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豐子愷的《現代建築的形式美》(1 / 2)

現代建築的形式美,約言之,有四條件:第一,建築形態須視實用目的而定。第二,建築形態須合於工學的構造。第三,建築形態巧妙地應用材料的特色。第四,建築形態須表出現代感覺。

現代建築界的寵兒勒·可爾褒齊有一句名言:“家是住的機械。”這句話引起了世界的反應,大家從機械上探求建築美。換言之,即從實用價值中看出的藝術的價值。凡徒事外觀美而不適實用的建築,都沒有美術的價值,在現代人看來都是醜惡的。現代人的家,要求室內有輕便的衛生設備,換氣、采光、暖房等。要求建築材料宜於保住溫度,宜於防濕氣,宜於隔離音響,且耐久耐震。要求窗戶的啟閉輕便而自由。因此木框的窗改為鐵框的窗。最徹底表現這種建築美的,便是Siedlung-無產者集合住宅的新形態。集合住宅的意圖:是用最小限的費用,來企圖最大限的活用。昔日不列入藝術範圍內的平民之家,現在成了最顯示美的特質的建築題材。

建築形態合於工學的構造,就是要求力學的機能與建築的基本樣式保有密切的關係。例如鐵比石輕便,比石占據地位更少;鐵骨建造可使建築物表麵免去柱的支體。盡量利用這種力學的機能,便可以在建築上顯示一種特殊的美。

材料的特色,例如古代建築用石材,表示石材特有的美。現今的建築用鐵,用玻璃,亦必盡量發揮鐵和玻璃所固有的材料美。白色的半透明玻璃的夜光的效果,已在現代都市中處處顯示著。

現代感覺,不限於視覺,須與現代人生活全部相關聯。例如最近流行一種鋼管的家具桌椅,便是為了它適合現代感覺,與現代人的簡便輕快的生活相調和,最適宜於作為“住的機械”的一部分的原故。

這篇文章是從豐先生的《西洋建築講話》第六講,《店的藝術》中摘錄出來的,題目是我加上的。豐先生編的講述藝術的書不少,有關於圖畫的,有關於音樂的,有關於建築的。現在摘錄這一篇來和讀者諸君談談,除了使諸君知道它的內容以外,更重要的在使諸君辨認文體,懂得一種文體的作法。

我們讀教科書,看報紙和雜誌,接觸許多文章。留心一下,就覺得這許多文章在作用上並不相同。譬如,講一隻可愛的貓的,講幾幅名貴的畫的,這些文章講的是占有空間的東西,按照東西的性狀寫下來,好比寫生畫。又譬如,講某次戰爭的始末的,講某人努力學習的經過的,這些文章講的是占有時間的事情,把事情的前前後後寫下來,好比拍活動影片。無論是講占有空間的東西或者是講占有時間的事情,都是記敘外界的現成的材料,通常叫做記敘文。

但是這一次選讀的這篇文章又不同了。它講到現代建築,可並不講某一所建築的外觀和內容,也不講某一所建築從奠基到落成的經過情形。它所講的不是占有空間的東西,也不是占有時間的事情,而是附著於事物的一種道理。它講明白現代建築的形式美是什麼,換一句說,就是講明白現代建築的形式美根據什麼來判定。現代建築的形式美根據什麼來判定,這是一種道理,憑空去找是找不到的,因為它附著於現代建築,離開現代建築就不存在。不憑空去找,要憑現代建築去找,但是隻憑一所建築還是不行,必須看了許多現代建築,才能發見這個道理,理解這個道理。發見了、理解了才能講。這同記敘文不一樣,不是告訴人家一些外界的現成的材料,而是告訴人家一些內心的努力的結果。這樣的文章,作用在講明白一些內心所發見、所理解的道理,通常叫做說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