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習慣的力量(5)(1 / 3)

他是非常努力的人,從少年時代對昆蟲有興趣後,為了更深入研究,遂傾盡心力,即使一分一秒也不浪費掉,因此他最後完成了一部名著《昆蟲記》。

我們常常說:“今天一定要達到這個標準。”可是這並不表示說隻要在今天結束以前能達成目標就好了。有句話說:“時間就是現在”,其意思就是要我們現在立刻出發。

“今天這一天”並不僅指24小時,應該還指著現在的一小時或一分鍾。所以,要你“今天一整天去奮鬥”,也就是要你把握住現在的每一小時,每一分鍾奮鬥的意思。

常有人說,要寫一本書實在是一件大事情。但目前工薪階層的人,一邊上班、一邊寫小說的人卻愈來愈多。他們因對公司的工作不敢偷懶,所以寫小說的時間實在很少,因此他們都利用上班前的5分鍾來寫小說,這樣慢慢地寫下去,不久就可以完成一本書,像這種5分鍾的累積是很重要的。

存錢也是一樣,想一下子就存大錢,容易有挫折感。應該每天存一點點,10元,20元也好,慢慢存下去,不久後就會變成大錢了。

隻要能夠養成珍惜每一刻而去努力的習慣,這樣累積下去,就會產生出好的結果來。

時間質量

每個人都應該明了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忽略的一個道理,即時間不僅具有數量,而且具有質量,對於不同使用者,每時每刻並不是完全等效的。在人的一生中,時間存在著質量差異。比如,一生中青春是最為閃光的歲月,不同的時間具有不同的效能。在有的時間裏,人們精神充沛,動作敏捷,辦事效率高;而在有的時間裏,卻變得頭腦遲鈍,動作呆滯,兩分鍾隻頂一分鍾。因此,有些效率問題研究專家認為:控製時效的秘訣之一,就在於要用高效時間去處理最重要、最複雜、最需要創造力的問題,而在低效時間裏,去從事周期性、重複性的日常工作,或進行調節生理、心理的閑適活動。

時間質量上的差異,要求我們不能按事用時,即工作事務不能按時排隊去做,而要按質用時,即把最重要、最困難的工作放在高效時間去做,這是贏得時間,提高我們工作時效的重要技巧之一。

所謂高效時間,是指一天中思維能力、活動能力最旺盛的時間。一般人的情況是這樣:早晨,剛走上工作崗位,開始一天的工作,這時是記憶力最佳的時刻。隨著時間流逝,工作逐步開發,人的精力也在逐漸增加。中年12點以前,思維力、精力、體力等活動指標均達到了高潮,能夠勝任各種艱巨複雜的任務。可是不久,各項指標又迅速下降了。下午一兩點鍾是腦力和體力較低的時候。而下午3~6點,人的腦力又活躍起來,處理各種事務又非常靈敏了,到晚上九點,形成了一天裏的第二個高峰。當然,這隻是一般人的情況,具體到每個人,細微差異仍然很大,往往因人、因事而異。現代人工作習慣各不相同,高效的時間不相同,每人都可以從自己的具體情況出發,盡量將高質量的時能供給重要的需求,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時間能源。

早晨的接力賽

關於早晨,有一首很優美的詩,作者是日本作家穀川俊太郎先生,詩名叫做《早晨的接力賽》。詩中寫道:

堪察加的小夥,

在夢中見到長頸鹿時,

墨西哥的姑娘,

卻在清晨的薄霧中等待著公共汽車;

紐約的少女,

在睡夢中微笑著翻身時,

羅馬的少年,

卻在目不轉睛地盯著那染紅了柱頂的太陽。

啊!

在這個地球上,

總是不知在何處又開始了早晨。

我們把早晨當做接力賽,

從這個經度到那個經度,

可說是正這樣輪流地守衛著地球。

在你睡前的一瞬間。

請側耳細聽,

鬧鍾催人起床的鈴聲,

正在哪裏遠遠地響著。

啊!

這證明有誰在牢牢地接住了,

你已經送走了的早晨。

讀了這首詩,誰能不為早晨的魅力所陶醉?是的,早晨的時光是十分珍貴的。

重視早晨的時間,就需要合理地利用早晨的時間,應該養成早晨一睜眼便立刻跳起來的習慣,這種習慣起碼可以贏得20~30分鍾的早晨時間。不少人雖然早晨醒了,但仍躺在床上,磨磨蹭蹭,這樣,半小時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不知不覺地把時間浪費掉了。也有些人早晨雖然一睜眼就起床了,卻又把時間浪費在每天早晨必須要做的事情上,在洗臉、穿衣、找東西上多費了功夫。應該養成這樣的一個習慣,在頭一天晚上就事先決定好第二天早晨起來穿什麼衣服,將所需要的衣服放在身邊。還可以利用一個整理箱,把隨手攜帶的東西全部放進去,這樣做也大大有助於節約早晨的時間。

管理時間

緊張與壓力,導致諸多人產生倦怠、潰瘍、心悸、頭昏、高血壓等病症。然而,心理專家指出,如果懂得時間管理,這些壓力就可以減輕甚至消失。時間管理做得好,可以更有效率地幫助你完成工作與生活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