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你要告訴給別人的夢想,必須是你的能力能夠實現的範圍之中的理想。與其將不切實際的空想告訴給別人,還不如把自己今天去菜市買菜花了多少錢告訴給別人的好。
把空想告訴給別人,你在別人眼中的信任感就縮小到了生存的最後機會。
“這是多麼危險的遊戲!”美國20世紀早期的心理分析專家詹姆斯·泰勒曾說,“那種明知是輸而要去賭的蠻漢,基本上是基於這些心理:第一,他可能認為這樣做無所謂;第二,這樣做之後,他個人會以為不是魯莽,而是勇氣上乘的表現;第三,他已經對此麻木不仁,或者說,他的精神世界已經不正常了。”
如果你不想成為瘋子,那麼,你最好別去輸掉這一局。
謹慎而有力的語言,使你更有風度、信心和被別人信任;狂妄、不顧後果的語言會使你一無所有。
3.爭取完美地表達
要在聽眾麵前自然、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的確不容易,必須經過多次練習,才能達到。不過,一旦你在人群麵前都能以正常的、平日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你會突然感覺到的這種自由,正像是一隻小鳥脫離拘禁的籠子展翅高飛。你看到人們對你友善,喜歡聽你的談話,甚至樂於接受你為他所提的建議。
說話表達中,隻有交談雙方對問題的概念明確,其思想才有被對方領會、接受的可能,否則,會造成誤解。
請記住,要明確地而不含糊地把話說出來,才能準確地快捷地把信息傳進對方的大腦裏。
明確,首先要中心突出,才有針對性。
如你要向人介紹一支鋼筆,目的是要推銷商品,就要把中心放在說明鋼筆的質量和性能上;如果你丟失了鋼筆,你要去招領處詢問,就要著重說明它的特點。總之,你不能不分講話的目的而把鋼筆各方麵都說到。
其次要做到條理分明,先說什麼,後說什麼,要有一個合理的順序。為了做到這一點,你千萬不要引用太多和講太多的細節。
要注意的一點是,在一番較長的講話完了之後,為給人留下一個清晰的、明確的印象,就要加上明確的結束語,以使人有一個完整的感覺。
特別是一些不斷改變話題的談話,層次不易分明,中心也不突出,更應如此。所以,講話結尾時簡明扼要地把全部內容做一次總結,是十分必要的。
當然,你還要把握好語調和情感。說話的語氣像臉上的表情一樣,傳達著言外之意,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4.讓小毛病見鬼去吧
林肯在寫給一位渴望成為律師的年輕人的信上說:“成功的秘訣就是書本,拿起書本,仔細閱讀及研究。工作,工作,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成功的作家十分重視正確地用語言表達的重要性。我們同時希望:這樣做,能夠鼓勵我們每個人對語言及文字的運用更有興趣。當然,一個善於表達的人不應該中途停頓下來,支支吾吾地,希望找出他渴望表達的意義的正確語言;不過,他應每天練習做最正確的表達,一直到這些語言能夠很自然地出現為止。
在改善語言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扔掉一些毫無意義的語言。
人說話時最常犯的錯誤是語言雜音。有些人談話風度很好,隻是在他的語言之中,有許多無意義的雜音。
例如鼻子總是一哼一哼地;或是喉嚨裏好像老不暢,輕輕嗽著;或是在每句開頭用一個拖長的“唉”聲,好像每一句都要猶豫一陣才能講出;或者說完一句,總加一個“嗯”,好像每句都怕人沒有聽清。
諸如此類,都是要加以消除的。這些雜音使你本來很好的語言,好似被蒙上了一層灰塵似的,大大減少了原有的光彩。
你不可能每次說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也不可能每次都講最動人的故事或是最可笑的笑話;你所看的書,不可能每一本都是最精彩的;你所認識的朋友,不可能個個都是最可愛的。
誇張詞有種引人注意的結果,不過用得太多,會使人不相信你,所以,你千萬不要到處都用“最”、“極”、“非常”、“無限”等詞,如果你老是這樣,別人聽了也會無動於衷,因為他們會認為你是個喜歡誇大的人。
要改掉小毛病,你還得抓住時機。
一個人說話的內容無論是何等的精彩,但如果時機掌握不好,也無法達到說話的目的。聽者的心,往往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你要對方接受你的觀點,你要抓住機會,克服毛病,用最完美的話來陳述。
23.自卑與超越
發揮你的熱忱,是一切希望成功的人——如創造傑作的藝術家、賣肥皂的人、圖書館的管理員以及追求家庭幸福的人——必須具備的條件。
瑪麗·魏麗絲是個盲人,她在紐約市參加了卡耐基課程。一隻盲人犬帶她走進教室。她難以克服的恐懼感使她怕在教室前發表談話。老師和同學都想盡一切辦法去鼓勵和幫助她克服這種畏懼。
幾個星期之後,瑪麗已開始不再為此事而大傷腦筋了。不久,她抱怨班上的人太護著她了,她說她要受到和別人一樣的對待。又過了幾個星期,瑪麗去參加了另一個班,毫無猶豫、畏懼或不安。她對新的一群人發表了一篇很好的談話。在畢業談話中,她強調她已經獲得足夠的勇氣,她要辭去現在的工作,找一份待遇較好的、更令她喜愛的工作。同學們都為她寫很好的推薦信,寄給可能會雇用她的老板。
1.培養習慣的八條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