有人會要阿諛這種不誠懇的東西。

讓我重複一遍,這本書所教的原則,隻有真心誠意才會有用。我不是擁護滿腹的詭計。我說的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談到改變人。假如你我願意激勵一個人來了解他所擁有的內在寶藏,那我們所能做的就不隻是改變人了,我們能徹底地改造他。

誇張嗎?聽聽威廉·詹姆斯睿智的話語吧!他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有名、最傑出的心理學家:“若與我們的潛能相比,我們隻是半醒狀態。我們隻利用了我們的肉體和心智能源的極小一部分而已。往大處講,每一個人離他的極限還遠得很。他擁有各種能力,但往往習慣性的未能運用它。”

在這些習慣性的未能運用的能力之中,有一種你必定沒有發揮出來,那就是讚美別人、鼓勵別人,激勵人們發揮潛在的能力。

能力會在批評下萎縮;而在鼓勵下綻放花朵。

實實在在地讚美

一滴蜜糖,比一加侖的苦汁,能捕獲更多的蒼蠅。

讚美一定要是由衷之言,而且要有事實根據。如果無中生有,會被看出是故意製造的美言,一旦拆穿,反而更傷感情。

同樣是誇讚,技巧有別,效果也不同。

例如賣帽子的,讚美對方很適合戴帽子,或說帽子很能襯托對方的氣質及個性等,這種讚美詞才會令對方欣然接受。

但是,如果兜售帽子,卻說:“這是一頂可愛的帽子,它簡直可說是為你設計的。真的!它使你看起來至少年輕10歲!”

對方可能說:“那我不買了!我可受不了當我把帽子脫下來,就要老上10歲!”

當然,這是笑話,對方未必如此“逆向思考”。

不過,稱讚帽子漂亮與對方並無任何關聯,確也是事實。

這點正如誇讚某人穿著衣服很漂亮,重點並不在於衣服,而是讚美其選購衣服的“眼光好”或“買得便宜”。

總之,讚美一定要真誠,“高帽子”也不能亂送,否則所謂“灌迷魂湯”、“拍馬屁”出籠,接受的人尷尬,送的人肉麻。

在對他人進行讚美時,應當注意做到實事求是,措詞適當。當讚語沒說出口時,先要惦量一下,這種讚美有沒有事實根據,對方聽了是否相信,第三者聽了是否不以為然,一旦出現異議,你有無足夠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讚美是站得住腳的。所以,讚美隻能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同時,讚美的措詞也要適當。一位母親讚美孩子:“你是一個好孩子,有了你,我感到很欣慰。”這種話就很有分寸,不會使孩子驕傲。但如這位母親說:“你真是一個天才,在我看到的小孩子中,沒有一個趕得上你的。”那會把孩子引入歧途。

借用第三者的口吻對他人進行讚美,有時能出人意料地使對方感到愉快的和高興。有時,我們為了博得他人好感,往往會讚美對方一番。但讚美若由自己說出,不免有恭維、奉承之嫌。如果換個方法,借用第三者的口吻進行讚美,對方多半會認為你不是在奉承他。因為在一般人的觀念中,總認為“第三者”所說的話是比較公正、實在的。因此,以“第三者”的口吻來讚美,更能得到對方的好感和信任。

如果當麵讚揚一個人,有時反而會使他感到虛假,或者會疑心你不是誠心的。一般來說,間接讚揚無論在大眾場合,或在個別場合,如能傳達到本人,除了能起到讚揚的鼓舞作用外,還能使對方感到你對他的讚揚是真誠的。

我們經常看到有人在稱讚別人時所表現出來的漫不經心,如“你這篇文章寫得蠻好的”,“你這件衣服很好看”,“你的歌唱得不錯”等,這種缺乏熱誠的空洞和稱讚並不能使對方感到高興,有時甚至會由於你的敷衍而引起反感和不滿。因此,稱讚別人要盡可能熱情些、具體些。

對他人的讚揚一定要適度,因為適度的讚揚會使人心情舒暢,否則就會使人感到難堪、反感,或覺得你在拍馬屁。可以說合理地把握讚揚的“度”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

6.特立獨行

不要因為你不是個天生的領導者,就認為自己是個天生的依賴者。沒有傑出的領導天賦並不成其為理由,因為你完全可以慢慢培養。

一般美國人的一個最大缺點是,如果他在某個方麵不具備特別的天賦,他通常就認為不值得全力以赴。

不要因為你不是個天生的領導者,就認為自己是個天生的依賴者。沒有傑出的領導天賦並不成其為理由,因為你完全可以慢慢培養。如果我們不對自己的能力進行考驗,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潛力。很多看似沒有領導天賦的人最終證明了自己是偉大的領導者——他們一開始很少顯示出自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