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救治跌倒。旅遊途中萬一跌倒,陪護人先不要急於扶起,而是首先注意觀察,尋找跌倒的原因,如跌倒在凹凸不平的地麵上,很可能與道路有關;如倒在廁所裏,可能是排便引起的暈厥或腦血管意外。對老年婦女跌倒後的症狀也要仔細觀察,如口吐白沫、意識不清、抽搐不止,可能是癲癇;如麵色蒼白、脈搏細微,可能是直立性低血壓反應;如口中呻吟不止,不讓挪動肢體,則有可能出現脫臼或骨折。在急救時要慢慢搬動,切忌用力過猛。經簡單現場處理後,要盡早送往醫院診治。
④攜帶手杖。手杖被人們稱為老年人的“第三條腿”,腿腳不靈的老年婦女外出旅遊時,尤其需要它“助一腿之力”。
外出旅遊如何預防性病?
旅遊前需了解一些性病知識。對病原體的入侵途徑、方式及其後果有初步的認識,增強防範意識。性病一旦染上,對己對家庭對名譽都有害,因此外出旅遊一定注意防止性病。
①要嚴以自律,不為美色所動,更不尋花問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②進房後首先查看枕套被套、床單等,如上麵有毛發、陰毛、精斑等未清洗的痕跡,必須請服務員立即換去。亦可自帶被套,和衣而睡。不要睡旅店的未經消毒的被褥、臥具。
③不要用旅店裏浴巾、毛巾和麵盆,自帶洗漱用具。
④坐便馬桶得用消毒紙巾、消毒棉(多層)墊嚴後使用。
⑤不要在外麵買進口的舊衣服。
⑥男性若發現自己尿道口紅腫、尿頻、尿急、尿痛,甚至尿道流膿等現象應立即看醫生;女性凡是白帶突然增多、排尿頻、下腹常痛,應檢查是否染上淋球菌病。
⑦別怕丟麵子,不要尋路邊電杆上廣告去求醫,那會越治越糟的。
⑧旅遊回家後,內外衣服要清洗、日曬,最好熱水燙或煮沸10分鍾,以殺滅可能黏附的病原體。淋浴洗澡,徹底清潔身體。
怎樣防止旅遊“上火”?
在旅遊途中,很多人特別是平日生活比較有規律的老年人,容易出現顏麵潮紅、心跳加快、全身燥熱、心緒不寧、口幹舌苦、食欲不振、小便黃赤、大便秘結等症狀。有的人則眼睛發紅、長針眼、牙痛、口腔潰瘍。還有的人在嘴唇、口角以至臉上起皰疹。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上火”現象。
如在旅遊中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避免“上火”。
①做好充分準備。出發前對於旅行的路線、乘車的時間、攜帶的物品都要做好充分準備。這樣,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從容不迫,心境平和,一切行動有計劃有程序,忙而不亂。
②生活有規律。旅遊的日程安排最好按平時的作息時間,按時起床、睡眠,定時定量進餐,不為趕時間放棄一頓,也不為一席佳肴而暴飲暴食。
③多吃清火食物。新鮮綠葉蔬菜、水果與綠茶都具有良好的清火作用,要盡可能爭取多吃多飲。
④注意勞逸結合。安排各種活動需適當而有節製,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免過度疲勞、抵抗力下降。
⑤對症下藥。旅遊途中由於緊張勞累,機體的調節、免疫機能都有所下降,對外界不良因素的耐受能力減弱,一旦“上火”應及時治療,切不可任其發展。
旅遊時怎樣防止陽光灼傷皮膚?
夏日陽光中紫外線強烈,長時間在陽光下旅遊、遊泳,皮膚很容易被紫外線灼傷,造成皮膚幹燥起斑,出現皺紋,自我感覺有發熱、灼痛感。這時,可立即用溫水衝洗兩次,徹底清除皮膚上的汗漬、油膩等,接著在受傷的皮膚處塗抹適量護膚乳液,用手輕輕按摩,然後再塗一些營養護膚霜,給肌膚表層補充些脂類。灼傷嚴重的皮膚會出現小的水泡,切忌用針頭刺破或用手抓破,應在患處塗抹一些抗生素軟膏,以控製皮膚炎症,然後用消毒紗布敷蓋,以吸收水泡中的水分,保護皮膚創麵,促使其愈合。灼傷處大約三四天會出現脫皮現象,此時也不可用手剝脫,而應讓它自行脫落,並在脫皮過程中將少許牛奶加水調和,用棉花蘸著塗在患處。這樣有助於皮膚自我調整,減輕疼痛,加速肌膚的康複。
旅遊時怎樣防止花粉過敏?
旅遊區域多花草樹木,對花粉敏感的人容易此時誘發疾病。花粉過敏多表現在呼吸道及眼部,常伴有鼻塞、流涕、打噴嚏,鼻腔、眼角以及全身發癢,症狀與支氣管哮喘相似;有的皮膚上還生出一團團的風疹塊,嚴重者還會胸悶、憋氣等,如不及時治療,有可能並發其他更嚴重的肺部疾病。此病重在預防,知道自己有花粉過敏史的人應盡量避免到花草繁茂的地方去,更不要隨便觸摸花木,尤其不要選擇風天出遊,因為風可加速花粉的播散,風速隻要達到2~3米/秒,就可使已經降落的花粉重新揚起,使病情加重。如須外出,要備好脫敏藥物,如息斯敏、撲爾敏、苯海拉明等。出現較嚴重的過敏症狀,要立即到醫院診治,不可小看過敏帶來的危害。
旅遊時怎樣防止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又稱為毒物性皮炎,是由皮膚或黏膜接觸某種刺激物而發生的急性過敏性皮炎。旅遊中往往容易接觸蟲類、水母、寄生蟲、動物羽毛和漆、蕁麻等植物的葉、毛、種子或漿液,這都可能是產生此病的致敏因素,使用化妝品和藥物也可能發生接觸性皮炎。患接觸性皮炎後,接觸部位出現紅斑、丘疹、皰疹甚至大皰,有癢和燒灼感,少數因搔癢抓破,而導致感染化膿。主要的預防措施是避免再接觸致敏物,在叢林草地行走要穿長袖衣長褲,穿鞋襪,戴手套作為防護,一旦患病可口服苯海拉明25毫克,每日2—3次,或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旅遊時怎樣防止痱子?
痱子也稱作粟粒疹,是因為氣溫高、濕度大,出汗不暢引起的皮膚病。其發病機製是由於汗管破裂,汗液溢出。發生在皮膚的角質層時,為細小的水皰,周圍沒有紅暈,不癢,這叫白痱,好發於體弱、高熱、大量出汗者的頸部及軀幹部。當發生在表皮的較深處時,出現的是針頭大小的丘疹或丘皰疹,周圍有紅暈,排列密集,嚴重時可融合成片,癢感較強烈,這叫紅痱,好發於婦女、兒童、肥胖者的皮膚皺褶處,如腋窩、頸皺褶處、胸背部以及乳房下,天氣轉涼即可自行消失。還有一種叫膿痱,痱子的頂端有小的膿皰,皮膚皺褶處和小兒頭部可常見。
痱子的治療以消炎止癢為主,患處洗淨後撒上痱子粉或爐甘石洗劑即可,切忌用軟膏等油性製劑。還應該避免肥皂和熱水的燙洗,可以多飲一些清熱解暑的飲料,出汗時不要用冷水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