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部分 旅遊安篇2(1 / 3)

境外旅遊宜注意什麼?

目前,國門打開,許多好東西進來,一些傳染病也來了。所以,外出旅遊一定十分注意衛生,千萬別貪一時的懶惰,帶來傳染病。具體的作法是:

①出門前,自己盡量準備好長睡衣或大被單,不用旅館提供的貼身臥具。

②臨時性住宿,沒有準備,應要求服務員更換被套、床單,清洗消毒用具。千萬不要圖省錢,而去住衛生條件極差的旅店。

③在旅店洗澡,無論旅店看上去多麼幹淨,都不要盆浴或坐浴,因為表麵看上去幹淨而細菌是否清除幹淨您看不見,所以,應該用淋浴。旅店無淋浴,您先將臉盆用消毒劑洗淨,用臉盆淋水洗。

④外出旅遊,一定隨身攜帶消毒液,用塑料緊口瓶裝好,並不增加多少重量,可是健康卻有保障。

怎樣進行登山應急救護?

旅途中常見的突發症狀、疾病及意外傷害的應急處理:

(1)出血

登山中如發生外傷,就會麵I臨出血的問題。有些人對血液很敏感,一見到血就昏過去,其實,並非所有出血都很嚴重,而且見血就昏的人也並不說明其出血很多。一旦出血首先可鑒別一下是動脈破裂還是靜脈破裂?前者出血殷紅(色澤鮮豔),且呈搏動性噴射;而後者血呈暗紅色(或紫色),向四周滿溢出來。動脈出血是極危險的嚴重狀況:因為一個人如果在幾分鍾內失血達1000毫升以上.就可危及生命。靜脈出血相對要緩和得多,所以危險性也明顯減少。

常用止血方法:

①一般止血法。凡傷口較小的出血,可在清洗局部後蓋上一塊消毒紗布,並用繃帶或膠布固定即可。

②指壓止血法。可以拇指按壓傷口上方的血管,借以阻斷其血流。

③明膠海綿止血法。可在傷口處塗敷明膠海綿,外用紗布、膠布固定。

④加壓包紮止血法。此法最為常用,並適用於全身各部位。一般用紗布、棉花等墊放在傷口上,然後用較大的力進行包紮,以借用壓力來達到止血的目的。當然加壓時力量也不可過大或紮得過緊,如發現肢體有發紫、發黑現象即應適當放鬆,以免引起局部因缺血而造成壞死情況。

(2)毒蛇咬傷

登山者去的地方。總是有山,有水,有樹木,有森林,而這些地方往往也會有蛇蟲出沒。蛇有毒蛇和無毒蛇之分,常見的毒蛇有眼鏡蛇、五步蛇、金環蛇、銀環蛇、蝰蛇、蝮蛇等。被毒蛇咬傷後最關鍵的是時間二字,如延誤治療,常可危及生命;反之,若能及時急救,則可避免或減輕中毒。

預防蛇咬傷的方法:

①在野外露宿,必須住在帳篷之中。將周圍野草拔除,亂石搬走,並在外圍四周噴灑殺蟲類藥物。

②在爬山,過草地、森林時,隨身攜帶樹枝、棍棒或手杖,邊敲打邊前進,可事先趕走蛇蟲。

③夜間行走時必須穿上靴子、套鞋或球鞋,並帶好手電。

④隨身攜帶蛇藥以備急用。

毒蛇咬傷後的緊急處理:

①毒蛇咬傷後切勿驚慌失措和竭力奔跑,以免加快血液循環而增加毒液的擴散和吸收。

②應迅速用繩子或撕下的衣片在靠近傷口的上方(近傷口5厘米處的近心髒一端)緊緊纏繞住,以防毒液蔓延,但必須隔20分鍾放鬆一次,否則會引起肢體壞死。

③結紮完成後,立即用冷開水、冷茶或自來水衝洗傷口,然後用小刀在傷口處作“十”字形切開以幫助毒液流出。

④可用拔火罐的方法,或在緊急時用嘴吮吸傷口,以將毒吸出(口腔破潰者忌用)。吸畢後必須用清水反複漱口。

⑤使用解毒藥,如將南通市生產的季德勝蛇藥塗敷在傷口周圍,其他還有上海蛇藥、群生蛇藥等均可備用。

⑥最後別忘了到醫院檢查。

(3)蜈蚣及蠍子蜇傷

一般蜈蚣越大,其毒性也越強。被蠍子蜇傷後,局部有燒灼樣疼痛,數小時後毒素在體內蔓延,產生全身中毒症狀,如煩躁不安、出汗、流涎、發熱、嘔吐等,嚴重者還可出現肌肉疼痛、抽搐,甚至因呼吸肌心肌麻痹死亡。處理方法是立即用堿水、石灰水、氨水等堿性物質來衝洗傷口,也可用肥皂代替。衝完再塗上較濃的堿水或3%的氨水。預防措施為:不要在林間、山石旁露宿;不要赤腳在草地上行走或玩耍。

(4)骨折和脫臼

發生骨折和脫臼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必須鑒別是骨折或脫臼,在鑒別不清時應盡可能先從骨折考慮,千萬不要把骨折當作脫臼來處理!

②必須弄清骨折或脫臼的部位。有開放性創口的,應清洗創口,包紮止血。

③無創口的應盡快進行簡單固定。固定物可就地取材,如樹枝、竹片、硬質厚紙、塑料板等均可。

④應該把骨折肢體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

⑤懷疑頸椎或脊柱骨折時,必須讓病人平臥在門板上,頭部兩側墊上沙袋或衣服,使之固定,搬運時必須輕巧平穩,防止劇烈顛簸。千萬不能搬肩抬腳運送傷員,造成生命危險。

(5)飛沙入眼

用臉盆盛清水,將頭部浸入,然後眨動眼睛,借助水流使異物脫落。

(6)中暑

體溫升高在38.5℃以上,麵色潮紅,胸悶,皮膚幹熱,惡心,嘔吐等,嚴重的有昏迷、痙攣,或長達一天內仍不能恢複。患者應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服清涼飲料。也可服用仁丹、十滴水、解暑片等。用冷敷或冷水擦身,以幫助散熱。

為何旅遊中撞傷宜分別對待?

(1)頭部被撞擊

①同別人相撞或跌倒撞擊到頭部而起個大包也許不用太擔心,但若出現高燒、嘔吐、痙攣或流出透明的體液(血清、腦積液),要趕快送醫院!

②除了腫的地方,頭部的其他地方也應冷敷。但有傷口時則不能這樣處理,以免助長細菌繁殖。

③從耳、鼻或口中流出血或透明的液體(血清、腦積液)時,要將臉部擺向流出的方向。注意不可用紗布或其他東西將其塞住,以免細菌感染。

④嘔吐時,將頭部側放,以防嘔吐物窒塞。

⑤發生痙攣,勿任意壓迫傷患肢體,用手帕卷成筒條,塞在患者口中,使其安靜下來。

⑥搬運傷者時要將頭部固定,不要移動。

(2)頸部被擊傷

①頸部有氣管、食管以及神經,是人體重要的器官,被撞傷應趕快送醫院。

②為了抑製內部出血,必須將撞擊處加以冷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