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一年,整個社會情緒,有一種和美國叫板的感覺。對“中國模式”的讚頌,可概括為:總有些人,喜歡在言論上和美國作對。如果是為作對而作對,那倒還可以理解;如果是誠心作對,我就不大理解,因為誠心和美國作對,不符合常識,也不符合人的一般智力。
何種製度下人的生活水平更高一些,人們生活得更快樂一些?更幸福一些?這不需爭論,是人都知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世上也不能說絕對沒有喜歡吃屎的人,但你不能強迫人們都吃屎,還要說吃屎是普遍真理。三十年前,東德人往西德跑。現在朝鮮人往南跑,這個道理不需要爭論。再往三十年前說,廣東人往香港跑,福建人往台灣跑,這個也不需要爭論。現在沒有人跑了,道理也顯而易見,人是趨利避害的生物,這一點人和動物沒有區別。
最近聽說中國的富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移民,道理也不複雜,他們要去的地方更安全,或者更讓他們安心。孔夫子早就講過,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楊振寧十幾年前寫過一篇回憶他母親的文章,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們一家在日內瓦相見,楊父是著名大學教授,受了組織的安排,告訴楊振寧中國如何如何好,楊母是家庭婦女,馬上就說,好什麼,買塊豆腐還要排半夜隊。這個真實生活的感受,遠比大學教授高明。
人不怕沒有知識,也不怕讀沒讀過書,這都不要緊,怕的是沒有常識,怕的是不尊重真實的生活感受。我們說美國民主,有人馬上就說美國的民主是富人的;我們說美國有新聞自由,馬上有人說那裏的媒體是富人操控的,總之是抬杠。我至今沒有在任何文獻上看到過任何一個負責的學者,認為美國有絕對民主,認為過美國有絕對新聞自由,但美國報紙上可以直接批評總統,這是事實。美國任何人,如果他們願意,都可以申請辦報,辦雜誌,辦電視台,辦大學,這是基本事實。
中國人,現在到過香港和台灣的人不少了,這兩個地方在七八十年前,絕對比不上中國的北平、南京、上海,可後來不要說南京、上海了,連北京的人都想去。三十年前,如果能同時問全中國的老百姓,我敢說,絕大多數中國人願意離開中國,這個不需要討論。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剛剛開放,兩個在中國大陸名校當教授的人,申請移居香港獲得批準後,同時選擇了拿到通行證後,連家都不回,立刻趕往火車站,可以想見那時的中國人是何種心態!
什麼是軟實力?自由就是軟實力。全世界的人都往美國跑,這還要討論它的道理嗎?很多中國高官都把自己的子弟送到美國,中國所有的大學和科研機構都以美國為尚,可我們在自由價值方麵又一再貶低美國,這在邏輯上說不過去,這樣做對後代影響也不好,因為這教人不誠實,教人不正派。