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修養與個性(10)(2 / 3)

“一個人的經驗愈多,對事業就愈認真,這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成功秘訣。成功者和失敗者的聰明才智,相差並不大,如果兩者的實力是半斤八兩的話,對工作充滿熱忱的人,一定較容易成功。一個具備堅強實力而且富有熱忱,和一個雖具實力但缺乏熱忱的人相比,前者成功的機率較後者大得多。”

對工作的熱忱,是一切渴望成功的人必須具備的內在素質。它是無往不勝的精神武器,是一個人內心渴求成功的源泉,更是推動人們向前努力邁進的動力。

一個熱忱的人,無論是在什麼公司工作,都會認為自己正在從事的工作是世界上最神聖最崇高的職業,始終對它懷著濃厚的興趣。無論工作的困難是多麼大,或是質量要求多麼高,他始終會一絲不苟地不急不躁地去完成它。

隻要心中存有這種熱忱的願望,任何人都會成功。愛默生曾說過,“有史以來,沒有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不是因為熱忱而成功的。”

對工作熱忱的人,具有無限的力量,在他們的心中,永遠沒有失敗的字樣。因為他們總是無時無刻地在付出自己的努力,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哪怕是遇到大的挫折,也隻把它看作是平坦大道的一段小小的路障。因此,老師熱愛教書,畫家熱愛畫畫,歌手熱愛歌唱,詩人熱愛作詩,就是熱忱的魔力了。

當然,熱忱也不是萬能的。如果是一個在音樂方麵毫無天賦的人,無論他怎麼有熱情,怎麼努力,始終都不可能成為一名音樂家。反過來,一個人已經具備一定的天賦,朝著自己既定的方向努力,具有非凡的熱忱,那他就一定會是一名成功者,獲得物質上和精神上雙豐收。

充實自身熱忱的方法有:

1.盡自己最大努力

許多人從來沒有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隻是孤立地認為自己隻是依附在一個大的、沒有個性的齒輪上的螺絲釘。他隻是日複一日的重複自己那毫無生命力的工作,哪怕心中充滿了驕躁、浮誇。

有個古老的兩個人造房子的故事。有人問他們正在做什麼,其中一個回答說:“我正在磚砌。”而另一個卻說:“我在造世界上最完美,最漂亮的建築藝術品。”同一樣工作在不同的人眼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他們在執行時的態度也完全不同,一個是積極的、主動的;另一個是消極的、被動的。由此的結果也就不同。其根本的原因是,兩個人在對建築的了解上差異太大。

我們對一件事物的本質了解得越多,對它產生的熱忱也就越強烈,我們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沉醉於它的某種美的特性,從而在精神上開始真正地關注它。

2.循序漸進地完成目標

富蘭克林說過,“如果一個人要想成功的話,就必須充分認識自己所從事工作的特殊性,並且有條不紊地做著。”

一個人要立誌成功,先得選定他終生為之奮鬥的職業。職業選擇不是以金錢來衡量的,而是個人對於社會的奉獻,他必須把這一生限定在這個固定的方向,為此不斷地進行奮鬥。

盡管目標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是一生也不一定能達到,但在個人前進的道路上始終存在著希望,因為我們能看得到它。

英國詩人撒母耳·泰勒·哥爾雷斯則是一個典型的反麵例子。

他自己毫無主見,搞學問采取“四處出擊”的方法,每一處都淺嚐輒止,結果在他死後,留下了四萬多篇關於哲學和神學的論文,但遺憾的是,沒有一篇是徹底地完成的。

目標不能是一步登天,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碰壁又不斷摸索、不斷用自己頑強的努力叩開智慧之門的曲折過程。

3.自信心的力量

有了信心才會產生進取的動力。我們在工作中,每天都有可能會遇到困難,要暗暗地給自己鼓勵,說:“我一定會成功的。”然後再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攻克難關中去。

假如你相信自己正在做著的事情,就千萬別讓任何事情阻止了你的工作。世上許多做得極好的工作,都在似乎不可能的情況下完成的。因此,關鍵是把工作完成。如果你擔心的是他人對你的評論,那你還不如去花時間設法完成讓他們所欽佩的事情。

《紐約時報》特約撰稿人肖思·格瑞20歲出頭就開始當推銷員,每天走訪許多戶人家。在敲門之前,他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你一定會說動他的。”

而魔術大師荷華·梭士未則在他的化裝室裏跳上跳下,一次又一次地大聲喊道:“我愛我的觀眾。”這樣的叫喊總使得他渾身的血液沸騰起來,然後就信心百倍地走上舞台,為觀眾們做充滿活力和朝氣的神奇表演。

4.服務於他人

你的快樂是建立在他人快樂的基礎上。你思考問題的立足點就是“服務別人”,如果盡善盡美地使他人感到滿意,自己就會有一種工作的滿足感,覺得自己的工作是一項偉大的職業。

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工作者,必定是一隻眼睛看著時鍾,一隻眼睛盯著薪水的人。要親眼看到自己所消耗的工作時間能得到補償,對他來說,工作是一種負擔而非一種責任,更不用說是一種享受了。這種人的生活中肯定見不到陽光,到處都充滿著焦躁、厭倦、懶散,成功隻是他做夢時的一種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