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修養與個性(12)(1 / 2)

幫助雷登接受嚴格訓練成功的一部份原因,就是這種積極的看法。“有的時候,教練心情不好,會對我們特別嚴厲。我會努力使我們隊裏的四五位女孩保持積極。但是隻要有一個女孩消極地說:‘天啊!我不想做這個動作’。那就把大家都拖下水了。我最恨這種狀況。你可以有十個積極願意努力的人但是隻要有一個消極的人,就能影響全隊的心情。所以,我對這種人總是厭而遠之。”

商業作家哈維·馬凱也同意這一點:“永遠應與快樂成功的人為伍。我不跟消極的人來往。如果你的朋友、同學、你尊敬的人都是熱忱、自信、自重的人,

你慢慢也會擁有這些特質。”

熱忱的威力是不容被低估的。愛默生曾經說過:“每一個偉大的時刻,都是熱忱凱旋的時刻。”

這句話在民權運動中得到了有力的證明。美國的建立也可以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而今天所有的大公司更可以證明這句話的力是。

熱忱的重要性絕不亞於能力與努力地工作。我們都認識一些聰明但一無所成的人,也總認識一些辛勤工作但一事無成的人。隻有熱愛工作、投入工作且滿懷熱忱的人才有所成就。

戴爾·卡耐基有一次請教一位友人,問他如何挑選高級幹部,他事業的成敗主要靠這些人的能力。這位友人的回答聽起來可能蠻令人驚奇的。“這些成功者與失敗者,他們的能力與聰明才智其實差異不大,”紐約中央鐵路公司總裁弗德烈·威廉森說:“如果兩個人各方麵都相近,那麼,更熱忱的那一位一定更快達到成功。一個能力平庸但是很熱忱的人,往往會勝過能力傑出卻缺乏熱忱的人。”

智力測驗之所以無法精確,主要原因就在於無法衡量人的熱忱程度與情緒動力。六七十年前開始有智力測驗時,人們把它當作可以預測未來的神奇工具。隻要了解一個人“智力的商數”,就可以相當精確地預估一個人未來的成就,起碼智力測驗公司都是這麼宣稱的。

如果人生真的是那樣簡單就好了。這種念頭令人興奮,特別是在那個惟科學是真理的時代裏。於是開始產生了標準化測試的這種行業。大學的招生人員完全依賴智力測驗的分數來決定這個學生值不值得招收。學校的輔導人員也運用它來分辨學生資質的優劣,以決定是否應該進入資優班。軍中更運用智力測驗來決定誰是軍官的材料,而誰隻配當勤務兵。

當然,沒有人能否認智力的重要性。有的人真的是生來得天獨厚,比別人聰明,使得他們做某些事時比別人輕鬆一些。其實,創意、運動細胞、以及一些其他的才能常常真的是生命所賜的珍貴禮物。可是,擁有這些天份,隻不過構成了一幅圖畫的一半而已,另外的一半,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去完成它。

紐澤西州的一家教育測驗服務公司提供許多現代化的標準測驗,可是即使是他們公司的人員也常常花許多時間說明,他們的測驗結果並不完整。學校注冊人也被警告不得完全依賴測驗結果招生。所有其他的個人因素均需列入考慮——而熱忱更應位列首席。

全美冰上曲棍球名人丹尼斯·波恃文,曾經率領紐約島人隊一連四次蟬連史坦利杯冠軍,他對熱忱不能說沒有體會。

這位前任島人隊隊長說:“當我開始集訓時,我一定要對冰上曲棍球有一種情緒上的興奮。因此一般球員整個夏季都不停止溜冰,他們以為我也一樣。其實我剛好相反,我不想平常溜冰太多。”

“所以,當我開始集訓時,我的體能狀況不像其他人那麼好。我深知自己必須加把勁鍛煉一下。不過,有一點我卻比他們強,那就是我對於再回到冰上曲棍球場真的是興奮異常。這是我曲棍球生涯中的第十五個秋季,而我又覺得像個孩子般興奮。”

你絕對沒有辦法假冒熱忱,可是你絕對可以創造熱忱,你也可以培養熱忱並且運用熱忱。戴爾·卡耐基對這種過程的說明是這樣的:“激發熱忱的方法是先相信你自己、相信你所做的、以及想要有所成就的意願。如此這般,熱忱將如同晝夜更替自然產生。”

那麼你如何開始這個過程呢?“告訴自己,對自己所從事的喜歡的是什麼,盡快越過你不喜歡的部分,轉到你喜歡的部分。然後做得很興奮,告訴旁人這件事,讓他們了解為什麼你會如此感興趣。隻要你做出對工作感興趣的樣子,你就會真的開始對它感興趣。這樣做的另一項好處是可以減少疲勞、壓力與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