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湯可以補氣補血、健脾和胃。
除了食物進補之外,我們也可以用按摩單個穴位的方法進行調養脾胃、補氣血。分別是位於肚臍下方約1.5寸處的關元穴,下肢內踝上3寸、脛骨後緣處的三陰交穴和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1橫指處的足三裏穴。這三個穴位如果平時經常按摩,可以調節血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按摩時間不要過長,兩三分鍾即可。
美麗問問:
北北:脾胃不好,肝火旺,怎麼辦?
安醫生:清肝瀉火宜用龍膽瀉肝湯。龍膽草、車前子、柴胡各12克,澤瀉、生地黃各9克,木通3克,當歸6克,一起煎湯服。龍膽草清肝瀉火;澤瀉、車前子清利肝經濕熱;當歸、生地黃養血和肝;柴胡疏暢肝膽之氣;甘草和中,幾味合而用之,可以清肝利濕、瀉火。
我是大牛:我的身體以前本來是好好的,可是最近由於工作壓力大,出現了很多小毛病。身體特別虛弱,感覺就像是經曆了一場大病似的;平常老是口幹舌燥,嘴唇紅腫灼熱,而且還便秘、臉上長痘痘,說話聲音低無力,吐詞含混不清,失眠、容易疲勞,身體很熱。請問我這是怎麼回事呢?
安醫生:通過你的敘述,大致可以斷定,你目前的情況應該是屬於脾虛胃熱。主要是由於陰液不足導致不能很好的製約胃火,使得胃熱從而出現胃不和則不安的睡眠不佳的情況。因此,在調理上要先補陰。建議你服用左歸丸,同時經常喝老鴨冬瓜湯,別忘了在湯裏加上枸杞。另外,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被工作壓力把身體搞壞。
咪咪:我的身體最近比較虛弱,前不久看過一位中醫,他說我是氣血兩虧,而且腎陽虛、脾胃虛寒,讓我先吃知柏地黃丸和人參歸脾丸。但是,吃藥以後總覺得有寒氣上串,手腳怕涼,飯後泛酸,好像不太容易消化。請問有沒有其他合適的藥呢?
安醫生:你既然是氣血兩虧,那麼,對症治療就應該補氣血、健脾胃才對。中成藥由於製作過程中加進的輔料太多,療效難以保證,且治療還是湯藥比較好也容易吸收,所以,建議你用:黨參、黃芪、白術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喝兩次。
清塵:我今年33歲,最近兩年來,總是感覺胃部以下特別冰涼,且痰多、便秘,請問這是什麼病?
安醫生:胃部以下常年冰涼,是脾陽虛,因為陽氣虛衰後,機體產熱減少,所以胃部以下有冷感;正常情況下,脾胃有把我們吃下去的飲食物消化吸收,轉送到全身,為人體所用的功能,現在脾胃陽氣虛衰,不能將轉輸水穀於全身,反而停留在體內成為痰濕,所以你有“痰多”的症狀。治宜用溫補脾胃佐以化痰通便的辦法。如果你想服用中成藥的話,可以服“桂附理中丸”加“香砂六君丸”,前者溫陽祛寒,益氣健脾,後者健脾化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