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修養與個性(10)(3 / 3)

許多有能力和才華的人選擇低薪的社會服務工作,因為他們明白為他人服務會產生熱忱,能從大眾那裏得到快樂。

5.一定要廣交朋友

要強迫自己去熱心地工作。盡管可能你不喜歡,但你就當作已經有了快樂的情緒那樣工作著,因為假裝的快樂情緒,必定會使你真的擁有它,隨心所欲地享受它。如果你想要痛苦,就會痛苦地工作;如果你要快樂,就能快樂地工作。這樣,如果你渴望擁有熱忱,你也就會熱忱地工作。

愛默生說:“我最需要的是有個人來促使我做我能做的事,開啟我的心靈。”

友人對於我們就像讀書一樣。真正的好友總是不忍坐視我們的頹唐、消沉,而是經常地鼓勵我們,使我們增添信心和勇氣。朋友是會將我們從岐途上接回正道的人。

我們要生活在充滿活力且時刻保持清醒頭腦的朋友的影響之中。在彼此的接觸中,因為大家的共同信念會摩擦出火花,從而引發理想、激發熱忱。

但要注意的是,我們要避免和那些整天都處於苦悶心態的人交往。因為他們沒有快樂,更不可能具備熱忱。他們隻是無聊地把自己的腳步、心思和精力都虛耗在那天天一成不變的例行公事上。

26.保持精神健康

他們愉快地接受現實,不為生活或自然現象而有什麼想不通。如果需要改變現實,他們就積極作出努力,並從中獲得樂趣。他們熱愛生活,盡情地享受生活。

觀察消除了人生誤區的人,你會發現,他們幾乎熱愛生活的每一項內容。

他們愉快地投入生活。他們做什麼事情都是懷著愉快的心情,從不浪費時間去幻想或抱怨。

1.不要心存悔恨和憂慮

有所作為的人從不為過去的事而內疚或悔恨。他們也承認自己做錯過事,發誓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他們不會悔恨自己做過的某件錯事。因為他們知道,在現實中悔恨過去,隻會損害自我,而且毫無益處,與其為往事而悔恨,不如從往事中吸取教訓。

使人動怒或悔恨的因素,對消除了所有誤區的人是不起作用的。因為他們是精神健康的人,他們不會讓自己或他人感到難堪。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出現之後,他們都坦然接受,泰然處之。

他們也從不為未來憂慮。他們的人生詞典中,找不到“憂慮”二字,他們不願意在目前為將來不能左右的事而痛苦不堪。他們十分重視現在的每一時刻,總是在提醒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憂慮的位置,憂慮是一種愚蠢的生活方式,必須以現實生活取而代之。

這些人生活在現在,而不是以往或未來。無論在任何時候,他們都珍惜眼前的時光,因為這是他們可以享受的惟一的時光。從現實生活中獲得幸福,這是一種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們抓緊生活中的每時每刻,既享受現實生活的美好,又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而努力。

2.保持你的人格獨立

這些精神健康的人非常獨立。他們擺脫了不必要的從屬關係,他們認為,在人際關係中,獨立比依賴更可貴。他們珍視自己的自由,而且不希望受他人的約束。他們與他人建立關係的基礎是:各自都有權作出自己的決定。

他們對人熱愛,但不對人形成依賴。他們既不接受他人強加於自己的價值觀,也不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人。

3.不求他人讚許

沒有他人的讚許與喝彩,他們照樣能很好地生活。他們不像大多數人那樣,有意地賺取他人的讚許與好感。

他們並不希望人人喜歡他們,也從不幻想人人都同意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他們知道,無論怎樣做,總會遭到一些人的反對,但他們不為取悅於他人而改變自己。支配其言行的,不是他人的如何評價,而是他們自己。這些人不會為適應環境而循規蹈矩,他們並不是叛逆者,但他們要作出自己的選擇,即使這種選擇不符合他人的標準。他們投入社會生活,但不做社會的奴隸。他們無視閑言碎語,總是清醒地、明智地投入生活。

這些人生活中從不處於被動地位。他們不會為贏得別人的讚許而穿某種衣服,也不會為怕別人誤會而拚命解釋某種言行。

4.富有幽默感

無論在何種場合,他們都能表現或發現幽默,而不是以呆板、乏味的態度進行生活。他們喜歡與各種人逗樂,在其幽默中化解任何敵意。但他們從不嘲笑別人。

他們會創造一種使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局麵,自己也從中獲得樂趣。他們會使人覺得,和這些人在一起,生活真是充滿樂趣。

5.不抱怨任何事物

首先是不抱怨自己。他們知道,他們是人,是人就會有不同之處。他們知道自己的長相如何,並不加抱怨地接受自己的這種長相。他們豪邁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因為他們是最為自然的人。

其次是不抱怨自然。他們從不不切實際地幻想出現一個海市蜃樓般的世界。對於不能改變的事物,他們從不抱怨,而是理智地接受。和他們在一起,你會發現,他們是愉快的實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