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習慣的力量(15)(2 / 3)

其三,難以自拔。

顯而易見,對困境的不明不白,自然也就無法避免錯失良機。因而,他們要想在困境中被救出來,也就隻好依賴他人,求上帝保佑!

難以自拔,這是消極等待、依賴心理的必然結果。

毫無疑問,被動症人格的人,是心理、性格不健全的人。這是可以被改變的。

怎樣戰勝自我,解開懶惰依賴的精神枷鎖?

第一,永遠隻盯住眼前的困難。

一些人一聽到別人說他“永遠不能成功”時頓時就沮喪,怯場,甚至打退堂鼓。遇到困難就猶豫不決,不再嚐試,回複到無所事事的懶人心態中,這樣的人不可能有長進,在遇到危及生命的嚴峻考驗時,就獲得不了生還的希望。

在1997年的時候,一對美國的青年情侶去登山冒險,他們不幸從500多英尺高的峭壁上跌了下去,他們在峽穀中經曆了24個小時的意誌和身體考驗,他們身受重傷,互相不能靠近,為了保存體力也不能多說話,但他們鎮靜自若,想辦法聯係上了救援隊,並且積極地配合救援,靠著一條繩索從惟一能生還的原路被拉了上去。他們沒有左顧右盼,沒有消極等待,而是盯住眼前的困難,一步一步地克服,直到重獲新生。

第二,保持活力,培養創新意識。

有懶散這種性格缺陷的人對任何事都抑鬱寡歡,提不起精神。對事情的前因後果考慮來考慮去,一種可怕的失落感就流遍全身。有的懶人從來不願做任何一項工作,甚至連洗碗也不願把水抹幹,這樣的人永遠隻能是無所作為。

美國創造工程學家奧斯本的座右銘是:“日行一創”。他努力開發自己的創造思維,使自己時時擁有新觀點、新思想。任何新的、有別於過去經驗的事都有某種神秘和令人畏懼的色彩。但是,隻要敢於去嚐試,就會獲得新的經驗,隨著經驗的積累,生活就向你敞開新的一頁,而你也將逐漸走向成功。

第三,向懶散挑戰。要想消除既想成功、又膽怯失敗的猶豫不決的感覺,不可能通過回避事情得到解決。越想回避自身的毛病,越是感到不安和空虛,總想縮回到無所事事的硬殼中去。隻要真的正視它,全身心地撲進工作中去,那種空虛和不安反而消失了。

消除惰性

惰性永遠不能構成強者生活的內容。

當你聽到這一說法時,你也許覺得很奇怪,人怎能選擇自己的幸福?事實確實如此,亞伯拉罕·林肯曾經說過:“我一直認為:如果一個人決心想獲得某種幸福,那麼他就能得到這種幸福。”

人與人之間其實隻存在著一種很小的差異——心態的積極與消極,但就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往往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天壤之別——有的人非常幸福,而有的人終生不幸。期望獲得幸福者應采取積極的心態,這樣幸福就會被吸引到他們身邊。而那些態度消極的人不僅不會吸引幸福,相反還排斥幸福,當幸福悄然降臨到他們身邊時,他們可能毫無覺察,或者失之交臂。幸福是一種難以捉摸的、瞬息萬變的東西。如果你去追求它,你會發現它似乎在逃避你。但如果你把幸福送給別人,於是它就會來到你的身邊。但是,如果你把苦難和不幸分攤給別人,你得到的就隻能是苦難和不幸。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總是煩惱,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都認為那些事無法令人稱心如意,這恰恰是因為他們總是把煩惱分攤給他人。由此看來,尋找幸福的最可靠的辦法就是竭盡全力使他人得到幸福。

有一對年輕夫婦,他們住在美國南部的一個小城市裏,其鄰居是一對年老的夫婦,妻子幾乎瞎了,並且癱瘓在輪椅中,丈夫本人身體也不很好,他整天呆在屋子裏照料自己的妻子。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快要到了,這對年輕夫婦情不自禁地決定裝飾一顆聖誕樹送給這兩位老人。他們買了一棵小樹,將它裝飾好,帶上一些小禮物,在聖誕前夜把它送過去了。老婦人感激地注視著聖誕樹上閃爍的小燈,傷心地哭了。她的丈夫也一再說:“我們已經有許多年沒有欣賞聖誕樹了。”在以後的日子裏,隻要他們拜訪這兩位老人時,他們都要提起那棵聖誕樹,對於這對年輕夫婦來講,也許他們隻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但他們把最大的幸福送給了他人,因而自己也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幸福。這種幸福是一種十分深厚的感情,而且也一直留在他們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