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新生兒的健康(1 / 1)

疫苗接種

新生兒出生後,應按照免疫接種程序免費接種必須接種的疫苗。而計劃免疫管理類疫苗和擴大免疫服務類疫苗則屬自費疫苗。

重視接種疫苗

新生兒要重視接種疫苗,現在由於醫學比較發達,因此國家有明文規定,新生兒出生時,都要按程序接種疫苗。但有些爸爸媽媽並不了解新生兒接種疫苗的項目和方法,因此不能嚴格按照科學的方法為寶寶接種疫苗。這對寶寶的身體健康影響很大,所以為寶寶接種疫苗一定要重視。

新生兒有眼部分泌物怎麼辦

眼部分泌物多的原因是寶寶體內有積熱,即通常所說的“上火”。如果是這樣,媽媽可以給寶寶喂些水。

如果寶寶睡醒後跟眼睫毛黏在一起,或者內側眼角有膿液,或鼻淚管堵塞或出現淚囊炎,要盡快去看醫生。

寶寶淚囊炎以先天性較為常見,表現為單側或雙側出現溢淚,逐漸變為膿性分泌物,壓迫淚囊區有膿性分泌物回流。

究其原因,多數是由於鼻淚管在鼻腔的下端出口被堵塞所引起,有的是因管道發育不全而形成褶皺、瓣膜或黏膜憩室。由於鼻淚管閉鎖,分泌物瀦留,常發展成慢性淚囊炎。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不是人們所認為的“上火”“熱氣”之類的問題。爸爸媽媽應帶寶寶到醫院檢查,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局部點眼藥水並按摩淚囊,用相應的抗生素眼藥水控製感染,每日多次向下按摩淚囊區,促使自身管道發育、通暢。

新生兒糞便怎樣才算正常

新生兒最初3日內排胎便,顏色為深綠色或黑色,沒有臭味。胎便是由胎兒期腸黏膜分泌物、膽汁及咽下的羊水組成,出生後12小時內開始排泄,在2~3天內排完。正常新生兒糞便因喂奶成分不同而不同。一般情況下母乳喂養的寶寶,排便次數多,每日6~7次,呈金黃色,較稀,但無奶瓣;喂牛奶的寶寶,排便次數較母乳喂養少,每日4~6次,排便呈淺黃色,較幹,這些都屬正常現象。如果排便次數超過6~7次,而且有奶瓣和黏液,或水分增多就是病態,應設法尋找原因,給予治療。

新生兒有這些問題算不算病

腳趾甲長進肉裏

很多爸爸媽媽驚訝地發現,新生兒的腳趾甲似乎長進了肉裏,而且周圍還發紅,於是擔心不已。但大多數情況下,這是正常的。新生兒的腳趾甲與成人的相比,彎度要大,邊緣藏入肉中的程度更深。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就可以檢驗它是否正常,用手指輕輕地捏住寶寶的腳趾,如果趾甲確實是刺進了肉中,趾甲周圍的皮膚會很軟,像水腫的感覺,而且新生兒也會大哭。

寶寶現在腳扁平,不代表將來也是

新生兒的腳底扁平或者有很小的弓度是很正常和健康的,相反,如果他的腳底呈現出很大的弓形,反而提示可能有神經或肌肉發育問題存在。一般情況下,寶寶的腳弓到4~6歲才發育完全。

足內翻或者弓形腿,先不要過度擔心

胎兒在子宮中的高難動作很難描述,總之是他的腿和腳都最大限度地彎曲著,甚至出生後還是彎曲,直到2個月後才慢慢可以舒展。隻要他的腿和腳可以輕輕地而且沒有痛感地擺弄到正常位置,就不用太擔心,如果幾個月後還是這樣,可以去找醫生查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