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米·德來芬最近在加州一家進口公司找到了一份業務員的工作。按照公司曆來的作法:公司會交給德來芬一份很難纏的潛力客戶名單。其中有一家人以前是公司的大客戶,但是卻在多年前停止往來了。
德來芬說:“我決定把跟他們作生意當作是我個人的一項挑戰。這表示我得先說服老板我可以把這家公司拉過來。他本不太肯定,但是他不想澆我的冷水。於是他允許我去拜訪那家客戶。”
德來芬既已把贏回這家客戶當作自己的使命。於是他提供了保證價,縮短交貨期,並允諾更好的服務。他向那位采購處長表示他們公司“將會做一切令你們滿意的事”。
當德來芬第一次與采購處長麵對麵談話時,他的熱忱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麵帶微笑地走進會客室,並說道:“很高興能再回來,讓我們一起來共同合作”。
德來芬從來沒有想過他可能無法成交。他完全忽略他的公司已經丟掉了這個客戶的事實。他以高昂熱忱的態度說服他的客戶,他們公司已準備好再為他們服務。
“後來,采購處長告訴我們老板,他們考慮我們的惟一理由是因為我的熱忱。他們的訂單後來一年有五十萬美元的金額。”
在繼續討論熱忱這個主題之前,讓我們先澄清一下最常見的誤解。那就是,喧鬧並不等於熱忱,拍打桌麵、跳上蹦下、傻裏傻氣都不是真的熱忱。這是騙不了人的。虛假的熱忱帶來的傷害遠大於好處。
熱忱是一種源自內心的感覺。這是一個如此關鍵性的觀念,值得我們再強調一遍。熱忱是一種源自內心的感覺。絕不應該與喧鬧的亢奮混為一談。
當然,隨著內心真正熱忱的感覺,有時候會伴隨更多的肢體動作與更強而有力的聲音投射。但是有些人過度亢奮,一副“我很棒,你很棒,我們大家都好棒啊”——可能就是有問題了。類比設計公司董事長雷·史塔塔說:“領導力來自絕對的真誠與信用可靠。你必須讓人信服。你得說到做到,信守承諾,得到別人信任。我認為這些都是開放溝通的先決條件,剛好跟操縱相反。”
真正熱忱的人對這一點往往有直覺上的認知。1950年代,你想強納斯·沙克對於研究小兒麻痹證疫苗是否滿懷熱忱?當然他是的。他投入數年的生命去研究它。任何跟他接觸的人隻要一跟他提到研究,就可以立即由他的眼中看出興奮熱忱之情,而他當時幾乎全天候地留在實驗室裏不分晝夜地研究著。沙克的發現起碼啟發了下兩代的科學。這位科學家誠然是常懷熱忱的,而他從不說大話或到處宣揚自己。今天,他仍本著同樣的熱忱去研究HIV濾過性病毒的疫苗,HIV是愛滋病的唯一病因。
1969年,尼爾·阿姆斯壯對於登陸月球漫步也是同樣的熱忱,這一點即使由他平板的俄亥俄州口音中都能感受得到。他說:“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阿姆斯壯用不著大聲喊叫,也不用在回到登陸小艇前來一段舞步。因為,在阿姆斯壯的這句名言中已透露出真正的熱忱。
1991年,當諾曼·史瓦茲可夫將軍率領美國部隊進軍波斯灣時,他用不著對著部隊大吼大叫才能讓他們看出他對這項任務的信念。事實上,任何人都可以由CNN新聞網五秒鍾的鏡頭裏看出這一點。
這些滿懷熱忱的人都不用大聲喧嘩,卻沒有人會懷疑他們對自己工作的看法。真正的熱忱是由兩個部份構成的:熱切與自信。這也就是對某事興奮並表現出你有能力處理的自信。這就是真正的熱忱。隻要有這兩種感覺,不論是針對公司、計劃或是一個想法,你的熱忱都會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你有熱忱,別人知道你有熱忱,不多久,我可以保證,他們也會有熱忱的。
奧運體操金牌得主瑪莉·雷登說:“我天生就擁有熱忱,我總是很積極,而且我總是與積極的人為伍,這一點對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